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看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巴黎公约>首次引入驰名商标的概念后,对驰名商标进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成为世界立法之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商标的反淡化理论.我国新商标法吸收了商标反淡化内容,本文从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来分析商标的反淡化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内容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商标可视性的理论局限和现实局限日益显现。应以《商标法》第三次修订为契机,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非可视性商标立法的经验,突破商标可视性的局限,引入非可视性商标,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商标立法。  相似文献   

3.
这起拖了11年的“避风塘”商标官司曾引起郑成思等知识产权界泰斗的高度关注,并引发对我国《商标法》的两处重大修改。值得欣慰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提审,“避风塘”商标最终得到正名。有专家说,“避风塘”商标官司的历史是我国《商标法》立法的一部活教材。  相似文献   

4.
许英 《前沿》2005,(12):117-118
从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一般关系上看,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为克服知识产权立法权利救济上的缺陷,作为一种补充性保护机制出现的。通过对传统商标法上的商标保护理论和驰名商标的竞争法保护理论的分析,提出应完善我国有关立法,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标法》第19条第4款的最初立法目的与文义解释的结论存在冲突,如何理解尚无定论,对该条款如何解释涉及商标代理机构能否为自用而申请商标注册的问题。坚持文义解释优先符合法律解释的原则,也能间接维护此条款背后的立法目的,而对于商标代理机构如何维护其商标权利的问题,按照其商标驰名程度大小有不同的保护路径,从《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可以找到解决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不以商标使用为前提,未使用的商标也可以注册为商标,且只有注册的商标才能受到商标法的保护.随着市场交易活动的繁荣,这种过分强调商标的注册而忽略商标的使用意义的方式使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很难获得保护,并在实践中引发了大量的商标纠纷案件.基于公平和秩序的角度,有必要调整和修改现行商标法相关内容,在引入商标共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商标共同注册制度,以保护善意商标使用者的利益,实现商标法公平价值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自1983年《商标法》实施以来,我国商标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加快,我国商标法面临着国情的巨变与国际形势的挑战,第三次修改迫在眉睫。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应立足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采用商标显著性受损害之虞作为侵权判断标准,有限制地引入商标共存制度,以实现商标法的公平与秩序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名商标可注册性及合理使用问题在欧美立法和实践中分歧较大。美国采商标法模式保护地理标志,只保护地名的使用。以法国为典型的欧盟国家存在保护地理标志的专门立法,保护水平高。在TRIPS之外,双方通过签订双边协定、区域性协定来实现各自在多边谈判中未能充分实现的地理标志利益诉求,这是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我国《商标法》第10.2条存在缺陷,既不利于县级以下地名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和培育,也未能较好解决商标与地理标志间的冲突问题。未来《地理标志法》应立足于地理标志国情,借鉴他国相关立法经验。  相似文献   

9.
于浩 《中国人大》2013,(2):24-2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初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草案)》。"现行商标法有的内容已难以适应实践需要,主要是商标注册程序比较繁琐,商标确权时间过长,商标异议案件经商标局审理裁定就需约20个月时间;恶意注册商标现象比较常见,商标领域的不正当竞争现象比较严重;商标侵权尚未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大陆与台湾因立法与法规差异引起很多纠纷,大陆与台湾都出现商标仿冒、抢先注册商标名称和公司名称的现象。做好双项保护、共同打击仿冒、抢注等侵权事件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大陆与台湾的商标立法与法规的对比研究,从而为大陆与台湾提供了解彼此商标法制相关规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 第三条 商标法和本条例所称商标的使用,包括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 第四条 商标法第六条所称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 第五条 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在商标注册、商标评审过程中产生争议时,有关当事人认为其商标构成驰名商标的,可以相应向商标  相似文献   

12.
蒋国艳 《桂海论丛》2005,21(4):83-85
商标的反向假冒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是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话题。从商标的历史本质、符合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还是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不管是商标的显性反向假冒还是商标的隐性反向假冒都应构成商标侵权。我国应承认商标反向假冒的侵权性质,特别应补充完善对隐性反向假冒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商标是知识产权,同时又是工业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无形的然而又是十分宝贵的财富。特别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今天,商标已成为企业之间实行公平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据统计,从我国建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实施前的33年中,我国注册商标仅8万多件,而1992年底,有效注册商标已达36万余件,是过去33年总和的3倍多。来我国注册商标的外商涉及6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累计达54000多件。《商标法》的贯彻,保护了企业的商标专用权,促进了企业的商标工作,也为我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赢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但是,当前我国在商标的注册、使用和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引起足够的重视,予以认真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标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经过1995年的修改,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其中也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商标的保护制度更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例如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在许多方面就应该根据有关国际立法的最新发展加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5.
虽然,反向假冒学说只是在近20年来逐步形成的,但在国外对反向假冒事件的斗争却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从天津油漆厂“灯塔”商标被侵权案到“枫叶”“鳄鱼”商标争议案,表明商标反向假冒这种新的商标侵权行为已经在我国出现。我国在2001年的新《商标法》中认定商标反向假冒是一种商标侵权行为,但学界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目前学界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性质的认定来看,其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已经成为通论,但是对于其商标侵权行为却没有统一认识,理论界分歧非常多。为此,本文从商标反向假冒的概念出发,把商标反向假冒与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假冒商标行为做出比较,并且对商标反向假冒作出法理分析,从而明确商标反向假冒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商标的使用,是商标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商标使用是商标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海峡两岸商标立法对商标"使用"这一概念的界定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商标的撤销、商标侵权的认定、驰名商标的认定以及恶意抢注的证明这四大商标制度的适用。因此,为了进一步落实《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拓展两岸知识产权合作,需要在两个层面对商标"使用"予以互认和协调:商标"使用"总则性规定的协调以及上述四大具体制度中商标"使用"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商标先用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标权所涵盖的内容,它产生于特定的背景下。在整个商标法律体系中,商标先用权承载着特定的功能价值。分析商标先用权制度的功能价值,有利于完善我国商标法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商标平行进口与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湖湘论坛》2006,19(3):67-69
商标平行进口问题是近年来知识产权界和国际贸易界争论的焦点。商标权利穷竭原则被用来作为支持平行进口的理论依据,而商标权利地域性原则成为反对平行进口的主要理由。从商标的功能及我国商标法规定可知,平行进口不是商标侵权行为,而且允许商标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利大于弊。建议我国法律借鉴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明确规定原则上允许商标平行进口,并予以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1号现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4月29日(2002年8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8号公布2014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1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有关商品商标的规定,适用于服务商标。第三条商标持有人依照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的,应当提交其商标构  相似文献   

20.
刘寿明  司贺中 《台声》2006,(4):53-54
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3《.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4《.关于受理服务商标注册申请的通知》5《.商标评审规则》6《.关于拟受理台湾企业商标注册申请的函》二、台商与大陆申请人享受同等待遇1985年祖国大陆相关部门就提出,欢迎台湾商在大陆申请注册商标,并与大陆厂商、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免于公证。对台商在祖国大陆申请注册商标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对核准注册的商标将保护其专用权,并予以公告。此外,由于我国已参加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