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德育途径与方法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丹 《青年探索》2001,(6):23-25
中国和日本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也各有差异,在德育内容和目标要求上自然是不同的。日本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有其独到之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对日本的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收他山之石可攻玉之效。 一、日本中小学德育途径 与方法的主要形式 日本中小学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课程上历经反复又面临尴尬。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十分必要;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教育理念的回归;遵循道德教育课程的客观规律;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者联动,尤其要重视社会德育。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和教育界反思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有学者和德育工作者提出增强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开设学校德育实践课。什么是德育实践课,如何理解其内涵和特征呢?这是目前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必须界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学德育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日本在这方面做得较突出,有自己的特点,对我国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和进行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现将日本的做法介绍如下:  一、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是德育成功的主要条件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生活日趋现代化的今天,人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繁荣稳定的首要条件。因此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智育,更应加强道德教育。日本政府在这方面做得较突出。战后,一方面日本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的道…  相似文献   

5.
试析英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设计,注重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激发,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全力训练学生的道德能力。教育的方法主要有文化传递法、关心体谅法、社会行动法等。其教育途径丰富多样,一方面坚持通过道德课程和宗教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和理论认知;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制度规范和大众媒介对学生进行道德内化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6.
《中学德育大纲》在德育实施途径方面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不但属德育性质的课程,而且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性格。动理素质等教育的一条主要渠道。毋庸置疑,思想政治课是整个学校教学计划的主要课程之一,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从相当长的时间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来看,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且其德育功能在一些地方弱化的倾向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7.
李海凤 《传承》2008,(20):78-79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德育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台湾中小学道德教育概览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德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台湾道德教育具有课程整合原则下的分散性、能力指标凸显下的渐进性、一纲多本政策下的灵活性、多元评价取向下的实践性等特点。在发挥隐性德育的作用、德育课程的开发、德育的回归生活、德育环境的培育等四个方面,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祖国大陆道德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杜威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视角出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出路.杜威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德育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是个军德育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1995年北京海淀区决定取消初中升高中的政治科考试,这一课题研究对于政治课改革来说又具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我们注重德育内容的研究而缺乏对德育课程的研究。注重本国的课程研究而缺乏与别国课程的比较。近年来我们从课程模式角度探索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比较,有不少新的发现。一、中外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比较所谓中学德育课程模式是指典型的相对稳定的中学德育课程的教学类型。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已总结归纳出多种中学德育课程的模式特征。我们重点分析三种国外各具代表性的模式特…  相似文献   

11.
"大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而"小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重心,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在"大德育"概念下,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小德育"的道德教育目标.换言之,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将不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而是课时分配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改革,其中又以课时分配的改革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学校德育改革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12.
曾繁田 《传承》2010,(12):52-53
"大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心,而"小德育"强调学校德育以道德教育为重心,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在"大德育"概念下,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小德育"的道德教育目标。换言之,当前学校德育的改革将不是课程设置的改革,而是课时分配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教师培养的改革,其中又以课时分配的改革为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学校德育改革的真正起点。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6)
20世纪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潮中的道德教育流派众多,突出的代表主要有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拉斯思的价值澄清道德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等。这些道德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德育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回归与超越"的生活德育观,开创注重实践的体验式教育模式等德育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英国在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育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在离婚率上升、吸毒等各种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行为急剧增加的状况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和教师,希望学校能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德育已经成为英国政府和民众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国家课程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是英国学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实施宗教教育。由于传统的宗教教育强调宗教信仰,英国要求学生接受宗教信条,虽然它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但20世纪出…  相似文献   

15.
对在校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今天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些全新的课题 ,需要我们采取一些更加灵活的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手段 ,确保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总结并借鉴世界各国在开展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经验与教训 ,无疑对于深入探讨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国、日本、新加坡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为例 ,注重从学校道德教育方面分析他们各自的特色 ,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为盼。  相似文献   

16.
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琳 《前沿》2006,(4):119-122
德育教育重在感染,这不仅仅是中国德育的精华,也是西方国家的共识,英国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英国中小学的国家规定课程中并没有称为道德或品德教育的课,但其课程设置中有涵盖道德教育的课程。从形式上看,英国中小学虽然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多,但是其德育的效果却很好,这集中表现在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文明素养。这对我们国家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芳 《前进》2012,(1):52-53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科学发展的核心,已被社会广泛认同,而学校的道德教育同样应注重“以人为本”。学校的德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因此,学校德育也应以学生为核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有助于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强调人性回归的角度探求学校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的学校教育中,一直困惑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诚然,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有对德育本质的认识问题,有德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问题,有是否遵循规律开展德育的问题,有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与育人水平问题,有家庭和社会大环境的问题等等。但我们在习以为常的学校管理中,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德育与其重视高校德育途径的探索密不可分.美国选择了全面主义的德育模式,对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德育实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拓宽了高校德育的途径.分析美国高校德育途径的特点,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对创新与完善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新加坡道德教育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研究美国与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共同特点 ,从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强化“国家意识”,立足于学生道德思维的发展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和“隐性课程”在道德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融洽氛围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握学校道德教育的正确导向等方面 ,提出加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