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现代时期的阿富汗中立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时期阿富汗长期奉行中立外交的主要原因在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地小国弱,英俄竞争,亚洲邻国未形成对抗西方的联盟。近代阿富汗疆界的划定与1907年《英俄协约》,标志着阿缓冲国地位的形成。1919年独立后,阿富汗正式实施中立外交。二战后苏联的渗透和阿国内的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中立外交失败。当前,处于政治重建中的阿富汗急需恢复其中立和不结盟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后的10年是中国和柬埔寨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两国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彼此缺乏了解到在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的过程。在冷战时期,中国领导人视美国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因此,他们对外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为了反对和削弱美国这个主要敌人,中国领导人在外交领域中运用统一战线策略,分化对手并争取中立势力。就柬埔寨而言,中国领导人的主要考虑就是如何赢得西哈努克对中国的好感,争取他的合作,防止柬埔寨加入美国组织的反华包围圈。此外,中国领导人也希望通过柬埔寨来扩大中国在亚非中立国家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中南半岛上一个人口不逾七百万、地域仅18万平方公里的小国70年代以来突然成为国际局势中的热点的时候,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还是相当肤浅的。除了著名的吴哥文化给古代东方的文明史留下过深刻的印记、除了西哈努克亲王五、六十年代呼吁国际社会确认柬埔寨领土边界完整曾一度引起过国际反响以外,人们只是在谈论最富爆炸性的越南战  相似文献   

4.
比利时在历史上同时处于殖民强国和小国的地位,这对本国后来在非洲,特别是在扎伊尔①的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在冷战结束、刚果(金)国内政治力量发生变化时,对该国和中部非洲政策的矛盾性导致比利时外交在这一地区的失败.1999年,比利时开始推行"道德原则"与"积极政治外交"的"双轨战略",但很快陷入道德外交与商业拓展的矛盾境地,同时也难以获得欧盟和部分大国的支持,致使比利时外交政策有激情而无实效.外交上的两难境地使比利时背负沉重包袱:比利时要在国际场合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小国力量有限;要弘扬外交道德,但又要关照自己的商品出口数额.结果是任何努力都难以有所收获.比利时对中部非洲的政策始终处于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5.
于臻 《南洋问题研究》2007,2(2):34-39,48
从柬埔寨摆脱法国殖民统治争得独立至今,柬埔寨政治在国内外政治势力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下,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演变过程。而作为柬埔寨人民领袖的西哈努克,在当代柬埔寨政治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影响,使柬埔寨当代历史深深地打上了西哈努克印记。本文以当代柬埔寨的政治演变历程为主线,对西哈努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对组成东盟的东南亚小国来说,大国是形同巨象的海兽,是随意支配他国的存在。冷战时期,这些小国通过让大国相互牵制,平衡各自之间的权力,把对东南亚的恶劣影响降到最小程度。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点也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是,冷战后,这些小国开始设法通过把大国纳入东盟可以取得主动权的广域制度中,使各大国的权力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国际政治形势的特点河北师范学院刘中民伴随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的转变,国际政治体系正处在重构与改组之中。冷战时潜伏的诸多因素以难以遏制之势跃上国际政治舞台,使国际政治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冷战时期的新特征。探析冷战后影响国际政治的新因素和新特点,无疑是正...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对中东变局的态度基本分为3种类型:对于突尼斯、埃及、也门、巴林等国,俄罗斯持观望立场,在也门问题上,俄罗斯充当了调解者的角色;对于爆发外国干涉利比亚而产生的冲突,俄罗斯持中立立场;对于叙利亚的国内战争,俄罗斯充当执政者的保护国,不惜与西方国家和一些有影响的阿拉伯国家对抗。俄罗斯对中东变局的立场,是21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解决国际冲突方面分歧的继续,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表达了俄罗斯对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体制转型的基本理念。在中东局势的发展前景仍然不明朗的情况下,俄罗斯因受诸多国内和国际因素的牵制,难以制定出更加灵活有效的中东政策。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大国志向与小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大国志向与位置意识有关,它植根于日本的战略文化,但受到小国心态和小国外交行为的制约.本文分析了日本大国志向的历史缘起和现实表现,解剖了日本与这种大国志向相矛盾的小国外交实践.文章认为,日本的小国外交主要表现为把某一大国"理想化"的小国心态和缺乏独立外交理念的小国外交实践,这种实践突出表现为对美外交的从属性和缺乏勇于负责的道义精神以及国际责任感.文章最后提出日本的大国志向与小国外交的矛盾,认为这种矛盾表面上看是因为日本过分依赖美国、受美国越顶外交的摆弄、特别是缺乏独立的外交理念,其深层原因在于日本战略文化中的"位置意识",由此引申出日本今后要想成为政治大国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西哈努克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哈努克是当代世界的著名政治家。他治国从政60年,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德高望重,他代表了本国的命运,可以说是当代柬埔寨历史的缩影。在20世纪50到60年代,在他的领导下,柬埔寨采取了和平中立的外交政策,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敬,柬埔寨也一度被称为“东南亚和平的绿洲”。本文试图论述他采取中立政策的过程、原因及其作用。一、中立政策的形成过程什么是中立?学者们的看法见仁见智。1989年出版的《辞海》中的定义是:“指一国在平时奉行不参加军事联盟、不许任何外国在其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不承担任何足以使自身卷入战争的义务的政策。”冯绍…  相似文献   

11.
Henry Kissinger was the single most controversial diplomat of the 20th centu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Kissinger's approach to the philosophy of realism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his role in Vietnam policy making, and his most recent engagement in the debate over the Iraq War. It argues that Kissinger's realism, although philosophically consistent and having roots within his own life's experience, was always tempered by his desire to exercise influence withi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Once in office under Richard Nixon and then Gerald Ford, Kissinger came to recognise how significantly domestic politics shape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His involvement in the Vietnam War demonstrates this, and one lesson he took from that conflict was the hope that Americans could be persuaded to move away from their convictions about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and recognise the limits of American power.  相似文献   

12.
Small states often seek power by exercising authority beyond their borders. Sweden, a prominent protagonist of the global projection of moral values, established itself as a champion of humanitarian internationalism in the post-Second World War period, especially during the Vietnam War. By voicing criticism of the American war effort and putting moral purposes beyond itself, Sweden tried to change American policy. Years of vehement criticism provoked strong reac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leading to bilateral diplomatic crises and long-lasting political conflicts. Even though part of a wave of international criticism and based on the power of the better argument and conveyed through open advocacy, Sweden's public diplomacy had little bearing. Its confrontational style was counter-productive; its content badly synchronised with the domestic American debate and lacking originality and centrality; and the criticism generally considered irrelevant. Attention fell on Swedish verbal activism when more conspicuous elements of Swedish Vietnam policy were in focus.  相似文献   

13.
Prior to the Iraq War, there had been a long series of American wars in which U.S. leaders often maneuvered the other side into “firing the first shot.” This strategy of “passive defense” amounts to an American way of going to war, and it dates back at least to the U.S.-Mexican War. The United States thus retained the moral and legal legitimacy, an asset which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The Iraq War represents a fundamental departure from this American way. It might be the worst crisis since Vietnam. but that war was just another entry in the U.S. playbook for how to go to war. The Iraq War not only contradicts longstanding practices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but it has the potential to issue in far greater international disorder than the Vietnam War. This catastrophe may make future presidents more heedful of John Quincy Adams’ prophetic words: go not abroad in search of monsters to destroy.  相似文献   

14.
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兵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东盟与北越相互敌视。1975年越南统一后,越南与东盟关系出现短暂缓和。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后,双方关系再次呈现对抗状态。冷战结束后,越南与东盟之间关系走向和解。1995年越南加入东盟,双方关系实现历史性突破,长期动荡和分裂的东南亚开始走向区域联合自强和一体化方向的新道路。越南与东盟关系的演变,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和各自的利益考虑,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越战前期,加拿大默认并配合了美国军事介入越南,但随着美国军事行动日益升级,它逐渐显示出更加自主的和平外交姿态,还试图在美国与北越之间进行斡旋.为此,加拿大派遣希伯恩使团负责沟通双方,并力促和谈.加拿大总理皮尔逊还发表坦普尔讲话,明确反对战争扩大化.加拿大从默认到自主的越战政策,是国际冷战局势重大变化在西方阵营内的折射,预示着加拿大将走向更独立的外交立场.越战时加美关系的演变是西方非对称性联盟固有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杨扬  王文余 《亚非纵横》2012,(3):52-57,60,62
美日同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在冷战中发挥了反苏反共的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美日同盟在国际社会的角色转型、性质定位正逐步发生演变,并出现日益强化的趋势。冷战后时代,美日同盟的调整对东亚安全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遏制和防范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制衡作用,有利于防止东亚地区危机的爆发。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东亚安全秩序并不利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因此,要构建良性的东亚安全秩序,必须把以美日同盟为核心的美国同盟体系和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并重,协调处理东亚安全事务。  相似文献   

18.
越南问题是19世纪晚期引起清朝边疆危机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也是酿成中法战争的直接诱因,因而成为晚清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该问题不仅涉及中越关系,而且还关联法越关系、中法关系,中法战争也是其解决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鉴于此种认知,笔者就国内外学界关乎该主题的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简单爬疏,进而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依据与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因素在中越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些年来,越美关系发展迅速。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合作,将不可避免地对中越关系造成影响。但是由于越美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使得美国因素对中越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对此,中国应积极应对,通过发展对越关系、对美关系和提升自身实力的方式,将美国因素对中越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新格局与国际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之交,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环境的巨变,与冷战时期截然不同的新安全观应运而生。国际普遍安全的目标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与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须共同努力建立基于新安全观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