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元哲学中经部门哲学再到问题哲学,是迄今为止哲学发展的一条基本轨迹;哲学意义上的问题是指事物内在矛盾的外在显现和表征,真正的问题哲学是指那些渗透在具体事物之中且与人的精神本质相关联的普遍性问题;探讨问题哲学不是通过所谓举例或活用哲学来应证某种先验的原理和观点,而是运用批判的非常规的方式积极关注和深入透析社会生活中那些具有哲学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问题意识"是哲学社会科学反思实然,前瞻应然,构筑建设性方案的基础,是哲学之为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前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地面向"中国问题",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既是立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诉求,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哲学追求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价值,因而是知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哲学把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体现了哲学思维的特殊逻辑,即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又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哲学的问题”之历史类型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形成当代哲学的问题意识需要从“哲学问题”的观念中走出来,寻找和确立当代“哲学的问题”。“哲学的问题”不同于“哲学问题”。人类哲学虫上存在着四种主要的“哲学的问题”类型:“提出的”、“面对的”、“遭遇的”和“发现的”问题。这四种问题类型对于当代哲学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也谈“什么是哲学?”——与汪信砚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信砚教授的哲学定义把哲学归结为价值论,是离开哲学的历史性、问题性、学派性的结果。现当代哲学在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上,都必须面对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以其答案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异的"学术旨趣"。现当代人文学科在事件和规律即人文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上,一些人文学者主张研究事件的个别性,否定史学、文学、哲学的规律论内涵,另一些学者则主张从事件中探寻规律,又以规律论去解释事件。应区别不同的"致思方向",不能认为文德尔班的致思方向是唯一的。现当代哲学重视"思维方式"的研究,哲学是反思的,应当尊重黑格尔的"反思"论。汪信砚教授的"反观"说,肯定了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却又在哲学定义中排除实践论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前门推出、后门引进的逻辑无奈。现当代哲学还关注人学的研究,以"人的未完成性"来否定人的现实性,是非科学的人学观。本文在作了上述四点辨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作为学科的哲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基于三个逻辑根据:第一,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怀疑思维与存在是否统一,而是直接承诺思维与存在是统一的;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阐释思维与存在是如何统一的;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以反思思维的出现为前提的.哲学自身独特的反思品质成为哲学存在及哲学基本问题存...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2,(8):12-12
王云霞在《长白学刊》2011年第6期撰文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能够成为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基于三个逻辑根据:第一,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怀疑思维与存在是否统一,而是直接承诺思维与存在是统一的;第二,哲学基本问题是阐释思维与存在是如何统一的;第三,哲学基本问题是以反思思维的出现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8.
问题与哲学     
哲学自诞生以来取得不少进步。然而,近年来,哲学存在不少问题,不仅包括哲学本身和哲学界,也面临外部挑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社会、实践、群众深入不够,经典著作理解不准,科技突飞猛进,睁眼看世界不够。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问题为导向,让哲学成为问题哲学。  相似文献   

9.
军事哲学的学科定位、理论体系及"问题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军事领域的哲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军事哲学,在学科定位上具有哲学与军事学双重属性.当代军事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应当彰显以问题为中心、以"历史哲学"为方法论原则和以提高军事思维能力为主旨的意识.只有将当代军事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问题域",才能实现军事哲学的价值功能,推动军事哲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反思既往研究中过度凸显哲学的实践性、工具性而沦为现实附庸的同时,存在着过度强调学理化、思辨性而消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功能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中国问题的缺失。改变这一偏向,需要在研究中正确认识学术诉求与现实关照、增强实用性与防止工具化的辩证统一。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界,通过应用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在突破中国问题的"缺失"之难、促使和实现中国问题的"在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原则问题     
该书的《英文版作者序》中说:“这是一部探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著作。它探讨的理论问题有:什么是自由主义?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自由主义?我们是否应当对法律和道德持怀疑态度?如何定义集体繁荣?什么是解释?法律何以与其说是发明的事情,不如说是解释的事情?它也是一部探讨一些紧急政治问题的实践著作。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公共行政价值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价值是行政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行政关系与行政价值关系应严格加以区分.从这一基本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行政价值主体丧失了主体地位,特别是丧失价值评价主体地位;二是公共行政主导价值的旁落;三是公共行政"负价值"对"正价值"的侵犯.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的解读,以往大都依据恩格斯1888年的论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实际上,马克思早在1845年-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明确提出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不仅运用实践思维方式,由具体到抽象,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抽象阐发为,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且他在随后的著作中进一步由抽象到具体,与其创立的唯物史观结合起来,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阐发为,基于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存在与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问题,从而合理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通常是用"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进行回答或作出解释。那么什么是世界观呢?回答和解释一般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  相似文献   

15.
黄泽 《思想战线》2000,26(1):51-52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从中寻找理论解释,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 2 0世纪在天体演化、物质结构和生命现象三大前沿科学的重要成就和发现 ,引发了许多哲学问题 ,其中有些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理论的挑战。本文就主要问题作若干哲学思考。总的认为应当根据前沿科学的成就和发现 ,全面而发展地而不是简单而武断地进行哲学的辩证分析和研究 ,以免根据某个具体的科学发现或假说就轻率地否定唯物辩证法的普遍真理。  相似文献   

17.
黄正泉 《求索》2007,(12):124-126
哲学研究的是现实问题,哲学要从天上降到人间。当前中国的哲学面临十大问题:体系问题、实践问题、传统问题、生活问题、生态问题、宗教问题、道德问题、精神问题、自由问题、和谐问题等。这些问题哲学并不能解决,但哲学必须研究这些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思想,并促使哲学转型。  相似文献   

18.
人学逻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形成史的一条隐性线索。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机构成部分,"人的本质"问题在该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马克思先后对人的本质给出过不同定义,其中以《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现实本质"定义最具代表性。事实上,人的本质问题究其根本是一个哲学问题,有其终极向度,"现实本质"定义的生存论解释不能代替本体论追问,而本体论追问的必要性源于人性的复杂性、矛盾性、二重性,也就决定了人的本质定义之多维性、多元性、多义性。  相似文献   

19.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8,21(1):27-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全部含义和价值的核心是劳动与人的关系问题.认为劳动是人现实存在的社会本原;是人社会活动的本质规定;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只有深入解读经典文献,并从中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下的宝贵财富,才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和有效破解。通过解读文本,可以厘清和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念精华(理念澄明),为现实问题的分析提供基本思路;通过鉴赏文本,可以确立破解现实问题的分析框架(确立框架),分析问题的成因、实质和破解之道;通过品味文本,可以从经典作家的治学情怀中获得现实启示(重获启示);通过挖掘文本,可以寻找到理论研究的适当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