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吸毒死亡相关者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吸毒死亡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此类案件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收集30例吸毒者尸体材料,进行系统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结合吸毒者生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体表注射痕迹、消瘦、窒息现象和重要器官病变与吸毒密切相关。30例中,20%死于疾病,33.3%死于毒品过量致急性中毒,26.7%在戒毒期间死亡,10%猝死,10%死于外来暴力。结论系统尸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在毒品相关死亡案例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炎的猝死机理和法医病理诊断标准。方法对6例心肌炎死亡者进行系统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6例心肌炎死亡者中,病毒性心肌炎1例,细菌性心肌炎4例,孤立性心肌炎1例。结论急性充血性心衰和心律失常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死因。心肌炎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熟悉心肌炎的病理形态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死因。  相似文献   

3.
甘建一  梁安文  朱金生 《中国司法鉴定》2006,(5):I0003-I0004,I0006
法医病理尸检中,因脑血管畸形出血死亡案例并不少见,本文通过3例脑血管畸形的尸检案例,探讨脑血管畸形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出血机理以及损伤参与度在死因分析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法医病理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以适量 Coxsackie B3病毒感染 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对病鼠的心、肝、脾、肺、肾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心肌炎小鼠的各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类多器官病变的疾病;对多器官进行病理学观察和综合分析是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肌炎猝死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医尸检案例中取心肌炎猝死17例进行分析及病理学观察,对心肌炎的分关、心肌炎导致猝死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炎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心肌胶原增生与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方法:以适量Coxsackie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利用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病鼠心肌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并对病鼠及9例人心肌炎心肌进行TGF-β1的LSAB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病鼠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呈不同程度增生;心肌炎鼠及人心肌炎心肌组织可见大量TGF-β1表达;TGF-β1的表达与胶原纤维的增生呈正相关.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即存在组织修复性病理改变,TGF-β1的阳性表达是反映心肌炎症性损伤修复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19例创伤性心传导系统出血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背部受力引起心脏破裂或心肌挫伤致死,已有不少文献报道。但伴有心传导系统(CCS)损伤出血,甚至由此发生死亡,尚未引起注意。作者观察了19例,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9例材料来自广州市刑科所尸检案例。尸体低温保存24~36h后解剖,全部心脏(部分案例全部器官)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检查,CCS取材按文献方法[1]切取,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三.性别与年龄男性16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其中50岁以下者17例。2.致伤原因钝器打击15例,交通事故3例,坠落1例。3.伤后至死亡时间~30min7例,~Zh8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敏性反应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特点,从而解决困扰法医学工作者对过敏性反应死后诊断的鉴定要点。方法 对华西法医鉴定中心1995--2004年尸检检出的26例药物过敏性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6例药物过敏所致死亡案例的死者年龄以31—40岁的例数最多.占了38%;26例因药物过敏所致死亡的案例中,12例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为引起过敏最常见的药物;而药物使用途径引起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中以注射为主,共20例;以个体诊所及基层医院多发生过敏反应死亡的案例;18例在使用药物后出现典型的严重的过敏性反应的临床表现;15例为在用药后半小时内发生死亡;病理解剖可见咽喉粘膜水肿20例,其中咽喉腔阻塞大于75%2例,50.75%5例,25-50%7例,小于25%6例,显微镜下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咽喉粘膜者21例、肺组织18例;6例血清IgE检测值呈现出显著的升高。结论 过敏性反应的死后诊断应结合死者的生前临床病史,死亡时间,生前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发现及血清IgE检测值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myocarditis)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并不少见,由于本病可致猝死,故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工作中常可遇到。一般对那些病变典型,有相应临床表现的案例,鉴定并不困难,但对病变程度较轻,又无相应临床表现的猝死案例,在死因诊断时往往出现分歧。作者复习本室30余年来尸检诊断为孤立性心肌炎猝死的案例,并选择部分因急性暴力死亡尸检案例的心脏标本作对照,结合文献,对该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诊断问题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5例孤立性心肌炎猝死者的心脏。分别在其左室、乳头肌、右室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镜检。2.1…  相似文献   

10.
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发生原因、鉴定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等 ,妥善地处理该类复杂案件。对 18例再次法医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案件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首次尸检方式及印象、尸检次数、再次尸检原因及方式、间隔时间及结论等归类、分析。较多见死于医疗纠纷 3例 ( 16 7% )、案件审查过程中 4例 ( 2 2 2 % ) ;首次尸检中 13例 ( 72 2 % )仅进行尸表检查或不完全解剖 ;再次尸检结论与首次尸检结论完全不符者 5例( 2 7 8% )。首次解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及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法医病理学诊断水平 ,改善法医尸检的工作环境等对预防再次尸检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纤维连接蛋白(FN)免疫组化染色对冠心病猝死(SCD)的病理学诊断价值。方法用兔抗人FN多克隆抗体对人SCD心肌、颅脑损伤和病毒性心肌炎致死者心肌进行FN-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用图像分析处理系统对F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反应产物面积定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CD组16例心肌组织内FN大量沉积;颅脑损伤致死组心肌细胞内FN染色阴性,病毒性心肌炎致死组部分心肌细胞内FN阳性;3组心肌细胞内的阳性反应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猝死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143.28±8474.92;颅脑损伤致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27.99±105.04;病毒性心肌炎组阳性反应面积(μm^2)为5483.53±1219.91。结论冠心病猝死者心肌FN免疫组化检测可为死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1例利多卡因过敏死亡尸检报告刘敏,邓振华,吴家文(华西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四川610041)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发生过敏反应较少见.且以前的报告均未作尸体解剖[1],作者遇到一例,井经系统尸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现就有关问题讨论于后。1案例死...  相似文献   

13.
26例冠状动脉肌桥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或某些动物冠状动脉主干某一段有时穿行于心肌纤维中,这段被心肌纤维覆盖的血管称壁冠状动脉(muralcoronaryartery,MC),而被覆血管的心肌束称为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bridge,MB),冠状动脉肌桥影响心脏的血液动力学,可导致胸痛、心率失常,甚至猝死等[1-4],有关冠状动脉肌桥病理学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我们尸检中的26例冠状动脉肌桥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报道。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1988年1月~2001年12月尸检档案中750例死亡案例,其中冠状动脉肌桥26例,每一案例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案情资料,进行了系统尸检,每例尸检均在死后24小时…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纤维连接蛋白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轻度病毒性心肌炎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方法。以适量coxsackieB3病毒感染Balb/c小鼠 ,造成小鼠轻度病毒性心肌炎 ,对病鼠的心肌进行纤维连接蛋白的LSA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 ,心肌炎鼠心肌组织内Fn大量沉积 ,部分心肌细胞内Fn阳性。Fn -LSAB染色可显示病毒性心肌炎轻度的心肌损害 ,Fn沉积是心肌组织存在炎症性病理变化的可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地区旋毛虫病致死案例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并总结和分析旋毛虫病在云南地区的人群分布特点。方法收集近年来昆明法医院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旋毛虫病致死法医病理学案件9例,对旋毛虫病病理学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9例旋毛虫病致死案例均系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死亡,其中1例合并脑炎,3例合并肺炎。人群分布主要为白族、傣族人群。地域分布多集中在大理、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地。流行时间多集中在冬春季。结论旋毛虫病的发病原因与生食猪肉的习惯密切相关,其死亡案例中肌肉系统的病理改变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药物滥用的法医病理学王和枚综述,张益鹄,审校药物滥用(drugabuse)是一个古老而仍在许多国家严重存在的社会问题,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和东方就开始流行吸鸦片烟[1]。各国法医学工作者,对药物滥用及其所致死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兹对他们的研究成果作一...  相似文献   

17.
1材料与方法1.1案件来源18例肺对冲击伤案例取自1990年至2001年我院法医尸检资料,均经系统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经过病理医生的复检,诊断可靠,死因明确。并排除相应胸部皮肤、皮下、肋骨及肋间肌挫伤出血致肺挫伤案例。18例车祸体表均无明显损伤痕迹,均在医院诊治24h内死亡,且死因不明要求进行法医尸检。尸体解剖在死亡后24h内进行,取肺组织标本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1.2性别与年龄本组18例案例中,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分布:11~20岁3例,21~30岁7例,31~40岁5例,41~50岁2例,51~60岁1例,以男性青壮年…  相似文献   

18.
致死性医疗纠纷中,p体解剖对确定诊断、判明死因.分清是非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张益鸽等报导的100例涉及医疗纠纷的尸检病理诊断,仅有38例尸检证实死前临床诊断正确或基本正确,其余的62例尸检中,死前临床诊断不明的有27例,证实死前临床诊断有错误的有35例(占死前有临床诊断的病例的47.58%)。这与(德)U·N里德等关于德国、瑞士、美国临床诊断误诊率的统计之报导大致相一致(约40%)。尸体解剖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重要性,已为医学界所共识,但是实践中,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解剖工作却难以进行。例如,1994年苏州发生一起致死…  相似文献   

19.
62例围产儿死亡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 。为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一些特点 ,提高我国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水平及法医学鉴定水平 ,本文作者对同济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 4 3年来 6 2例围产儿死亡的案例进行了法医学分析 ,供临床和法医工作者参考。1 材料和方法资料来源于同济医科大学法医病理学教研室1957~ 1999年 4 3年间法医病理尸检档案中围产儿死亡案例。案例选择的标准 :(1)死亡发生在胎龄满2 8周至出生后 7d内 ;(2 )每例均经本教研室系统解剖或经外单位尸检后提取主要脏器组织送做法医病理学检查 ;…  相似文献   

20.
迄今,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外,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医学尸体检验大多仍限于体表检验或局部解剖,这既不利于死因确定、推断死亡时间、判断死亡方式、以及案件的顺利解决,亦不利于法医病理学水平的提高。常易人为地造成部分死亡案例的死因不明或诊断错误。有学者曾统计185例单纯尸表检验的尸体,诊断的错误率达29%[1]。此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中一严峻问题。为引起同行重视,作者将近年来我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部分案例整理报告如下。案例资料案例1.某公路旁发现一无名男尸,当地法医作体表检验见右骼前上嵴、右髋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