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诽谤罪原则上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转为公诉案件。网络诽谤犯罪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在网络空间肆意传播,已经从传统的线下模式逐渐发展为新型线上模式,当网络诽谤犯罪针对的是不特定的“陌生人”时,已经不仅只是侵犯被害人的人格权与名誉,而且给网络空间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当达到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情形时,检察机关有必要依职权提起国家公诉,不仅维护被害人人格尊严,更捍卫社会公序良俗。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网络诽谤行为提起公诉,可以解决自诉案件当事人取证困难的问题,强化对网络违法犯罪的治理,净化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2.
山西稷山“诽谤”案3名被告的行为应定性为举报而非“诽谤”,不构成犯罪。即使受害人认定3名干部的行为构成诽谤罪,也只能自己亲自起诉,不能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公诉。将自诉案办成公诉案件,县委书记涉嫌滥用职权,公、检、法三家涉嫌违法办案。利用职权法办举报自己的党员干部违反党纪,该“诽谤”案传递出地方“一把手”专制集权的多项警讯。防止地方“一把手”专制集权破坏法治应推进几点改革。  相似文献   

3.
根据各国著作权立法中“发行”行为的构成,以及“网络传播权”这一新型著作权“专有权利”的成因,可以认定在所有规定了“网络传播权”的国家中,“发行”与“网络传播”行为必然是互不包容的两类行为,双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转移作品有形载体的所有权或占有。香港屯门地方法院在“全球首宗BT刑事犯罪案”中的判决混淆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在适用法律方面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网上发帖”本来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表现,我们不能因为网络造谣行为会给个人、社会与国家带来一定的危害就因噎废食,全面禁止公民的任何“发帖”行为,但是,自由总是存在一定的限度,那就是任何行使自由的行为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不得扰乱正当的社会秩序.更不得损害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冈此,对于“网络造谣”行为必须予以整治,注重对“网络造谣”行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造谣行为,应通过刑法的规制,利用刑事手段加大“网络造谣”行为的打击力度。但是,在整治过程中应正确区分网络造谣行为与言论自由的界限,防止借打击网络造谣行为限制公民的正当的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5.
如果不是拨打了12348法律援助电话,可能现在谷某还躲在邻村不敢露面.自2015年8月12日被丈夫赵某打成“鼻外伤,鼻出血”之后,她一直处于极度恐惧之中.法律援助律师告诉谷某,《反家庭暴力法》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依据此法,她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让赵某远离她. 2016年2月29日,带着被打时的照片、诊断证明书等证据,谷某走进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6.
“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包括电视节目网络直播行为和网络定时播放行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该行为不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和广播权的调整范畴,应当根据著作权法中“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随着蒙牛与伊利之间“诽谤门”事件的逐渐明朗,一些“网络公关”或者称之为“网络推手”的不当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开始受到公众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这些“网络推手”进而维护网络文明,成为当前我国净化网络环境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焦和平 《法律科学》2009,27(6):143-150
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型网络传播方式,“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因不符合我国《著作权法》上任何一项专有权的规定而游离于法律规则之外,原因在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不当缩小了国际条约中“向公众传播权”的范围,将规范的对象仅限定于“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我国应当在保留现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名称的基础上完全依循国际条约中“向公众传播权”的内容,使其能够适用于所有网络传播行为并达到国际条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版权纠纷日益增多,而司法实践中认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时适用的标准不一,导致网络版权保护困难重重.我国立法上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界定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充分规范新技术条件下出现的各种“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应当包括作品提供行为和网络服务提供行为,它们是“一机两翼”,缺一不可的关系.在认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时应当灵活适用“服务器标准”,以利益平衡原则为指导,并受到合理使用原则、法定许可原则、技术中立原则等的限制.“用户感知标准”、“法律标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弥补“服务器标准”适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传播行为”的界定及其侵权认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针对目前司法界在认定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中遇到的困惑,本文指出,正确地界定“网络传播行为”是认定侵权的前提条件。“网络传播行为”只能指将作品“上传”至或以其他方式“置于”向公众开放的联网服务器或计算机中的“交互式”传播行为,包括P2P软件用户“共享”作品的行为,但不包括对第三方网站中作品设置链接等辅助传播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将权利人发出侵权警告作为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观过错”前提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根据“红旗标准”,如服务提供者明显知晓他人的侵权行为而仍然予以帮助的,应当认定构成“帮助侵权”。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生活》2011,(1):9-9
搜索一:周立波 2010年11月16日,周立波在微博中盛赞上海大火事件有关部门“反应及时”遭到网民痛斥,他在微博上开始频频对网友观点进行发难,认为网络上“无界别、无贵贱、无高低”地发表观点,会“导致一种虚拟的无政府空间”,并说“政府若将网络民意当真,实在是一种‘白宫’行为了”!  相似文献   

12.
〔案情〕谷某1989年被某金融机构招为临时代办员。2001年10月,金融机构决定辞退谷某,同时一次性付给谷某补助费5000元。由于谷某认为金融机构未按规定支付其经济补偿金和补缴养老保险金,双方发生争议。2002年10月,谷某向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12月9日,该仲裁委员会裁决某金融机构应支付给谷某经济补偿金7571.3元(含已付5000元),额外经济补偿金1285.6元,补交养老保险金6688.62元。金融机构不服裁决,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为劳动仲裁裁决书已经对双方解除劳动关系行为的合法性进行了确认,故裁定驳回金融机构的起诉。劳动争…  相似文献   

13.
礼彬 《检察风云》2010,(19):58-59
自从“犀利哥”在网络上走红后。网友们总爱把一些有新奇行为的男性称为“某某哥”,以显得潮流并突出其个性。最近,一名叫“专拍哥”的网友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与其他“哥”不一样,他是因为做了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事而走红一专门拍摄公务车私用照片发布到互联网上,以监督让相关部门感到头疼不已的“车轮腐败”。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诽谤行为与传统诽谤行为既有一致性又有新特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认定应当谨慎对待。诽谤罪是刑法上少数几个亲告罪之一,厘清诽谤行为的罪与非罪、诽谤罪的自诉与公诉的界限,有利于进一步对网络诽谤行为准确的定罪量刑,从而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维护网络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刑事自诉案件中,由法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是指哪些案件?编辑同志: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对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中规定的“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的理解、认识不统一,常产生分歧。请问“其他刑事案件”是指哪...  相似文献   

16.
“月入六位数”打赏”……万花筒般的网络直播,让主播们名利双收.但与此同时,一些主播为了“出位”而不择手段,原本干净的直播间被搞得乌烟瘴气. 一个名为“play有喜”的网络男主播闯入南京某学校,公开直播骚扰女生.更为吊诡的是,当这名网络男主播的行为被校内保安阻止后,其粉丝未谴责该主播反而在网上辱骂师生.2016年2月28日下午,一网络主播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做网络直播,他拍了警车和持枪的警察,然后变了个魔术,变出一把“手枪”,最后被警方带走…… 网络主播,这本该是一个既娱乐大众,又延伸“互联网+”的新兴行业,在靠窥私欲和荷尔蒙激活的“网红经济”下,成为惹是生非的“低俗麦克风”.  相似文献   

17.
聚合平台深层链接:以“链接服务”掩饰“内容提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层链接是互联网的一项重要技术,网络聚合平台的出现使其法律性质变得扑朔迷离.聚合平台深层链接行为定性的关键在于“提供作品”的认定,在梳理和分析现有认定标准的基础上,从行为的主、客观方面以及利益关系出发,认为聚合平台深层链接行为实质是以链接服务掩饰的内容提供行为,并建议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提供行为”进行扩大解释,从而将聚合平台深层链接行为纳入直接侵权范畴.  相似文献   

18.
刘鹏 《法人》2011,(6):15-15
自4月中旬起,中央外宣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欲借此契机来整治不良的网络公关行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水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已不限于交互式传播,非交互式传播行为及造成的纠纷已逐渐出现。根据《伯尔尼公约》和我国《著作权法》对“广播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的规制,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虽对“信息网络”作了扩张性解释。但“网络传播行为”仍末含有“非交互式”特征,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中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做了一定修改,看似变动不大但意义非凡。笔者认为,草案中对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不仅能有效规制现今的非交互式网络传播行为,对今后技术发展可能产生的传播行为也有一定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20.
刑事自诉案件的“一步到庭”方式吴玉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应当在司法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审判制度。笔者认为,对于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适行裁断的刑事自诉案件,在不违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