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作为影响个体政治行为的动力机制,政治人格是指在遗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在政治生活中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质的总和。鉴于政治人格是由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能力、政治行为等一系列特质构成的,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公众的政治人格特征也必定要在这些特质上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从理论意蕴上讲,相对于思辨性方法性的哲学教育和事实性实证化的科学教育而言,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强调作情感性综合性的信仰教育;就现实效应而言,信仰教育可以缓解大学生政治信 仰迷失、道德信仰迷乱、人格素养迷丧的危机;就当下诉求而言,我们可以构建一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态度-感情-行为”模式,或为确立大学生的信仰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希望之径.  相似文献   

3.
一、首要的是态度真诚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态度真诚与否往往能影响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表扬和批评也是对人所持态度的一种反映。只有以真诚的态度进行表扬和批评,才能唤起对方的真挚感和信任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精神困境主要表现为理想信仰的迷失、价值观的物欲化倾向、道德的冷漠化倾向以及心理困境等。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包含全面发展人格、独立人格、创新人格以及和谐人格。理想人格是以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建构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构理想人格中的主导作用,应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陈元中 《传承》2005,(6):15-1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扩大价值生产,调整价值分配,同时要注重价值导向,使民众对执政体系和执政过程形成政治共识,在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等政治文化层面上保持和谐状态。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人们对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发展等的共识状态基础上的一种心理  相似文献   

6.
先秦文士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定的阶层。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先秦文士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人格,这对其政治行为、政治品质、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先秦文士的政治人格,阐释在传统政治文化环境中文士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对当代的影响,会对当今人文知识分子人格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为重要,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意义更加深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的更本质的东西,我们应把它变成一种自觉的实现目标,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情境,让学生在体验、熏陶与感悟中,使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技能同飞。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一、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8.
政治支持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变量,它的获得和维持是政治系统存续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转型社会,系统的各个层面都面临着挑战和风险,如何顺利排解对系统的负输入,获得对系统发展的支持是转型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政治支持的不同类型及其行为结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转型期政治支持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支持资源的开发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培养健全的政治人格和对政治系统的情感支持,需要提升行政效能来获取特定支持,更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与转型社会相适应的、散布性政治支持与特定政治支持共同提高的多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论跨世纪之际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的塑造吴文勤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①它要解决的是政治认同与政治参与问题。那么政治参与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一个民族流行的对政治参与的态度、信仰和感情。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省四地市210个有效样本,从政治观、价值观、婚姻观三个层面分析了青年农民工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发现部分青年农民工政治理论素养不高,但对国家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热爱祖国,但对“爱国主义”有所质疑;信仰多元化,部分人信仰缺失;追求物质利益同时看重家庭;为人处世能够考虑他人感受,以道德良心为行为准则;择偶时看重对方的人品、性格、才华等内在条件;大龄青年的性观念比较传统,低龄青年农民工性观念比较开放;对待离婚的态度比较宽容。  相似文献   

11.
他在冷酷和无情中长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犯罪人格?简单而言,就是在长期的犯罪生涯中形成的与其犯罪行为直接相关的心理倾向与特征。在心理学中,“人格”是指人在生活中对人、对己、对事、对环境和对社会显示出来的独特风格或特性。它具体表现在人的兴趣、需要、观念、信仰(信念)、态度、动机、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即遗传素质;还取决于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任何一种人格的形成都受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这之中,社会化与人格形成密切相关。由此,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犯罪人格”的问题。如前所述,犯罪人格与某个人长期的犯罪生涯密不可…  相似文献   

12.
一定的价值观念反映人的一定思想倾向、信念、信仰和理想,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便会有不同的行为倾向、行为态度、行为方式和行为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什么?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教授韩庆祥在《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  相似文献   

13.
一人格是人的灵魂和脊梁,是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和行为特质的总和,包括政治人格、道德人格、心理人格和智能人格等四个方面。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是  相似文献   

14.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体验的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心理现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以关注学员的态度、情绪、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情感教育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沟通、调节、推动功能,提升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不断变迁,法律欲使其保持自己的社会功用,就必须使自己与日益变化的文明和社会状况相适应。在特定的国家或社群中,人们对法律的态度、理念、价值观以及法律信仰等诸多因素会构成一个国家或区域内的法律文化,而法律文化也与这个国家或社群的历史、社会发展休戚相关。劳伦斯.弗里德曼在他诸多著作当中展现给读者这样一幅景象:在社会的诸多因素(政治、文化、经济、社会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的变迁中,政治、社会价值观和科技的发展是法律制度形成和运作的基础,而法律文化又是法律制度产生的源头。我们必须在这一特定的关系中来理解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特别是美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一、军人的政治社会化的实质和意义 政治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人学习政治、培养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的过程,即由自然人变成政治人的过程。军人的政治社会化,是指军人在军队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逐步适应政治需要,逐渐使军队的政治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政治行为,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军人的过程。军人政治社会化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动力的双向性。其  相似文献   

17.
公民文化对政治现代化的意义--一种非制度条件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有宪政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但仅停留于制度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制度的设计和运作还在于人,因而须要将民主的价值融合进公民的人格系统,转化为一种非制度条件的公民内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以公民文化的形态出现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已经表明,如果没有非制度性公民文化的充分发育,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难免遭受挫折,即使能在民众缺乏民主价值的认同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情况下依然能勉强维持,但无疑会带来很多问题,诸如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国家政治生活,以情绪化的方式参与政治活动,以极端的敌视态度对待竞争对手,不懂得政治上的协商、妥协和宽容等等.所以,作为非制度性的公民文化,其在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毫不逊色于民主宪政制度的确立,而且对政治现代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性别与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光  罗婷 《青年探索》2006,(3):35-39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7所高校的13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力于探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里,性别对其政治社会化程度是否存在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女性是否在政治社会化方面存在劣势。本研究发现在政治时事的掌握上男生比女生更具优势,而女生在政治态度方面比男生更理性、更顺应主流政治的发展、有较强的政治参与倾向,但在实际政治参与行为上,女生显著不如男生。  相似文献   

19.
谢宝富 《新东方》2004,(5):23-27
政治文化是当代政治学的重要分析理论之一,也是政治学理论中颇具争议的领域之一。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若干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一、关于概念的再认识 政治文化的概念是1956年由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系统》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各家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差异很大,阿尔蒙德自己的用法也有一定的差别。如他曾先后指出: 1、每一政治体系均固定于一个政治行为的特定取向模式。这特定取向模式即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后梦婷 《求索》2013,(12):224-226
不同于西方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传统中国在天道观与宗法制的影响下。形成了家庭为中心的社会建制,也促使中国社会在差序性的社会结构与情理的社会特征基础上建构了政治系统的属性。而儒家思想不仅强化了这种社会组成方式。更为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尤其是政治行为提供了细致的规范。它通过孝、忠的连续统,规范了中国人对于政治系统的态度。而这种具有伸缩弹性的身份等级结构,以及对于权力权威看法的权威文化,影响着中国民众政治信任的产生与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