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国法学教育发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模式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美国法律教育的改革也从未中断 ,总有新的进展 ,为其他国家的法律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无论其法学教育的历史、法学教育的增长状况 ,还是其当前的教学改革、学位课程、研究生培养等方面 ,都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民权运动、国力增长、法学理论进步、法学教育发展和民间基金支持是美国诊所法律教育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根本因素。考察美国诊所法律教育起源对中国法治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美国诊所法律教育的法律援助功能启示通过中国法律诊所来实现社会正义;美国现实主义法学对美国诊所教育法律的促进启示我们要深刻理解当今中国法学研究的任务;诊所法律教育对法律技能的重视启示我们更加重视法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诊所法律教育对"活的法律"的重视启示我们诊所法律教育会将法律人和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诊所法律教育虽然意义重大,但在中国要实现诊所法律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宏观上,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降低了诊所法律教育的地位;法律对代理人和辩护人的规定限制了真实诊所功能的发挥;微观的问题则有财力缺乏、诊所形式设计以及学分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诊所式"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其独到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必将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诊所法律教育在美国1960年代兴起,发展到现在已深深地扎根于美国的法学教育制度中,并为美国的正义法律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它的精神在于通过法学教育培养合格的法律人和实现法律人的将对人类的苦难不能遏制的同情心转化为帮助苦难人们的法律事业的愿望。20世纪末,中国的部分法学院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下,开始了中国的诊所法律教育的事业历程,这一历程既是美国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也是对诊所法律教育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是美国法律教育的显著特征,其突出表现在法学教育的目标与功能、法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法律教育的评估体系等方面。律师阶层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形成职业性法律教育的重要因素。律师阶层通过提高法律职业标准、规范法律教学,来不断强化法律教育的职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美国诊所法律教育模式体现着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训练和促进社会正义的多元目标,在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中被引入,但由于中美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目标,诊所教育的实施面临困境。只有立足于中国法学教育的现实,进行教育目标的分类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分别定位,才能克服中国目前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分离的缺陷,以诊所教育为桥梁逐步实现法学教育的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7.
诊所式法律教育兴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的美国法学院 ,主要是对于当时的美国法学教育制度中的某些缺陷的一种反应。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教育 ,它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它与传统的法律教育方法不同 ,更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法学教育的模式。目前 ,拉丁美洲、西欧、东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亚的尼泊尔、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院校已经广泛而成功地应用了这种教育方式。自 2 0 0 0年 9月以来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 ,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在中国七所高校已经取得了初步可喜的成绩 ,法律诊所逐步完善。这说明诊所式法律教育在中国法学教育中的可行性。尽管现阶段在中国大量地推行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尚有非常大的困难 ,但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必将对完善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法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具有运用法理和法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法律人才为内容的教育活动.随着法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基础法学教育的中国本科法学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究竟如何定位,才能适应未来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成为法学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核心是构建法学专业素质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西点军校建校以来,其法学教育课程经历了从伦理道德到宪法,从法律理论到实务,削减核心课程、增设选修课程,确定一门核心课程、十二门选修课程的模式演变;法学课程任教人员由牧师向非律师部队军官,再向拥有律师资格的专职教员转化。这些演变与法学教育的价值观、美国军事司法制度的变化、西点军校的改革等有关。我军队院校的法学教育应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任教人员资格上从西点军校法学教育模式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司法考试导向性法学教育正成为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改革的新潮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其常成为法条解释性教育,甚至是应试教育,影响了法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司法考试对参加人员的素质要求其实仅是法学教育对法律人才素质要求的一部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必须围绕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来进行,并通过教学方法的完善等来适应司法考试提出的要求。司法考试自身也要通过改革增强其主动衔接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英国高等教育以历史悠久和高质量而闻名于世,由于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使其充满活力。其中的法学教育拥有成熟的现代法学教育制度和丰富的法学教育管理,正是得益于这些,英国法律成为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起源,也造就了大批卓越的法律从业者。英国式的法学教育理念被很多国家研究和承袭。  相似文献   

12.
中央深改组通过的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具体制度和措施,为法学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但封闭的法学教育体系、轻视法律职业技能、忽略法律职业伦理的培养模式无法承载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赋予法学教育的重任.为此,应改革法学教育,明确法学教育机构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基础地位,加强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注重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匈牙利的现代法律制度和法学教育主要受大陆法系代表国家德国的影响,其法学教育制度具有宽进严出、循序渐进、扎实基础、注重能力等特点,对我国法学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我国正值加强社会主叉法制建设的关键时期,依法治国需要法律人才,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当有利于加快法制建设进程,尽快实现法学教育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专门化教育到素质教育、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法律文化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中,将法律文化学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极重要的现实必要性。法学教育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法律文化学教育的过程,教师正是通过此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文化素养的,其可行性路径主要包括运用法律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加强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师自身法律文化素养四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法学,以其独特的法学研究方法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在西方漫长的法律思想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现实主义法学成为了美国官方法学,从而极大推动了美国以及西方许多国家的法学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批判的继承、善用其理论精髓,服务于法制现代化的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诊所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法律诊所在教学中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增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法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而且突破了传统的法学教育教学模式,增强了法学教育的整体效果;通过法律诊所教育,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使法学教育本身在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提升、法律信仰形成方面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法律文化学是法学一重要分支学科,在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中,将法律文化学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极重要的现实必要性。法学教育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法律文化学教育的过程,教师正是通过此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文化素养的,其可行性路径主要包括运用法律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加强以提高法律文化素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提高教师自身法律文化素养四方面。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应当由受过系统法学教育的人从事,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的作法。我国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长期处于分离的状态。法学教育具有两重性,即教育属性和职业属性。法学教育固有属性要求它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法学本科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的联系应当是制度建设的出发点。法学本科教育应完成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法律现象进行客观、准确地认识,是法律制度的正当性、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法学教育的科学性的根本保证。法学研究是法律知识生产与供应链条的顶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场景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市场与需求主导了法律学说、法学方法与法学争论发展。实证法学方法在现代社会被作为准确认识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的主要方法,在于其能够提供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的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认知程序。  相似文献   

20.
法律职业人的素质影射着法学教育质量的高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法学教育既为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提供适格的应试者,又不经意地接受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质量检验。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一员,法学教育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同时,应积极回应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客观需求,对二者之间的脱节予以修复,实现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