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批评的艺术担任队长少不了批评队员,采用同样的方法,有的队员被说得跳起来,有的心服口服,这就需要队长研究队员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采用不同的批评艺术,才能起到批评的作用。一般批评的方式可归纳为:直接批评、暗示批评、对比批评、商讨批评、分段批评、迂回批评等。这些批评方式应视被批评人的性格而灵活应用。队长在批评队员时还需注意二点,其一,切忌在不十分了解情况下批评队员,这样所得效果等于零而且还有负面影响。其二,尽量少采用直接批评,而应采取让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指出其缺点或问题。二、用人的艺…  相似文献   

2.
所谓建设性批评,是科学、公正、完整意义上的批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批评,是给人以积极正向引导的批评。邓小平同志就曾积极倡导建设性批评,他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指出:“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3.
李彦姝 《探索与争鸣》2023,(9):167-176+180
新时代召唤真正的文艺批评,尤其召唤有使命感、有能力、有胆识去“剜烂苹果”的批评家。当下文艺批评现场存在一些人们习焉不察的问题,如阐释的越界、批评家与批评对象关系过近、文风僵化、代际性明显、受市场宰制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艺批评向着犀利诚实、生气淋漓的方向发展。文学批评界需要正视这一系列问题,不辱批评使命,改进批评作风,精进批评技艺,避免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切实提升批评的有效性和说服力,创造出更具思想及美学价值的批评。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时下,教师们感到手中批评的武器越来越钝化,有的教师对违纪学生不敢批评,任其自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少教师认为,批评学生愈来愈困难。产生这种批评难、难批评问题的原因很多。据观察,从学生角度讲,教师面对面的批评,有些学生也会处之泰然;少数学生就是受到了学校的处分仍会趾高气扬,毫无羞愧之色。从教师角度讲,批评的方式方法陈旧,批评的艺术性不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师要很好地研究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批评方…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介改变了当代文艺生产语境,促生文艺批评话语新变。精英批评话语中心地位失落,无法针对新的艺术实践开展有效批评。公共领域向数字媒介倾斜和位移,带来了传统媒体批评话语的衰落。自媒体批评话语有效利用了受众的碎片化时间,对传统批评话语产生挤出效应。媒介赋权使个人批评话语急速扩张,个人的意义生产与信息茧房相伴而生。就此,建构中国式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和范式、提高文艺批评家的素养、提倡对话式批评方法,是重构批评话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正确的批评应该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既要坚持原则,对战士的缺点错误不袒护、不迁就,又要讲究艺术,学会选择运用适当的批评方式,以达到批评的目的和效果。那么有哪些批评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7.
说“批判”     
写下这个题目就有些犹豫。因为“批评”这个词还可通行,在报刊上还能见到,如“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三讲”教育中要“认真听取批评”,“要开展文艺批评”等等。而对“批判”一词则讳莫如深,绝少提到,否则就有“文革”、“大批判”之嫌。最近报载,一位文艺家说:“批评和被批评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千万别误把批评当批判。”可见,这里是把“批评”和“批判”看作两回事的。 “批评”和“批判”,在语感上似乎有些差别,但意思也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在英、德、俄等外文中,“批评”和“批判”都是一个词,没有什么两样。如果把“…  相似文献   

8.
韩旭  刘坚 《求索》2013,(9):251-253
网络媒介批评作为一种分析判断是非与得失的重要手段快速成长起来。网络媒介批评相对于传统媒介批评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以新媒体平台中的微博为例,对以微博为代表的媒介批评进行研究。微博的出现改变了网络媒介批评的生态。相比刊登在报刊上的媒介批评,微博媒介批评真正开始回归公众、公开。多元批评主体在多向互动中协商.这对于建构新闻业的专业、道德、价值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搭好批评桥     
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许多桥需要搭,如批i桥、宽容桥、理解桥等。现就如何搭好批评Q谈点看法。1.商讨式的批评桥。对于反应快、个性强易于冲动的学生。批评时可以心平气和,出B柔软,以商量的口吻,和风细雨进行。2.触8式的批评桥。对情性强、依赖心理较重的学生可措辞尖锐,态度严肃,揭示危害,触及心灵3.提醒式的批评桥。对性情机敏、疑心较重0学生,可抛砖引玉,提示诱导,触发联想,8助回忆,把握好教育时机,使其幡然悔悟。4即席式的批评桥。对不肯接受批评、态度不d心的学生,若发现不规,随时指出,当场批评5.发问式的批评桥。对…  相似文献   

10.
批评对于个人来说.是帮助他人改正缺点、自我进步的有效方法,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批评也是一种艺术。当我们发现别人的过失时。及时地予以指正和批评.是很有必要的。有人说赞美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职场里.该怎么批评才会让他人心悦诚服呢?  相似文献   

11.
梁锦才 《前沿》2008,(1):201-204
文化研究方兴未艾,文化批评已成为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之一。文化研究、文化批评都源于文学研究,但基于“文化”的涵盖性,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已远远超出文学研究而趋向非文学化。狭义的文化批评可限于文学研究,广义的则可扩大到文化研究。探讨文化批评、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可避免在日常和学术上的混淆、混用甚至滥用,这应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批评与表扬都应讲艺术刘龙表扬与批评是管理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实际运用中多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两者有机结合,最终达到表扬和鼓励先进、批评和鞭策后进,使一个人不断进步,使一个集体达到高度和谐、统一的目的。一、批评与表扬艺术...  相似文献   

13.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安排,今天,我们召开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会,把涉及承办的省级机关、有关组织的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请来,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交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安排部署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落实任务,促进今年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工作取得新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批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鹏评,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传统。记得,一位革命领导人曾经说过:为了保存干部,教育和培养这些干部,就不应该害怕得罪任何人,就不应该害怕原则性的、大胆的、坦诚而客观的批评。要是没有批评的话,任何疾病都会进入膏肓,以致无法医治。只有坦诚、大胆的批评,才能帮助我们的人进入更加臻于完善之境。什么地方没有批评,什么地方的腐朽和停滞现象就会生出根来,那儿就不可能向前进步。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兼听则明”其理亦然。批评,不仅仅是要批评他人,而且也要批评自己。…  相似文献   

15.
被别人批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不愉快的经验。遭受批评时,挫折、沮丧、愤怒等情绪会接踵而至,甚至因此意志消沉,失去自信心。但如果能换个角度思考,将批评转化为激励个人成长的一种正面工具,一方面可从中获益,不失为积极进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一、坦然面对批评。面对他人批评,不要过于防卫,别人批评你并不表示一定是在攻击你,他可能只是在表达不同的意见而已,丢下你的武器,控制你的脾气,深呼吸放松自己,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地听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如果批评一再重复出现,你需要静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说不定…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领导者经常要用的一种工作方法。批评用得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不仅会事倍功半,甚至会激化矛盾,搞得事与愿违。因此,领导者在运用这一方法时,必须十分讲究批评的艺术。如何艺术地运用批评的方法,掌握批评的武器,达到批评的目的呢?笔者认为要注意...  相似文献   

17.
定音哨     
杨书宝 《现代领导》2005,(11):47-47
批评,是一门艺术,掌握好批评的艺术是领导者提升领导力、增强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们的少数领导班子和个别领导干部对批评这个“武器”不大重视,不善于使用或不敢使用这个“武器”,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了味,失去其应有的战斗力。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怕字当头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全自己。有的领导干部自身不廉洁,怕开展批评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引火烧身,因而不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即使非批评不可,也把言词“磨圆”了再说出来,“批评自己谈情况,批评别人说希望”,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使党内民主生活会变成了评功摆好…  相似文献   

19.
当你批评别人时,批评的种子就会在他的心中发芽.慢慢的形成对其他人批评的负面念头。观察你自己与周围的人记下有多少交往使用了批评。为什么?因为谈论别人做得如何,显然比自己去做容易得多。真正要达成成功愿望的人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他们太忙,有太多事要做。他们只会去帮助那些能力差的人,而不是批评他们。  相似文献   

20.
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严明党的纪律、增强党的团结的有效手段.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并坚持的优良作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同志出现缺点、错误后,领导免不了要进行批评。一般来说,批评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增强团结,以求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