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颜 《特区法坛》2002,(70):44-44,50
被告人黄永柱于2000年1月31日加入以“加盟连锁”、“网络营销”为名的非法传销组织,其向上线蒋月娥交了3900元取得业务员资格后,与其他加入传销组织的人员聚集在海口市白沙门中村一带接受传销培训。2000年4月2日晚上,当被告人黄永柱与其他传销人员听“成功人士分享会”时,传销人员黄建、王飞、跞博突然走进会场,称传销是一场骗局,若想回家就去找上线把本钱拿回来。  相似文献   

2.
卧底传销     
肖东 《法治纵横》2011,(4):30-32
2009年底,70后网络作家慕容雪村卧底进入传销集团。上演一出真实版“无间道”。随后他根据这一亲身经历,写作揭露传销的纪实作品《中国,少了一味药》。  相似文献   

3.
“玛雅”在广西各地成了炙手可热的名词:“买一份玛雅不但白送产品。还可以赚几百块钱!“高额的画报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玛雅”.雪球越滚越大.迅速由广西扩展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一时间50万人成为“玛雅人”,然而,“玛雅王国”却是一个变相的传销网络。它仅存了九个月.就被公安、工商摧毁。以往的传销行为.大都发生在城市里。然而玛雅不同.专向农村发展,打着“扶贫支农”的旗号.因而玛雅传销又有了与以往传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在传销成为过街老鼠的今天。玛雅却迅速膨张的一大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背景:从事传销的姬鹏飞半年内不计血本让自己和亲朋好友在“人头”传销中损失70多万元,使他得以升任传销组织的B级经理。在成为千万富翁的诱惑下,姬鹏飞继续大肆拉“人头”传销。过去打击传销过程中,工商部门没有对传销者采取强制管制的权力,公安部门又无处罚传销者的法律依据,造成传销组织恶性泛滥。今年2月28日,我国施行刑法修正案的新罪名“组织、领导传销罪”,彻底粉碎了姬鹏飞的百万富翁梦想,他也因此成为首个因“组织、领导传销罪”而被拘捕的传销者。  相似文献   

5.
佚名 《政府法制》2005,(24):48-49
在早些时候常收到一些类似于说自己中奖的短信,并告知让汇钱给一个账号作为邮寄费用,然后就可以收到价值数万元的奖品了。本着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态度,自己对这种事情并不是很重视, 毕竟要先交钱,而钱这东西还是在自己手里边攥着比较放心(后来相关新闻揭露说这是骗局)。而现在我又收到了另一种形式的短信,没提钱的事情,但是本着自己对电信行业的一些熟悉了解,发现也是一种骗局。  相似文献   

6.
艾建国  赵群 《法制与社会》2013,(17):195-196
传销犯罪具有传播快、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巨大等特点,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近年来,传销类犯罪改头换面,以更具有迷惑性的手段卷土重来,遏制传销犯罪抬头的趋势,一方面公安机关需要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应对新型传销犯罪进行分析,揭露其犯罪本质,使全社会对其犯罪手段、方法和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形成共同抵制防范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证》2006,(5):57-5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利用公证处名义行骗的现象日益增多,其中又以中奖诈骗的形式较为常见。虽然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这种骗局还是成功地利用了人们希望轻易获取金钱的心理弱点.使许多善良的老百姓上当受骗。近日。市司法局、市公证处联合行动,教市民如何识别盗用公证名义的各种骗局。  相似文献   

8.
因为贫困,她们不得不“背”着家人求学,但是,杨元元最终被困苦压垮,曹江“姐妹花”却被风霜磨砺得更加娇媚.坚韧,而她们的乐观坚强也换来了人们的赞许与帮助。 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的无常,但是我们能改变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从事传销的姬鹏飞半年内不计血本让自己和亲朋好友在"人头"传销中损失70多万元,使他得以升任传销组织的B级经理。在成为千万富翁的诱惑下,姬鹏飞继续大肆拉"人头"传销。过去打击传销过程中,工商部门没有对传销者采取强制管制的权力,公安部门又无处罚传销者的法律依据,造成传销组织恶性泛滥。今年2月28日,我国施行刑法修正案的新罪名"组织、领导传销罪",彻底粉碎了姬鹏飞的百万富翁梦想,他也因此成为首个因"组织、领导传销罪"而被拘捕的传销者。  相似文献   

10.
吕斌  吕冰心 《法人》2007,(9):44-45
2007年8月底开始,轰动一时的“亿霖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开始陆续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昔日“合作造林,首选亿霖”的豪言壮语,如今被认为是一场骗局。 因“亿霖木业案”涉案金额高,受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多,再加上著名演员葛优对该事件的参与,这起案件被公安部门列为“迄今为止北京市最大传销案”,甚至有人称之为“中国传销第一大案”。 然而,尽管“亿霖木业案”在很多事实细节上体现了非法传销的一些性质,也被认为是传销大案,但对于相关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却存在很大的争议。 犯罪嫌疑人到底该以何种罪名起诉?起诉罪名能否成立?对于该案件定性方面的疑问,我们特别采访了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的李肖霖律师和河南众孚律师事务所的王建胜律师,请他们对本案的定性问题作出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静 《法制与社会》2010,(7):125-126
本文指出探明传销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传销的不同类型;分析其构成要件可以厘清传销的本质;《刑法修正案(七)》第4条把“团队计酬”式传销排除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之外,仍应按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2.
各省、A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为解决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中遇到的问题,依法惩治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现就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论传销经营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传销经营的法律问题□侯俊岭市场经济的发展,冲破了我国封闭式的商业市场,传统的经营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期传销热的出现,造成国内市场管理的被动和法律的滞后,迫使我们对传销经营进行法律思考。传销经营的特征和传销企业的条件传销,也叫多层次直销或网络销售...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项技术都无法避免双重性,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当如今网络信息无处不在的时候,它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提供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人员所利用,把传销搭上网络便是典型的一例,可以说,网络传销借助传统传销与网络技术的双重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传销活动中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行为,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小非 《法庭内外》2011,(11):8-10
网络招聘骗局多多案例一:轻信网络招聘掉进传销陷阱小胡今年18岁,家住湖南省湘乡市翻江镇。2011年5fl,小胡在网上看到河南省某公司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诚招挖掘机驾驶员,月薪1200元到6500元。”2011年5月16日,有挖掘机驾驶证的小胡坐上了开往河南的火车。第二天,小胡刚下火车就被几名“公司员工”带上了一辆小车。  相似文献   

16.
七月 《江淮法治》2014,(2):44-45
2013年,全国各地的传销依然在以隐秘的形式蔓延着.并且陆续出现一些新型传销模式,这些传销组织打着“民间互助理财”的旗号。开展“连锁经营”,为规避惩罚还设定下线人数,具有更大的迷惑性。  相似文献   

17.
被告人不是向债务人索要钱财,而是采取劫持并关押与他们素不相识、无任何经济来往的传销公司大经理、老总“看门人”的办法,追使传销公司退回他们的传销出资款。在这种情况下,不应构成绑架罪,而应认定为非法拘禁罪。  相似文献   

18.
非法组织传销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以往司法机关在处理这类犯罪时,分别以非法经营罪、诈骗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造成同一行为罪名的不统一,《刑法修正案(七)》将此种情形统一为组织、领导传销罪。本文将从组织、领导传销罪的立法背景、犯罪构成以及与相近罪名的区别入手,对《刑法修正案(七)》中关于组织、领导传销罪立法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旁善措茄.  相似文献   

19.
利用保健食品传销犯罪是新型的传销犯罪,其在骗取财物的过程中涉及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其构成要件要素又与诈骗罪具有交叉部分,而"两高一部"的《关于办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并未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与诈骗罪之间的罪数讨论予以明示,有必要通过二罪理论上的竞合论争议,比较日本刑法的竞合论规定,结合我国竞合论的规定,明示利用保健食品传销犯罪与诈骗罪的交叉部分的罪名适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增设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以来,传销型集资犯罪行为人应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抑或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直存在争议,但鲜有人提出对同一传销组织中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区别定性。然而同一传销组织中,有传销活动的发起、策划、操纵、管理、协调、宣传、培训人员,还有传销活动的积极参加者等,不同人员的主观目的与客观行为不同,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不同,单一定性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应在准确界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处罚对象的基础上,将传销活动一般组织者、领导者及传销活动积极参加者定性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将违反传销规则擅自转移传销资金的传销活动的操纵人员定性为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具有双重目的及行为的予以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