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多边联合——东亚经济联合的现实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阻力来自于制度障碍和交易的高成本,如何克服这两大阻力也是东亚国家在经历东亚金融危机和"雁行"分工体系瓦解之后再度复兴的关键.双边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克服两大障碍的现实途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扩大和相互联合使东亚经济一体化具有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亚政策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东亚政策是指美国围绕东亚和东南亚所实施政策的总和.这些政策的内容以双边外交关系为主,同时包含了一些超越双边关系的思考.布什第二任期以来,随着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念的变化,美国东亚政策出现新特点,开始推行以接触政策为主,相应调整盟友体系、大国关系和其他双边关系的新战略.这种外交战略转型符合东亚地区的政治潮流.但由于对区域主义、大国崛起、日本正常国家化和民族主义这四股地区潮流或历史潜流认识不足或应对失当,美国东亚政策仍存在重大的缺陷和误区.  相似文献   

3.
古代东亚秩序的形成与维系,同历史悠久的朝贡体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有效揭示古代东亚秩序的内在逻辑,应当批判地借鉴以历史主义见长的英国学派的分析方法,探讨朝贡体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本质。在古代,中国与朝鲜长时段的朝贡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由中国主导并以其特有文化为基础、周边诸政权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的特殊国际制度。就中国而言,完全独立的政治体制、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等级制的世界观,使其对外部的需求仅限于其他政权对其至高无上地位的承认及其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服从。而对周边诸政权来说,只有与实力超强的中国建立朝贡关系,它们才能获得合法性和安全保障,并取得与中国贸易的机会,从而实现生存与发展两大目标。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缺乏文化共识的前提下,由地区强国主导,可以促成某种功能性的国际制度,使地区秩序得以维护,并在交往过程中反向促成文化认同。这一结论修正了英国学派关于共有文化与国际制度的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日本与东亚"朝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与东亚朝贡体系的关系由最初的依附追随型到逐渐地走向要求与中华帝国的"平等".日本与朝贡体系的关系,更多的是依据非理性的功利性原则来确定彼此的关系,因此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近代后,日本虽然形式上跻身于主权国家的行列,但在观念上依然没有摆脱古代华夏文明体系的制约,并在国际实践中试图重建以日本为中心的新的东亚朝贡体系--"大东亚共荣圈".  相似文献   

5.
日本作为东亚地区唯一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 ,在东亚的经济发展与既有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 ,日本所倡导的东亚“雁行模式”国际分工 ,是一把“双刃剑” ,对日本来说已在长期发展中显露了双重效果 ,90年代以后 ,其负效果日益突出起来 ,这不仅对日本经济发展不利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东亚国际分工的发展 ,因此 ,调整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形式与目标 ,建立双向开放的国际化经济 ,就成为日本参与东亚国际分工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世界,是两类社会,即国际社会与全球社会并存的世界;是两个体系,即主权国家体系与全球体系并存的世界;是两种格局,即国际格局与全球格局并存的世界.其核心是国际体系与全球体系两个体系并存.这种两个体系并存局面使当今世界形势显得纷繁复杂,因而,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历史上任何新兴大国崛起从未遇到过的.我们必须研究两个体系各自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互动关系,研究它们为世界提供的现实基础,分析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自何方,以便避害趋利,寻求我国外交的着力点,在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的同时,统筹国际体系与全球体系两个大局,显示更高的外交智慧和艺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崛起与东亚权力格局的变动和秩序变迁一直以来是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崛起带动东亚权力格局的变迁,东亚格局的变迁又促使东亚秩序的变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中国崛起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内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事实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体系大国的崛起被夸大,其崛起的进程才刚刚开始,且只是经济的部分崛起.本文对当前和未来近20年的东亚权力格局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东亚已经浮现出中美两极格局,且未来20年内仍将朝着这一格局继续演变.在东亚两极格局已成现实的情况下,秩序变迁势在必行.中美是东亚地区秩序构建的关键力量,东亚秩序的未来将直接取决于中美在此问题上的战略互动,“一快一慢,双头领导”是本文提出的东亚秩序变迁的方向和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8.
欧洲与东亚安全合作模式的差异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最成功的欧洲地区安全合作模式,被认为是东亚安全合作的参考榜样.欧洲模式以共同安全为基础,突出"一国安全与他国安全的相互依赖性";东亚模式以合作安全为核心,强调"确保合作过程中不同国家的安全利益".这两种地区安全合作理念反映了欧亚不同的地区安全结构背景及不同的道路选择.本文认为,由于合作理念与发展道路的本质差异,这两种模式在某些关键方面存有内在的冲突而无法相容,因此,东亚在地区安全合作上仿效欧洲模式缺乏坚实基础和可行条件.当前东亚地区安全合作所面临的困境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9.
世界体系的长周期理论为世界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循环序列构成了世界政治的长波周期,以此考量东亚体系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演变轨迹,大致可分为礼治体系、条约体系、冷战体系和后冷战体系四个阶段。从后冷战时代的视角审视,构建与朝鲜半岛国家的关系,中国应当遵循利益原则、权力原则和制度原则,积极发挥大国作用,以构建一种新型的东亚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与东亚区域合作紧密相关,两国在地区战略上的协调或冲突始终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20世纪70、80年代中日关系在互利性地区战略结构内取得了高速发展;冷战结束以后日本追求“政治大国”战略,使历史问题对中日双边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由于地区合作中主要是美亚矛盾,中日两国矛盾不太突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在东亚区域合作的战略选择上分歧增加。建立地区合作与战略协调是建立持久稳定的中日关系的必要保障,然而,美国重返亚太则使中日在地区层面的合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The 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ICIR) hosted a conference o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System" on April 2nd, 2009, the same day that the G20 summit was held in London. The conference was chaired by Cui Liru, the President of the CICIR, and more than 20 well-known scholars from the CICIR and some other think tanks in Beijing participated.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has had significant repercussions worldwide, and will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attern. How will the crisis affect the world economy and where is the way out? How will it change the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ower and the world order? What are China's choices? These questions triggered a heated debate among the scholars.  相似文献   

12.
金融大危机与国际大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2500年前,希罗多德如此开始他关于波斯帝国盛衰和希腊荣光鹊起的经典史事讲述:"我将同等地报道大小不一的人类群落,因为大多数曾在往昔显赫紧要的,目前重要性已经衰减,而那些在我当今时代里超乎寻常的,往昔曾为青萍之末.  相似文献   

13.
国际体系与印度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国的兴衰是国际体系内涵的固有不稳定因素之一,因国际体系并不具有自动给予与新兴大国已获之能力相应地位的机制,导致产生所谓“不相称性”,而这种不相称性是印度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主要根据,它涉及印度的自身认知和国际社会的认同两个方面。在印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两者的趋同是可能的,但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包含着不稳定因素,既有印度必须与外部世界合作的主流,也有为谋求话语权而不得不抗衡的因素,特别是印度极为注重的防务能力建设,可能成为它获得世界大国地位的首要标志,而这对国际体系的稳定而言却是负面的冲击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代欧洲经历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东亚地区有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由于中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它悠久灿烂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巨大,使古代东亚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成了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封贡"体系和秩序.  相似文献   

15.
现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未来世界体系的影响,就像坐在变速移动的车子上要击中变速飞行的靶标,带有双重的不确定性.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之中,从广度看正从美欧等资本主义中心地区向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从深度看也在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和社会其他层面渗透.  相似文献   

16.
印度教与印度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种姓制度不仅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分工形式 ,它同时也是一种印度教的教阶制度。它被古印度的婆罗门经书赋予宗教上的“神圣”起源 ,又从印度教的神、哲学中获得了一种玄秘的“合理性”证明 ,且切合于印度教宗教生活方式的实际需要 ,以此能够在印度社会中长久地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17.
What impact does a shift i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power have o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ccording to the views of traditional realists,power transi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re usually accompanied by major wars,the best example being the two world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China’s peaceful rise is conducive to the peace and stability of Asia and Pacific regions.The steady rise of China’s position and its role in dealing with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problems have proved China’s success in...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终身雇佣和年功工资惯例的形成与日本的经济、历史和文化有关;该惯例有利于劳使双方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在工人之间和劳使间形成相互信赖的关系网络.终身雇佣相似于重复博弈,容易诱发合作关系;随着日本经济的变化,对解雇实施规制有损于社会福利;制度的互补性迟延了该惯例的演化;未来的日本雇佣工资制度将是终身雇佣惯例和流动性劳动力市场体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espect to terrorism research is an open one, since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is mostly from external, namely government, documents and media sources, toward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disciplines that are already established in academia,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 closed one: the information flows from the academic publication toward the popular press. If the study of terrorism became a closed information system, it could help the process of the maturation of this field into autonomous academic research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20.
智利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制度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利是拉美地区具有独特清廉传统的国家,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皮诺切特执政以来,智利逐渐遭到腐败的侵蚀,并埋下了腐败的祸根。如今智利政府在民意和紧迫现实的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的措施,以应对日益猖獗的腐败问题。智利政府治理腐败的六大制度成果和反腐败措施已初显成效,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依靠制度革新反腐败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智利政府治理腐败给予的启示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积极创立“国家廉政体系”以求善治、增加透明度和理清权钱关系是反腐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