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反恐怖斗争 20世纪70-80年代,恐怖主义活动热点比较明确,攻击的目标也主要是集中在某些国家。在这一时期,国际反恐怖斗争还未形成普遍合作的趋势。甚至可以说,有些并未遭受恐怖活动困扰的国家对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采取的是“冷眼旁观”的态度。进入90年代后,恐怖主义活动的进一步扩大蔓延迫使许多国家不得不改变态度和看法,如英国2001年通过的新的《反恐怖主义法》,就把禁止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英国进行募资、宣传等活动列入此法中。此前因许多恐怖主义组织能在英国公开活动,使英国与许多国家产生矛盾。如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在英国就开办有公司及办事处;许多阿拉伯国家也对英国不引渡一些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的头目,并允许他们公开活动表示强烈不满。法国在70年代对不针对本国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不对他们采取行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以来,对中国西部周边安全构成威胁的恐怖主义主要来自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伴随相关国家反恐力度的加大及国际反恐合作的强化,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得有效遏制,南亚地区则变成了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一、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态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9·11”国际恐怖主义事件将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反对恐怖主义斗争推向了高潮。然而 ,在国际法上虽然有一些具体的打击个别恐怖主义行为的公约但却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定义。这是因为国际法学界对于是否有必要做出一个综合性的“普遍同意的定义”存有较大分歧。联合国组织在与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斗争的同时也尝试着界定这个概念 ,但都没有成功。界定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困难是它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一些问题 ,例如国家恐怖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等等 ,都为界定工作带来实际困难。实际上 ,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定义并不妨碍对具体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源于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恐怖主义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和国际政治斗争的特殊手段。近年来,由于民族(种族)主义、宗教问题及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愈演愈烈,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如出现了使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乃至核武器向人们示威的可能性,并在西方国家内部加强了活动。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和国际间正常交往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我国政府历来都坚决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论是从国际关系理论,还是从保证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应该重视国际恐怖主义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力 《亚非纵横》2002,(3):26-30
“9.11”事件的发生使国际反恐怖主义问题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对南亚的地区安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俄罗斯恐怖主义泛滥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恐怖主义泛滥成灾,究其原因: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社会不公和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活动的社会温床;民族、宗教矛盾激化,黑社会势力发展,邪教组织壮大是诱发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因素;军火走私,武器扩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恐怖主义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泛民族主义、泛宗教主义的渗透,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西方国家的干涉,助长了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俄反恐斗争的失误使恐怖主义势力得以发展和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泛滥。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严重制约着俄反恐斗争的开展,使俄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国际安全领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威胁复杂多样,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疾病蔓延、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构成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理念来应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结合本国安全面临的具体实际,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并在外交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新安全观是与冷战思维相对立的一种安全观,目前已成为中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价值观念。新安全观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和平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坚持平等、正义的基本信念,其独特内涵昭示着中国将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张秀三 《东南亚》2002,(2):1-4,16
世纪之交 ,国际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浪潮 ,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人们普遍认为“综合安全”已经成为国际安全的主要形式。东南亚作为世界上相对稳定的地区之一 ,和平与发展一直是这一地区的主流 ,而冷战结束导致美国收缩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后 ,这一地区的安全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影响地区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 ,东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挑战 :如民主与政治稳定、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军备竞赛以及最近的“9 1 1”事件后的恐怖主义等都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9.
一、实现了对克林顿总统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巨大转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大体上分为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超越遏制战略”和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扩张战略。目前美国仍然处于这一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总的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有“三大支柱”,即安全、经贸和人权。主要是因应2001年“9·11”事件和国际恐怖主义,乔治·W·布什总统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基础上,借助反对恐怖主义之机维持冷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和“领导地位”,推出其国家安全战略即布什主义,强调军事主义,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猖獗改变了世界安全战略走向。美国在“9·11”事件及其随后的“炭疽热”事件之后,把防范核生化恐怖主义提上重要的安全议程.着手全面建设应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国家能力。美国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保卫本土安全也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应对核生化及放射性威胁。本文着重剖析“9.11”事件后美国对核生化恐怖主义的评估,梳理其在理论体系、组织指挥、国际合作、本土防御、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六个方面的反核生化恐怖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蔓延,破坏性越来越大,原是恐怖活动“真空”地带的苏联东欧地区,目前恐怖暴力事件也不断发生,俄罗斯已成为新的恐怖活动热点,车臣恐怖势力的猖獗活动、国内魔鬼崇拜邪教的泛滥、高科技恐怖主义的危害都给俄罗斯的社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度的增加,俄政府尤其是普京执政后的俄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包括从民族凝聚力、拓击力度、军事科研、新闻媒介、外交渠道等方面着手出击,以对抗国际恐怖势力。  相似文献   

12.
超越地缘政治学说:对国际反恐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 ,美国的力量和影响继续上升 ,世界和地区大国关系调整的方向总的呈积极趋势 ,中亚和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 ,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国际恐怖主义和进行国际合作反恐时 ,我们应该超越地缘政治学说 ,从多方面和多层次认识当前国际关系的新特点 ,应对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新形势 ,发展国际合作反恐的新局面 ,逐步形成新的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以来,中东局势的剧变特别是“伊斯兰国”的兴起,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奔赴伊拉克和叙利亚参与战事。随着“伊斯兰国”日渐溃败,此波规模空前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转移和回流,将对国际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仅从这些人员个体性的角度,难以全面评估此类安全威胁。应在“伊斯兰国”全球战略布局、本土恐怖组织结合当地议题的发展与重组以及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活动网络的联结等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三个层面的表现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一是两地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规模庞大,而且大多成为“伊斯兰国”及其部分分支的主力,并在世界各地多次发动恐怖袭击;二是组织性较强,“伊斯兰国”的效忠组织及分支将成为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回流及恐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三是他们的转移和回流,不仅推动“圣战”萨拉菲主义等暴力极端主义的渗透,而且将提升俄罗斯及中亚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水平。所以,如何增强上海合作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等的反恐能力及合作水平,施行针对回流的外国恐怖主义战斗人员的改造政策,对于维护地区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际恐怖主义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伊斯兰国”遭受重创后的演变及发展,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东南亚首现城市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地区恐怖势力的跨国整合联动及域内外恐怖势力的合流、共振与滋生新的恐怖活动,地区部分国家的国内冲突加剧给予国际恐怖势力更多介入空间,回流恐怖分子引发系列问题以及网络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等。东南亚恐怖主义新态势给东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威胁,也给中国尤其是西南边境省份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国需关注东南亚地区的恐怖主义新态势,进一步增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凝聚反恐合作共识,加快构建与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专门机制,增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国际反恐合作中的作用,提升边境省份参与东南亚地区反恐合作的能力,加强对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人员及投资等海外利益的保护,有效遏制东南亚恐怖主义发展及阻断国际恐怖势力经东南亚向中国渗透。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恐怖主义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从2002年起,在美国颁布的历届、历版各层级安全战略中,官方无一例外地将恐怖主义列为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  相似文献   

16.
“9·11”恐怖袭击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美国为此在安全、军事、民用等领域投入巨资,在国际上发动以其为首的反恐战争。今年8月19—25日,“9·11”事件十周年之际,国际政策舆论项目(PIPA)就恐怖主义及反恐战争相关问题,对美国公众舆论进行调查,以期为美未来反恐与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是一个动态演进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概念产生于工业社会的民族国家,并体现出以民族国家为中心、强调外部安全的特征。目前,中国正在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家安全风险出现了高度的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征,内外界限被模糊。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契合中国向后工业社会迈进时代特征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国家安全观。它具有多元性、层次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强调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的整合。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中国打击“东突”恐怖主义可以在总体国家安全框架下呈现新的图景。由于“东突”恐怖主义日益被打上后工业化时代的烙印,中国反恐怖的模式必须实现从“统治”向“治理”的演变,这是因为“东突”恐怖主义日益显现出组织的松散性、风险的流动性和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思想的激进化、活动的虚拟化和联系的全球化,对既有的反恐模式提出了挑战。中国应在统筹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基础上,构建内外整合型的治理模式,实现对恐怖主义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恐怖主义经过三轮扩散,在中亚、南亚北部、西亚和北非以及萨赫勒地区的广大地域形成了新的"动荡弧"。在此"动荡弧"上,国际恐怖主义既各自为阵又彼此相连,形成了四大分中心的辐射区。国际恐怖主义和本土恐怖主义彼此勾结、相互借助、合流共存的共生关系是当前恐怖主义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死、泛滥成灾的重要原因。恐怖主义的扩散不仅对全球反恐斗争造成了巨大挑战,而且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海外经济利益、边疆安全和内地稳定以及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鉴于此,中国应在全球、地区、国家间以及国内四个层面上促进反恐合作,应对恐怖主义的挑战,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未来5~10年以美国这个超级力量为中心以及以俄、欧、日、中为代表的力量次中心构成的国际格局总体稳定,国际安全也基本可以维持一种平衡和稳定状态。但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影响,恐怖主义、环境问题等引发国家间冲突的可能性的增加,军控与防扩散问题日益严峻,以及国际组织的作用力下降等影响安全的因素突出,也可能使国际安全形势变得十分复杂。中国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要义的国际安全观应成为国际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最新出版的《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对世界上169个国家的安全态势进行了排名,从而为理解当今的全球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同2016年版的《国际安全态势感知指数》相比,新版的感知指数在变量选取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主要特点是对变量的数量进行了精简,将变量数量从先前的五十余个缩减到十余个,并且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变量,以求更加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对于安全的客观需求。同时,2017年的研究报告实现了变量的动态调整,即坚持在开放的数据源当中随机挖掘数据,以保证随机变量可以不断涌入,从而实现可以剔除冗余变量以及寻找最紧密的关联关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发现2016年各个国家的安全态势相比于2015年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全球整体安全形势渐趋恶化,欧洲正在滑入“恐怖深渊”;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多事之秋”,西亚北非深陷全球冲突“风暴中心”;全球恐怖主义由传统活动区域向周边国家扩散,“独狼式”攻击成为恐怖攻击新潮流。在此背景下,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排名变化较为明显,西欧地区的安全态势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