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融入城市之路并不顺利,导致返乡回流成为外出打工者最典型的路径选择,包括青年农民工。然而青年农民工的回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具体体现为回流青年在返乡问题上表现出的双重不情愿及其再融入农村的双重勉强感。后一个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因为一旦返乡付诸行动构成事实,那么不情愿就变成了潜在的对再融入乡村勉强感的影响因素。而合理规导回流青年农民工再融入农村要在国家和个体"两个层面"以及政策、制度、法律和社会支持"四个维度"来着手进行。既要注重维稳,又要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TD电子工业区制造业流水线上的青年农民工的实际调查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化企业和外资企业时,其正式支持网和非正式支持网在职业获得过程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进而探讨青年农民工就业支持网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基于约60家企业、1200名员工的抽样调查,通过与同龄的青年城市工人、老一代农民工以及老一代城市工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存在根本性差异,与同龄城市青年存在某些共同特征,城市青年成为他们的主要参照对象和竞争对手,但其在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有必要针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建立一套支持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问题事关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正武 《前沿》2006,13(2):219-222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就业、生存、维权、心理、交往、身份认同、自身素质等方面面临着困境,从而对农民工阶层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不利影响。农民工阶层具有较为严重的剥夺感,难以建立起对城市群体与社会的精神归属感,对政府、城市社会和市民的信任度不高,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失范倾向,这些问题的存在危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支持网研究通用的提名法测量工具,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集中探讨在企业工作的外来蓝领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从经济支持网、职业支持网、情感支持网和社交支持网等维度考察外来蓝领青年的社会支持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外来蓝领青年的社会支持网规模高于一般外来流动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同时,网络关系构成突破了传统流动农民工对亲属关系的强依赖,构建了以朋友关系为主的非亲属关系支持网。  相似文献   

6.
利用社会网络的理论研究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网与职业获得的相关情况发现:他们在面对大型的现代企业和外企求职时,由于存在公共信息渠道不畅、就业制度壁垒、职业中介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很难从这些正式支持网中获得满意的支持;家人的支持“远水”解不了“近渴”,亲友同质性过高,效用递减,故非正式支持网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大;因此,他们必须从自己新构建的社会网络中获得求职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变革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其可能带来的相对剥夺感成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为探究数字鸿沟与相对剥夺感的关系,研究区分了数字鸿沟的两个解读视角——ICT使用行为视角和信息资源视角。由此,分别从互联网使用技能和信息获取水平两方面构建理论模型,运用回归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机制呈相异趋势:互联网使用技能越低,相对剥夺感越高,互联网需求满足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信息获取水平越高,相对剥夺感越高,社会公平感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这启示公共管理者应为数字弱势群体提供技能支持,提高数字应用的使用友好度,并兼顾网络信息监管与公平社会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存在边缘——对青年民工社会融入状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年民工从乡村到城市,其社会融入状况呈现边缘化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青年民工 角色与身份的错位、生活方式的边际性、社会网络建构的局限性以及社区归属感的模糊性,青年民工 边缘化的生存状况将导致青年民工亚文化、相对剥夺感等现象产生,从而给社会带来一些隐形危害。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的人际信任结构呈现出对城市居民的信任缺失与对来自老乡、亲戚等信任度高的特征,这影响了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的模式,使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在结构上呈现以强关系为主以及社会网络分割的趋势,而此种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康燕 《前沿》2014,(21):154-155
课题组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咸阳、杨凌三地的青年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状况问卷调查显示,陕西省青年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积极主动型的网络政治关注、被动趋利型的网络政治表达、权利主张型的网络政治参与三方面特点。同时青年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与所在地区、文化程度、职业有其相关性,但与政治面貌无相关性。基于此提出几点提高青年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宜 《统一论坛》2015,(3):31-33
近年来,岛内社会运动中青年参与的能量不断增大,"反中"色彩日益明显,以至于在2014年掀起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均产生较大影响的"太阳花学运"。台湾青年热衷参与社运,且"反中"情绪浓厚的根源,与青年成长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相对剥夺感"增强是青年参与社运的内在动因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相对剥夺感"越大,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大,破坏性就越强;社会运动是参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偏低,且受人力资本的显著影响。对青年农民工的职业声望有着显著影响的有性别、年龄和政治面貌;对职业收入水平有着显著影响的有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地;对职业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的有年龄和务工年限;对职业发展机会有着显著影响的有政治面貌和文化程度。建立一整套中国特色的青年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是提升青年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与就业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大量青年农民在追求最大利益与发展的动机下进入城市,为我国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体制性因素和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使他们进城后在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利益被"剥夺",内心产生"角色落差",导致冲突乃至犯罪.深入分析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确立社会公正的科学理念,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及其社会性影响与保护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08名城市青年农民工为被试,运用问卷法测查其心理健康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社会支持的相关,结果发现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地低于全国常模.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并且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对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发挥了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在城市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本文以W市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三个层面来探讨青年与老一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差别,并且得出结论:两代农民工有着不同的社会认同感和生活期望值,导致他们不同的个人行为选择,他们的差异是多方面甚至是全方位的.相较于老一代,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的"嵌入"式和"失范"性程度更加突出,需要从理论层面和制度设计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又被称为"第二代农民工"、"青年农民工",从富士康事件入手,透视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要求体面劳动,难以忍受低工资、低权利的工作现状,各种因素导致农民工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相关政府部门、工会组织的不作为,更加重了这种弱势。在保障就业的前提下,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加强维权组织建设,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转变低工资、低权利的发展管理模式,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社会资本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居城市,更是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过程。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传统的亲缘、地缘基础上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这种以初级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网络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在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刚进城的农民工能很快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却强化了农民工生存的亚社会生态环境,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因此农民工进城后社会资本的建构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以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的建构为基点,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扩展性社会资本和诱导性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能力。一农民工社会…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空间等结构主义变量和家庭背景、相对剥夺感等建构主义变量对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青年的阶层认同特点为"中层及以下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境况越好、家庭经济地位评价越高,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高;而相对剥夺感越强,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低。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分配机制,以及提升农村青年获得财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农村青年阶层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CGSS2005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客观地位对于青年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明显弱于局部比较;而在局部比较中,与同龄人比较社会经济地位所引起的"相对剥夺感"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感最重要的因素;与自己过去相比是否上升也具有重要影响。青年人群之间的横向相对剥夺和个人前后经济地位的纵向比较是形成青年人群不公平感较高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采用多元改革措施提升青年人群的经济收入分配公平化,避免群体间、群体内的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相似文献   

20.
职业生涯与工作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发展的根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在城市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且随着工作经历的增长和婚姻家庭的拐点出现,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自主性.他们在工作场域和工作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良好适应状态,也由技术层次深入到心理层面.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可以为他们在城市生存发展提供基本支持.问题是城市向他们敞开了多少空间?这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