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欧洲,许多城市想方设法与车主"作对",目的只有一个:让你觉得开车出行很不爽,处处受限,还不如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干脆步行。维也纳、慕尼黑和哥本哈根封闭多条街道,禁止汽车出入;巴塞罗那和巴黎大力推广自行车出行计划,将不少机动车道改为自行车道;伦敦和斯德哥尔摩的司机如愿进入市中心,必须缴纳高  相似文献   

2.
<正>在台北生活过的人,都会受益于其便捷的交通网络,其中由公共自行车打造的Ubike交通体系,更会让人增添一条爱上台北的理由。走在遍布台北大街小巷的专用自行车道上,完全不必与汽车争抢道路,绿色出行始于自行车轮下。  相似文献   

3.
读者问     
《台声》2015,(12)
<正>您好,听说在宝岛没试过"铁马追风"就out了,台湾最热门的自行车道有哪些?答:自行车在台湾又叫铁马,铁马骑行是岛内最流行的运动之一。岛内最具特色的自行车道有:旧草岭隧道自行车道——像是置身于铁道博物馆;关山环镇自行车道——体验四季不同的田园风情;七星潭滨海自行车道——领略山的雄伟、海的壮阔;日月潭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大》2014,(6):45-45
平湖市人大代表在浙江省平湖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城区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转由市交通运输局具体办理。目前,全市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体系一期工程顺利投入运营,利用公共自行车的市民日益增多,生态出行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田军 《人民公安》2006,(22):12-12
10月下旬,一个女老外在北京街头劝阻违章行车的组照迅速传遍各个网站.相当多感兴趣的都市报也同时刊登,某些报纸还毫不留情地刊出了汽车号牌的特写镜头。虽然在细节描述上略有差异,但笔者认为摄影师老安的说法最可信:“10月20日上午8时50分,北京东大桥路口(蓝岛大厦对面1自行车道上,一个中年外国女性推着一辆自行车拦住一辆现代伊兰特。老外在要求它离开自行车道。司机火了,下车指着老外斥责,并把老外的自行车拎起来往边上摔了一下。最终.小汽车拗不过固执的老外,拐入了机动车道。”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4月,扬州市公共自行车正式上线,运行中发现各存放点使用情况差异很大。尽管目前信息化管理技术已非常成熟,但是选址优化涉及社会学和心理学,远不是运行系统本身所能解决的。本文通过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对选址优化提出相关建议。一、问题的提出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公共自行车”(Public Bicycle) 或“自行车共享”(Bike  相似文献   

7.
张伟  王生安 《人民公安》2010,(17):42-43
<正>荷兰在1998年修订了交通法,不管行人和骑车人有无过错,如果在与机动车的事故中受伤,机动车所属的保险公司必须赔偿损失。自行车出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与此同时,自行车出行的安全问题也备受各国关注,各国纷纷出台法律规定,加强对自行车及骑车人的严格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随着公共自行车服务项目试运行的有序展开,丹阳市民出行又多了个选择———城市公共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的点点鲜绿成了一道亮丽风景。随着经济发展,丹阳市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加,城区交通拥堵现象困扰市民出行,汽车尾气也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对此,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数量增长较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来。作为低碳出行公共自行车服务解决了"公交最后1公里"问题,是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交通拥堵和改善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1]。一、"公共自行车"理念与发展公共自行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系统"的简称,其理念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即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白色自行车计划"。但由于自行车遭到破  相似文献   

10.
电动自行车具有灵活便捷、节省成本和准入条件低等特点。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它为民众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带来挑战。当前,由于电动自行车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使得其超标车辆的管控、通行秩序的管理、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等问题面临一定困境。通过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治理共识。在分析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点、发展影响以及国内各地电动自行车法律规制的共性和差异性基础上,提出改进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优化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管理的地方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日,张家港市启动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2000辆带有"绿色出行,保护环境"标志的自行车将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这是市政府采纳民盟盟员  相似文献   

12.
张毅 《北京观察》2013,(10):41-41
随着北京市机动车数量逐年增多.自行车出行环境日益恶劣。有数据表明,2005年,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是36%.2011年则大幅下降至16%。改善自行车通行环境.优化城市出行结构,对于缓解北京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推广绿色出行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管局长不能成天坐在办公室里,每天至少要有一半时间上马路,这样才能真正发现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近日,湖北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要求,各区、各部门党政“一把手”都要经常骑便民自行车出行,既为“绿色出行”作表率,也便于实地体察民情,及时发现解决各类城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20,(18)
正荷兰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行车大国。每个人年平均骑程1000公里,单车道遍布全国,每天有上万人以自行车代步,采用环保的通勤方式帮助疏解道路的交通压力。荷兰的每个城市、每个城镇乃至乡村,随处可见停放的自行车。尤其在海牙、阿姆斯特丹、乌特勒支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道路旁边,更是堆堆叠叠地停放着自行车。我们就以海牙市的自行车道设计为例,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在解决交通拥挤、"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加人们生活乐趣以及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功不可没。只有公众、企业、投资人和政府四方努力,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这一新生事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社会才能共享其所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电车、轻轨、新干线、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四通八达、及时高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出行方式,还形成了有日本特色的"自行车+电车"模式。电车是指日本有轨电车,是日本较常见的公共交通,为方便从电车站到家"最后一公里",日本自行车交通普及开来。电车站为此专门设置了"自行车放置处"。为防止被偷,日本给每辆自行车一个编号,人们买完车后到政府做简单登记手续,就能获得包含车主姓名、地址等信息的编号,车主用白色颜料笔将获得的编号写在车梁上,这种字迹很难用  相似文献   

17.
发展公共自行车 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逐渐步入"汽车社会",曾经风光无限的自行车出行比例逐年下降。相反,一些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自行车在城市交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出行方式得到了重视,公共自行车成为外国人交通工具中的宠儿。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近两年逐步回升至11.6%,但与国际大都市15至20%的自行车出行比例还有一定差距。利用连续的滨水空间建设"自行车绿道"简单易行、经济节约,并更加安全、舒适与美丽,必能大量激发人们自行车出行意愿。北京中心城区水系河网密度高,六环路以内有河道52条,约550公里,  相似文献   

19.
致远 《中国人大》2012,(12):6-6
日前,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正式启动试运营,2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这是多好的一件事,一来可以解决市民在出行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缓解了交通拥堵的压力,二来自行车作为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也为首都的空气污染治理带来了契机。但不知道为什么,政策中的一条“目前仅有持北京市二代身份证的市民才可申请办理租车服务”,一下子让人感到十分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20.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丢开自行车,驾驶私家车上下班的时候,在地球另一边的德国,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骑车上班族。他们每天身着笔挺的西服,背着各色背包,脚蹬性能良好的自行车,疾驶在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人们在惊异的同时,不由得也会把目光转向马路上规划得非常完善的自行车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