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公布,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保障人民的民主诉讼权利,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从整个民事诉讼法中看出它是如何保护人民的诉讼权利的.诉讼当事人权利平等诉讼当事人权利平等,是作为原则规定的.民诉法第五条规定:"……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原告  相似文献   

2.
反诉,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从《民事诉讼法》试行以来的情况看,无论是理论战线还是司法实际部门,对反诉的认识并不完全二致。为使人民法院正确地审查反诉,保证当事人充分地享有“提起反诉”的诉讼权利,笔者拟就反诉的性质、意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学员们在学习民事诉讼法中对民事诉讼时限一目了然,我将民事诉讼法及有关规定中的关于时限的规定作了汇集,以供大家掌握执行。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收到起诉状的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三十一条)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目的,以节  相似文献   

4.
诉讼证人制度是我国诉讼活动中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对诉讼中证人的资格、权利、义务都作了规定,从立法上初步确立了我国诉讼证人制度。但是,近几年来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的诉讼证人制度很难贯彻执行,直接影响人民法院依法办案和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证人不愿出庭作证。我国刑、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具备证人资格的人,都应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民事诉讼法(试行),还是民事诉讼法都没有规定有关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自行和解的内容。由此可见,在人民法院审理经济纠纷案件过程中,当事人自行和解的行为不是一种诉讼行为,而是一种在诉讼程序进行之中发生的民事行为。不过,由于这种民事行为产生于诉讼程序进行之中,人民法院作为国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修改的背景和指导思想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具体程序以及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它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通过对1982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全面修订,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民事诉讼法。16年来,民事诉讼法对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人民法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四十八条对参加诉讼的第三人作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经济纠纷案件具体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对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又做了具体规定,但在经济审判实践中,由于许多经济纠纷案件往往涉及多个单位和个人,其间的经济关系错综复杂,所发生的纠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条规定:“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这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它的基本含义是:对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地点和期限,他们的诉讼权利都同样得到保护,不受任  相似文献   

9.
新《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是对当事人适格理论的突破,亦是对民事公益诉讼缺位的有效补充。然而,哪些主体具有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是法律适用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尽管域外法中规定了检察机关和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在学理上分析还是从实践中考量,检察机关还不适宜作为公益诉讼的原告,个人起诉也只有前置程序的铺垫,才能实现权益保障又不滥用权利的平衡。文章试图探究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审判实践中,对合伙人的诉讼地位有不同的认识。民法通则对个人合伙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作出规定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规定“未起字号的个人合伙.合伙人在民事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这是我国第一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合伙人的诉讼地位。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也规定“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于是审判中,涉及到个人合伙的诉讼,法院以上述两个司法解释为依据,动辄追加诉讼当事人。这种追加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追加原告的做法,至少有以下弊病:一是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原则;二是超越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三是增加了法院的负担,给审判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不利于审判效率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合伙人的诉讼地位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1991年4月9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称“民诉法”),对民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增加了诸多的新规定。综观本法关于诉讼权利的全部规定,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同《民诉讼》(试行)比较更广泛了。它标志着我国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又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2.
答辩,是被告针对原告起诉的理由和根据进行的回答和辩解。在民事诉讼中,答辩既是法律规定的一项诉讼程序,又是民事被告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由于审级不同,答辩可分为起诉答辩和上诉答辩两种。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八十六条和第一百四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各类民事案件所适用的起诉答辩和上诉答辩的法定期间。 在审理民事上诉案件中,由于法律规定被上诉人递交上诉答辩状的程序是在第一审人民法院进行,并连同上诉状、判决书及全部案卷材料移送第二审人民法院,所以,在上诉程序中保障被上诉人的答辩权利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法(试行)关于诉讼参加人中规定了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制度,其中当事人包括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中的第三人。这些诉讼制度对于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稳定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搞活形势的发展,我认为现在的民事诉讼法(试行)关于诉讼参加人的规  相似文献   

14.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李剑非(一)所谓诉讼地位,是指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具体表现在诉讼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中一$作规定。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1年4月9日公布施行。民事诉讼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它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在全面总结民事诉讼法(试行)九年来审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民事诉讼法(试行)修改后,加强了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强化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时也增强了人民法院的职责。正确贯彻执行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已于去年10月1日起试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它的试行,不但使人民法院办理民事案件有法可依,使人民群众进行民事诉讼有章可循,而且由于民事诉讼法的试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了新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民事诉讼法在要求人民法院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办案的同时,始终贯穿了便民思想。这一思想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论放弃诉讼请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放弃诉讼请求张晋红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放弃诉讼请求只是作为原告一项诉讼权利来规定的,不论是立法还是民事诉讼的理论研究,对放弃诉讼请求的性质、后果及其处理方式均少有涉及,由此导致在诉讼实践中放弃诉讼请求与撤诉混淆、放弃诉讼请求与诉讼终结不分的后果。基...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法中的处分,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如原告和经过特别授权的原告代理人,可以减少、变更诉讼请求;被告和由被告特别授权的被告代理人,可以全部或部分承认对方的请求;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任何一种法律关系的形成和权利的行使,都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列宁对苏维埃民事立法原则说过:"不要迎合'欧洲',而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私法关  相似文献   

19.
论撤诉     
<正> 当前,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对撤诉问题不仅认识不一致,而且做法也五花八门,极不统一。本文就撤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撤诉,是指原告自动撤回自己的起诉以及由于原告不行使法律规定的特定的诉讼行为,而按撤诉处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撤诉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指原告起诉后,在人民法院宣判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民事诉讼法第114条)。从原告方面来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4条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无论是调解处理还是判决处理,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还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是法院内审理还是巡回就地审理,都应当开庭向当事人告知诉讼权利和义务,听取他们的陈述,出示必要的证据,允许双方辩论”。然而,目前一些基层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人员程度不同地违反了上述规定精神,他们把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