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存科 《法制与社会》2010,(12):186-187
中国的法律体系由来已久,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步推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法律的内容也在随着时代改变。可以说,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变得越来越完善,法律的可操作性也变得越来越强,但是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地加快,我国的法律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从法律理念的指导,到法律订立以及执行过程,都多少会出现一些时代性的问题,本文就当代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论法律推理的含义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法律推理的含义及性质的分析和考察,探讨了法律推理的主要特征,即法律推理的总体思维模式属于“演绎论证模式”,法律推理的思维功能是辩护性论证,法律推理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推理之综合运用。并从法律推理的实践功能特别是实现“法治”功能角度,提出了法律推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移植     
法律移植是比较法学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我国法学界在围绕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的讨论中所提出的一个热门话题,作者通过评析法律移植理论中的不同观点,澄清了理论分歧中对移植含义的模糊认识;通过对实践中法律移植的分析,认为只要移植的法律能转化为接受国自身的发展需要,法律移植就会成功。文章论证了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法律移植是我国法律改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杨国萍 《法制与社会》2010,(11):122-123
本文从法规完备时的法律解释出发指出了司法中法官创造性解释了法律的必然性,而后从实然和应然角度阐释法律解释权的限制,再通过相关制度设计以使法律解释得以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一、深化对法律中介重要地位的认识70年代末,以律师、公证为主体的法律中介机构在我国得以恢复。20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法律中介业得到迅速发展。其标志不仅在于律师、公证的队伍有了较大规模,而且更体现于法律中介机构的业务内容不断丰富,活动领域逐步扩大,对政治、经济以及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迄至现今,法律中介已成为中国社会不可或缺、更不容忽视的新兴社会职业。可以肯定地说,法律中介业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其影响已超出了某一社会职业创设的一般意义。我认为,对法律中介业前述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精神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1,(35):292-292
本文整体都是围绕法律精神来写,文章首先区分了法的精神与法律的精神,阐述了法律与法律精神的含义,并结合道德精神来说明法律精神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代法律精神的现状,最后对我国法律精神的培养做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法律信息建设的迅猛发展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积极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手段,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点。构建法律图书馆法律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多种手段,实现法律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成为法律图书馆的目标。本文阐释了推进法律图书馆法律信息服务发展的意义,比较分析了中外法律信息服务体系的特点和现状,并对法律图书馆法律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8.
罗宁 《法制与社会》2011,(13):242-242
中华浩瀚五千年的文明史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瞿同祖先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以其深刻独到的见解,别具一格的篇章体例向我们展现了自汉至清的两千余年间中国封建法律的演变,是一部关于传统法律文化以及法律史的重要着作。可以说,法律和社会的发展脚步是一致的。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部中国法律史,便是一部中国社会史!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以恩施市的文化产业为线索,从恩施老城、网吧及旅游业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恩施市产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立法层次比较低;第二,法律法规不完善;第三,政策、法律相对滞后。对此现象,文章提出了相应措施,即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法律制度、增强法律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来说,儒家法律思想无疑是其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它不仅奠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基础,而且决定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性状和风貌。就西方传统法律文化来说,古希腊罗马史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发源地,而其中的古希腊罗马自然法学家又对西方法律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将他们两方的法律思想比较一下.对于我们认识中西法律文化的异同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安  乐国安 《法律科学》2008,26(2):29-37
法律推理前提之获得又称为法律发现,一度被视为是心理学的研究议题。但是,实际存在的法律发现毕竟为法律证立提供了逻辑起点。而且,探究法律前提获得的机制还可以为人们提高在证成的脉络中提炼证成要件的准确性与效率。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法律发现的深入探讨。法律前提的获得虽然可以从思维与推理的双重加工理论这一新近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进行普通的阐释,但更要从能够体现法律领域特点的法律认知上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薛江阔 《法制与社会》2011,(29):234-235
一直以来法律教育被视为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主要手段,而忽视了法律意识中非法律基本知识认知的因素,从而出现法律教育在迅速扩张,公民的法律认知和法律行为却没有呈现逻辑的正相关变化的现象。本文试通过对法律意识的解析,分析影响公民法律认知的因素及其对法律教育实效的影响,并就如何改进现有的法律教育思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英国因其领土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及北爱尔兰构成,其组成部分的法律体制也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同时由于受到普通法的影响.独立的法院结构和法律职业以及独特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各自的法律传统的延续,这也正是英国法律体制的独特之处。1279年,教皇尼古拉斯三世准许坎特伯雷(Canterbury)大主教John Pechan任命了3名公证人,英国第一批真正的公证人出现,英国公证制度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主体是将现实中的人进行抽象而形成的,主要源自法律作为普遍性法则、考虑外在行为以及造就“面对国家的个人”的需要。法律主体概念的确立,彰显了人的尊严与道德品性,体现了人的共性与类似性,也为主观权利的存在奠定了基础。从性质上说,法律主体是法律的创造物、规范的人格化、能动的行为者,也是联结法律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了1978年恢复法律院校和院系以来,法律图书馆及法律信息事业建设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1999年成立的北京高校情报资料研究会法律分会的情况,并对2010年新成立的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表示了新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卓轶群 《法制与社会》2010,(10):291-291
法律解释是法律适用的核心,法律适用的过程就是法律解释的过程。为了保证裁判的合理性,对法律解释进行详细的梳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法律解释本题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因为学的是法律专业,从事的是跟法律沾边的工作,经常接触的是法律界人士,所以,一直以为自己也算半个法律人了。可是,最近办理房产证过户手续的经历,却让我对自己的法律知识发生了根本怀疑。  相似文献   

18.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发现是法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法官面对个案理解、解释、适用法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官应表达对法律的忠诚并根据案件事实衡平个别正义。法官之所以在司法过程中发现法律,乃是因为法律适用就是法律解释,没有法官对法律和事实的理解,就不可能有法律适用。依照法治原则,发现法律首先应从法律正式法源中去寻找,只有当正式法源中没有明确标准或虽有标准但该标准与个案正义严重背离时,才在非正式法源中寻找可以接受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按说,我原本并没有资格对法律建设说三论四的。凶为,非法学专业出身的我,对于法律知识的确知之甚少,我甚至连最基本的法理、最基础的法律结构都很模糊,更遑论那些具体的法律条文了。但是,当我偶然读到了美国学者博西格诺的近著《法律之门》,尤其是偶然地了解到我们另有一种“马锡五审判方式”后,终于有了一种能够去评说的底气和勇气。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方法论体系的“逻辑”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律方法论体系属于实用法学中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是建构法律方法论学科的逻辑基础。从司法的视角看,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法律推理以及支持这些方法的诸多法学原理构成了法律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与过去建构在法律原理分析基础的法律运用有很多的区别,是一种开放性的法律方法体系,更能体现法律方法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