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星 《学习与实践》2023,(1):133-14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指人际关系的原理、原则。明伦是儒家的一贯主张,是为学大端,本质上乃人禽之辨。中国传统最重家庭,家庭伦理由父子、夫妇、兄弟三重伦理关系组成。儒家以孝悌之道处理家庭伦理中的父子和兄弟关系,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家庭和谐的基本途径。近代以来在经历了现代自由、平等精神的洗礼之后,儒家伦理中的基本内容仍然可以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指导人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考量家庭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重建家庭伦理,在与民主、平等、人权等现代理念的融合过程中实现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王海成 《长白学刊》2013,(1):126-130
传统宗族伦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孝"为核心,衍化出"忠"、"仁"等伦理规范。当代宗族伦理在继承传统宗族伦理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时代形势的修改,表现出男女平等、代际平等、倡导遵纪守法等新的特点。当代宗族伦理在构建新型家庭伦理、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秩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虞江芙 《理论月刊》2008,(6):122-125
元杂剧家庭伦理叙事的一个特点是在叙事文本中运用一系列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来表达和强调家庭伦理观念以及家庭观念的变化,这些关键词主要有"嫡亲"与"一家儿"、"孝"、与"贤"、"家私"与"合同"、"团圆"与"完聚"等等,由此来表述有关家庭伦理叙事的主体对象、伦理标准、家财纠葛与家庭伦理的理想趋向.  相似文献   

4.
孟子与荀子沿袭并发展了早期儒家家庭伦理的基本内容,呈现出向外扩展的特性.孟子与荀子家庭伦理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家庭伦理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上,荀子的家庭伦理确立了封建社会家庭伦常秩序的理论范型;在家庭伦理的人性论上,分别以性善论和性恶论为思想基础;在家庭伦理与个体道德关系上,分别对德性与伦理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5.
清教的家庭伦理观主要由家庭构建观念、婚姻观、夫妻观、子女养育观等方面构成,其伦理实践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目标是组建一个有良好秩序的属灵家庭,并以家庭为单位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体制.清教家庭伦理观念继承了中世纪欧洲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受到宗教改革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多方面影响,清教家庭伦理观又具有相当的“现代性”,如他们伴侣式的婚姻观念、对性的积极态度、对子女的良好教育以及从家庭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等.可以说,清教家庭伦理观念是西方社会从中古家庭伦理向现代家庭伦理过渡的一个重要形态.  相似文献   

6.
尹业初 《理论月刊》2012,(2):159-162
儒家伦理曾是中国传统农村农民修身齐家、安身立命家庭伦理的价值源泉,形成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相敬如宾的道德风尚。随着现代性来临,以及与之相应的以功利为本位的伦理思想的漫延与浸染,传统家庭伦理在农村中受到严重的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伦理性危机:父子反目,兄弟相仇,夫妻背叛现象屡见不鲜。重新审视并树立起健康的家庭伦理,已经成为现代农村建设迫切的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课题。儒家"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将不失为一种正确的致思方向。  相似文献   

7.
生活伦理是以自然伦理实体—家庭为主体的"神的规律"的产物,但它却孕育了"人的规律"的伦理可能。生活伦理的合法性不仅是来自于非课题的伦常生活有效积习的自明性,还表现为生活伦理对家庭及一般社群的伦理奠基性。生活伦理维系了家庭秩序化,构成一般社群伦理的先决价值。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作为社会关系特定形式的家庭关系 ,既包含社会存在因素 (家庭经济生活 ) ,也包含社会意识因素 (家庭成员的相应的心理伦理方面的关系 )。其中家庭伦理关系表现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家庭道德环境对家庭关系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关系家庭成员的切身利益 ,尤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道德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婚姻道德、夫妻道德、男女、父母、子女平等关系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抚养教育子女是每一个父母必须承担的法律义…  相似文献   

9.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庭伦理教育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家庭伦理发生较大演变的今天,重新对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进行一番现代阐释,分析和找出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规范和伦理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雄飞 《传承》2008,(22):68-69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庭伦理教育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极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家庭伦理发生较大演变的今天,重新对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进行一番现代阐释,分析和找出其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伦理规范和伦理精神,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家庭伦理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林少菊 《求索》2005,(3):127-129
女性违法犯罪,是当前世界上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分析研究女性违法犯罪现象时,我们发现,女性违法犯罪与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在犯罪动机、犯罪原因、犯罪侵害对象、犯罪方法手段、犯罪的时空等表现出种种与家庭伦理相关的特点。女性的违法犯罪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女性的整体形象,而且影响到社会的道德风尚,尤其影响到家庭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家庭的伦理道德规范,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古时期敦煌佛教的兴盛与繁荣,使得儒家伦理同佛教伦理相互融变、彼此助推的效果直接反映在核心家庭与家族关系,寺院教育取代官办教育,法律、伦理同宗教的结合,三教融合"忠君孝亲"以及以儒家价值体系为主导等问题上,体现出中古敦煌地区的特殊性。本文对于敦煌地区家庭伦理的考察,使我们从社会实践的层面对于敦煌家庭伦理的落实问题有了较为具体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梅 《湖湘论坛》2002,15(2):85-87
个体家庭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有自己的特殊路径,这就是直接由家族至国家,形成家国一体的宗法制。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有自己的特点。一、家庭伦理是宗法人伦人伦,中国人常称为“天伦”,意思是说它是人最自然不过的本性与本质关系。氏族制和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关系,原是人的自然血缘、婚配和长幼等亲属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纽带,他们之间的情感与相互扶持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是自然的。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等。但后来确立了宗法等级制度和“礼”与“仁”的文化,这种人为的文化创造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因其与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匹配有效运作了两千多年,不仅维护了家庭的稳定而且强化了既定的社会秩序。现代化进程使传统家庭伦理失去了权威性、统一性,同时迫切要求以家庭关系变革和家庭伦理建设为基础,实现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5.
李建 《湖湘论坛》2010,23(5):29-32
毛泽东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有相异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相异的地方主要有: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伦理目标,是追求平等与平均;二是政治伦理手段,是阶级斗争;三是政治伦理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强调公仆意识;四是政治伦理原则,是集体主义,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五是政治伦理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强调集中。邓小平政治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政治伦理目标,是强调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是政治伦理手段,是发展生产力;三是政治伦理核心,是强调群众首创精神;四是政治伦理原则,是强调个人创造性的发挥;五是政治伦理制度,是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相同之处有:共同的政治伦理基础;共同的政治伦理渊源;共同的政治伦理理想。  相似文献   

16.
接受西方思潮洗礼的现代报业家,在事业作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现代特征;但与此同时,儒家文化作为主要的精神内核却一直左右着他们的价值取舍,使其在走向现代的路途中始终面临着新旧思想的冲突,在自身价值的认同上,表现出对报业主与文人身份的错觉,独立理想与现实阻遏的困惑,以及对西方现代新闻职业伦理与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混淆.唯其如此,才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心灵挣扎.  相似文献   

17.
家庭伦理精神是整个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精神是家庭本位,一切以家庭利益为重,个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家庭利益。个性自由被扼杀,个人价值被消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格独立和自由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8.
谈交友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工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无亏缺,个个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家风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是中国古人对于家和人旺等传统家庭观念的集体认同,它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基本遵循的家庭伦理秩序、道德风貌和文化风范等。在当代中国社会,传承和构建优秀家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从布迪厄"场域—惯习"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我们试图探究中国当代家风的新范式——在审视和扬弃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基础上,强调社会与家庭的场域联系,从而使得个人惯习在道德的教育与践行之间达成一致的当代家风范式。通过研究,力促社会与个人之间形成关系性的双向互动,进而达到完善家庭乃至社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家庭是传统家庭的延续,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不可能抛开既有的传统。基于时代的要求,须着力发掘蕴涵于传统家庭伦理中的人文资源,对之进行现代价值的再创造,从而实现传统与时代的整合。由于伦理道德具有社会普适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因此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筛选或选择的根据,不应是某个个人或某一利益群体的好恶和价值取向,也不应是西方的家庭伦理模式和价值观,要防止在对待传统问题上的伦理相对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坚持以当代中国现实的家庭关系变革和家庭伦理建设为根据,考虑到我国目前家庭成员对传统家庭伦理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