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既是理性的存在物,同时也是非理性的存在物.人类的历史之所以如此色彩斑斓、跌宕起伏,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关键在于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在属人的世界中,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与非理性相分离,两者互相影响、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对于非理性的关注,到了现代在西方发展到了顶峰.从非理性因素是如何发展的,应该如何对其界分,非理性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技术虽然具有其自然属性,但同时也离不开作为主体性人的能动作用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所以,在技术建构过程中,理性和非理性都同样不可或缺,但关键是一方面要坚持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理性,进行明智的技术选择;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以非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非理性,在理性的支配下发挥非理性的动力调控的积极作用,弱化其抑制、否定的负面影响,在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统一中建构技术。  相似文献   

3.
非理性因素与中国转型时期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改革的成功除了理性的主导作用以外 ,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也是分不开的 .这种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是与中国转型时期政策决策的非逻辑性、非程序化和非模式化等超常性特征联系在一起的 ,表现为动力作用、调控作用和创新作用 ,既是对理性不足的弥补 ,又与理性相互作用 ,共同推动了中国改革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问题不仅是认识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只有联系非理性因素才能得到合理解释,因为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从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问题出发,对传统片面的理性发展观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加强非理性研究,深化...  相似文献   

5.
庄惠娟 《青年论坛》2006,55(3):19-21
非理性因素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过程,它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特有的心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内在统一,是人的精神的基本构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人类认识是在理性主导下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改造自然的自由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一个理性存在物。人的理性使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获得了理性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自由与责任是密切联系着的。人的责任是由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决定的 ,其实质是人要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承担责任。为了实现选择自由与承担责任的统一 ,必须有制度、伦理、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协调机制 ,以达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人的行为不仅受理性因素的支配,也深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认识非理性因素在人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重视非理性能力在人的能力构成中的重要性,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有效控制非理性因素的负面效应,正确引导官兵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人的非理性因素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驱动作用 ,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但如果缺乏必要的理性规范 ,它却会干扰和破坏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健康有序的理性经济 ,因此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必须对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现象进行理性的调适和控制。本文提出 ,对经济生活中的非理性进行调适 ,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建立“双赢”市场体制 ;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秩序 ;强化政府调控 ,发展理性经济 ;倡导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9.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必须想好下一步的出路,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倡生态理性的作用,但是生态理性要想发挥作用必须以生态非理性作为辅助,生态理性动力机制的不足要求生态非理性的协助,生态非理性的扬弃帮助生态理性重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生态非理性的作用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高瑞鹏 《人民论坛》2014,(2):209-211
在人性观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他还认为人性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正因为人类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应该用代表理性的法来规范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非理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才可以客观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人性观上,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性是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同时他还认为人性中包含着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正因为人类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应该用代表理性的法来规范认得行为,这样可以减少非理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只有全方位理解和掌握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才可以客观全面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道德究竟是以理性还是以情感为基础,就此而言存在着理性伦理派和情感伦理派之间针锋相对的两种立场。文章在阐释和分析了以霍布斯和休谟为代表的契约论理性伦理和以叔本华为代表的同情伦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从根本上说情感与理性在伦理道德中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我们道德决断中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因素。人之所以需要守德,与人既是由理性驱动、也是由情感引导的特性相关,因而应从理性合作和情感驱动两个方面.才能厘清人娄服从道德要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理性思想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揭示了市场理性原则导致的资本主义社会非理性的异化现实,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正是把马克思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结果。与法兰克福学派所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理性导致非理性体现的是理性本身的"二律背反"。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扬弃理性的异化而不是抛弃理性。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之所以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主要在于人有理性。然而,理性是人的福音也是人的祸因。因为正是理性使人处于一种永恒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类、人与自我的深刻矛盾。这种种矛盾在现实中无从解脱,常使人去寻求另外超越的途径。这就是信仰。对于吃饱穿暖的当代人而言,信仰是其强烈的需要,如何寻找人的精神家园正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人是责任性存在物,责任应是人为社会人的根本规定;责任是指人在生存发展中对现实世界正义性、合理性存在的理性自觉认定及作必要的有意义的给付;客观性、公正性、自负性、支付性是责任范畴的一些基本规定;责任观是人的世界观、实践观、生存观、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理性与迷信     
我们大多数人使用"理性"一词是非常随意的。它的本意是指人类认识能力的三个环节之一,即感性、知性到理性。而我们广泛应用"理性"一词似乎是指那些遇事冷静,不作过激反应,所谓能做到唾面自干的人的表现;我们还习惯将理性同科学精神等同,那些臆想、狂妄的言行,我们叫它非理性;  相似文献   

17.
周红 《前沿》2007,(4):207-210
当代农民在经济生活、政治活动以及生产实践中普遍存在种种非理性因素,影响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些非理性现象,并对其产生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认为农业的现代化之路需要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当前,对理性农业的呼唤更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2017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发展态势持续强劲,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与新动向,值得我们深度关注。其一是温和观点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参与世界文化秩序的重建正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其三是理性趋向与功利趋向、非理性现象共存。  相似文献   

19.
伍志燕 《前沿》2012,(1):50-53
"合理性"的概念来源于"理性",但又高于"理性",它是一种合乎扬弃传统理性和非理性的理性。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来看,先后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转向;"合理性"概念的历史演变也相应地经历了"原初理性""启蒙理性""近代理性""非理性主义"等几个发展阶段。从"理性"到"合理性"的转变表征了当代西方哲学主题的转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罗德尼·斯达克教授和罗杰尔·芬克教授以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从微观的个体宗教行为拓展到中观的宗教组织动力乃至宏观的宗教大市场,详细系统地提出了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宗教经济研究范式批判了传统关于宗教非理性选择的认知,认为宗教行为是建立在回报与代价权衡基础之上的理性选择。宗教经济研究范式带有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其主张用经济学理性假设来衡量、判断宗教理性的观点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