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教应劫总观通书》再探——兼与李世瑜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文起 《求索》2007,(4):52-54
《三教应劫总观通书》是清代清茶门教的重要经典。由于该部宝卷宣扬“弥勒佛降在王姓家内”和“反清复明”的宗教思想与政治主张,因而引发了嘉庆年间震惊朝野的清茶门教“邪教”大案。从此,《三教应劫总观通书》也随着清政府的严厉查禁,只能潜藏民间,长期不为外界所知。20世纪90年代中叶,李世瑜先生在民间发现了该部宝卷的手抄本,并撰文向学界介绍。本文依据李先生整理后的《三教应劫总观通书》铅印本,对该部宝卷进行再探,并就某些观点,与李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
本主崇拜是大理白族长期以来稳固的民间信仰,白族先民博采中原文化之长,形成了以儒家文化承袭和转化为主,佛道共济,"三教共拜"为特征的本主信仰。基于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促使"三教合一"在白族地区呈现独有的样貌。具体表现在丰富的多神崇拜、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和形式多元的宗教活动中,可以说,白族汉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即是儒释道三家在大理合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对加大民间智库建设力度作前瞻性的思考,既符合十七大的明确要求,又满足了我国进一步完善党政决策和智力支持系统的实际需要,可以说新的时代发展赋予了民间智库以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离任的卡特,在政坛上沉默了十年之后主持了民间外交,插手世界冲突,这究竟是一种使命,还是为生活所迫?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中,“三教圆融”、“三教互补”甚至“三教合一”,似乎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观念其实颇不得要领。在传统中国的文化格局中,儒释道三教之间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圆融”、“互补”或“合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达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妥协,其要点有二:儒教的不完全性,佛道之间的有限竞争,后者可以用霍特林模型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乡音》2013,(11):56-56
近年来,西三教党总支、居委会团结和带领全社区居民,瞄准"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西三教"的发展目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年年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开创了西三教社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赢得了广大居民的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7.
观音是海外华人社会中最为流行并最有影响的中国民间神祇之一。华侨华人很早就将观音信仰带到海外,并传播到全世界,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二战后,海外观音信仰呈现在地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特点。华侨华人大多是在世俗化和民间化的寺庙中奉祀观音,同时,华侨华人佛教道场通常也都会敬奉观音。另外,一些混杂释道儒三教的民间教派也奉祀观音。秉持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华侨华人观音庙往往是慈善道场。基于观音信仰,闽粤等地侨乡与海外华侨华人之间建立了较为密切的文化联系。以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为纽带,在“再华化”因素推动下,海外华人既加强了对观音信仰的情感认同,也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兴不兴,问民间,亡不亡,看清廉。兴亡史,廉政篇,后来人,仔细看"公务员,本姓公,使命大,责任重。民是主,尔仆从,主与仆,要分清……"这是成都温江区纪委日前出版的《廉政三字  相似文献   

9.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一级专题博物馆,也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由于本身的定位,决定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肩负着开展对台文化交流,尤其是民间交流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左少峰  高兰英 《前沿》2007,(6):212-213
《西游记》是在宋元时期儒、释、道三教归一的思潮中成书的。《西游记》所写的取经历程可以看作对人的信仰、意志和心性的挑战以及迎战和升华的过程,它破除了三教教义的神秘性和严肃性,升华出超自然的自由心态。《西游记》对人性的肯定是充分的,在此基础上,《西游记》主题所蕴含的哲理也是极其丰富的。  相似文献   

11.
李海 《友声》2006,(1):52-52
王运泽副会长在庆祝老挝国庆招待会上讲话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对外友协在烟台举办了2005年全国地方友协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的目的是使全国各地方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同志了解新形势下民间外交的使命、宗旨、任务,提高对外交往的政策水平及工作技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间外交工作。培训班由烟台市对外友协承办,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90余名友协系统干部参加了培训。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陈永昌、…  相似文献   

12.
正获得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应急人——甘肃蓝天救援队理事长、队长於若飞,是一名优秀的民间公益救援队员,他在危机四伏的战"疫"中挺身而出,在一次次生与死的救援中,将志愿者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展现得淋漓尽致,用实际行动阐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术发展到宋元时期,开创了新学风、新学术、新品格、新精神,成为超越汉唐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的学术多元,大师辈出,学派林立,是思想自由、切磋争辩、成果丰硕的时代;另一方面,儒、佛、道三教作为当时的主流思潮,立足本教,从内在融合其他二教的特征甚于既往任何时代,以心性为旨趣的"三教融合"成为儒、佛、道三家的共同追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福建历来是宗教大省。目前,且不论数以千计的各种民间信仰宫庙,仅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就拥有众多的信众和数目可观的寺观教堂。也因此,如何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使宗教界委员在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始终的同时,积极引导各自的宗教团体始终保持爱国爱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政协民宗委和宗教界委员共同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2005,(4):1-1
“加强民间外交,更好地为发展国家关系服务”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风云激荡的国际变局中,妇联组织始终不渝地坚持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在为国家总体外交和国内妇女儿童事业服务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与赞誉。当今世界形势多变,既有各种合作、交流、分享的机会,也充满了竞争、冲突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在新世纪国际新形势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开展中外妇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妇女儿童事业服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和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术以及其他艺术。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的中原民俗民间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最丰厚、最具魅力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浪潮波涛汹涌的今天,保护、抢救和传承中原民俗民间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原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7.
孙升亮 《台声》2008,(7):22-22
6月的北京,两岸得到授权的民间机构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相隔9年多之后再次聚首,就两岸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展开协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与《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上分别签字,标志着两会圆满完成历史所交付的使命,两岸交流重回制度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古代,知县是一个品级并不高,但却担负着重要使命的官职。知县因为直接与大多数基层老百姓打交道,且权责所及包罗万象,遍布各行各业,其品行操守、任职作为,影响一个县乃至其周边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文风貌。谈到中国古代的知县,多数人比较容易想起郑板桥、海瑞这样的人物,想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念。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并立、相融和共存,丰富了和谐精神的内涵,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格和多元景观,凸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恒常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23)
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下,两岸经贸关系稳中有进,两岸民间交流日趋热络,两岸青年交流逐步往纵深方向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既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底线,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