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肉搜索”。—-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名词,而“人肉搜索”这种网络活动,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亲宠”。“人肉搜索”的初衷大多是好的,一般都是为求助者提供帮助成为弱者打抱不平,但个别“人肉搜索”事件结局却酷似私刑,游走于暴力与道德的边缘,发人深省。应从“人肉搜索第一案”入手,对“人肉搜索”现象引起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就该种现象的立法规制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对我国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作为后起的新兴的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尽管“人肉搜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侵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网络自身的特性、我国网民素质不高、网络基础管理不到位和立法滞后等。应针对上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在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人肉搜索”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具有两面性,如果没有很好地利用,在“找人”的过程中,基于网络表达的交互性、便利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网络发表的言论板易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因此,应对“人肉搜索”进行严格的规范,网络用户应严格自律,网络言论自由应止于信息隐私权开始之处。信息服务网站对用户言论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对明显的侵权信息有主动审查、删除的义务,权利人提出异议权时,网站应及时删除或屏蔽。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机制,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近年来,“人肉搜索”虽然在促进言论自由、信息交流和媒体监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此,对“人肉搜索”入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旨在刑法体系下对其加以规制,更好地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网络现象。但是当前人们对“人肉搜索”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导致“人肉搜索”在现实中遭遇到法律困境。作为法律规制对象的“人内搜索”应当是特定情形下经过限定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的出路一方面在于提高网民自治,另一方面有赖于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加以解释,提高现有法律对“人肉搜索”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公安机关“网络通缉”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机关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的方式侦查破案,在各地已经有了成功的范例。公安机关进行“网络通缉”、“人肉搜索”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网络侦查的最新进展。当前,对公安机关“网络通缉”、“人肉搜索”侦查方法以及公安机关“通缉令上网”的网络通缉形式,概念上应予厘清,并对公安机关利用“网络通缉”、“人肉搜索”进行侦查的法律问题和程序规制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以此实现侦查效益最优化、网民权益保护最大化和对网络正常运行秩序影响最小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是一种大量网民参与、互动的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作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定产物尽管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维护正义及公益性本质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前景。“人肉搜索”行为只要没有侵犯个人隐私,就不需要用刑法加以规制,而应完善网络法规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作为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产物对人们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人肉搜索有其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强大威力,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被搜索者的隐私权与搜索者言论自由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高了人们传递信息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凸显,在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众多经济犯罪案件受害者倾向于借助网络舆情表达心声,评估“人肉搜索”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的意义,探索“人肉搜索”在经侦中运用的方法与要领,构建“人肉搜索”在经侦中的运用模式.是经侦部门完善业务、提升效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发动一切可能的社会关系,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人肉搜索"可以弥补宪政之不足,属于言论自由行使的方式,也是公共监督的需要,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避免可能侵犯他人权益的前提之下,"人肉搜索"属于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在发起"人肉搜索"的情形下,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了新的特点:公民受保护的隐私权范围更广,公民隐私权被侵害的影响面更大,公民寻求救济的难度更高。在"人肉搜索"下保护公民隐私权,应完善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制订专门的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明确网络隐私侵权的举证责任承担,明确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确保诉讼法能真正地保护实体权益。同时公民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媒体交流、维权、动员、参政、监督等功能的进一步深化,"被时代"现象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在日益强化。其正面影响是利用网路表达诉求;关注社会关心民情;网络监督推进政改。负面影响是语境负面,以偏盖全;不易查实,极易扩散;随意夸大,诋毁政府。直面"被时代"现象,应该使青年充分认识到:"被时代"现象体现了政府开始更加关注民意、关注民生;说明了中国越来越民主,老百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受老百姓的意见;折射出人们权利诉求在觉醒,也正在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改进官僚主义作风。剖析"被时代"现象,在深层次上,应该进一步引导青年:理性看待事物,认清事物主流;善意利用网路,关注青年成长;防止愤青语感,化解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3.
加大打击网络诽谤是切实保护公民名誉权的现实需要,有利于促进网络信息的健康发展。但操作不当则可能压制言论自由和网络反腐,不利于推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如何实现言论自由与名誉权保护的平衡,不仅触及社会的敏感神经,更对顶层设计和执法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对迁徙自由的保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明文入宪也是必然趋势,又因为社会秩序、社会利益以及公民其他权利的保障也是法治的内涵,故对迁徙自由加以合理限制本即迁徙自由的应然之意。基于对迁徙的“自由层面”与“限制层面”这两者之间紧张关系的考量,将按照阿列克西的基本权限制理论对迁徙自由从“保障——限制——违宪阻却事由”三个层次加以分析,并将在对德国和美国的迁徙自由限制的宪政实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否属于对迁徙自由限制,最终对户籍制度这一迁徙自限制政策如何改良等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命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极大深化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区分“人的自由发展”的两个不同领域,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涉及"网络言论自由"的案件如今已屡见不鲜,纵观我国现行立法,在有关网络诽谤犯罪的预防与惩治过程中暴露出理论研究滞后、司法实践尺度混乱、司法解释缺失以及监管秩序不完善等漏洞。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互联网犯罪日益猖獗的现象使人束手无策,刑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及时介入、充分保障网络环境有序发展,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人肉搜索的入罪化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人肉搜索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性质,是否具有刑法规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需要加以思索并提出合理应对的措施。文章着重于人肉搜索入罪化的价值选择和路径分析,以期在理论上对应人肉搜索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搜索与处理技术在公共信息监控管理中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公共信息监控管理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为此,基于“元搜索”的公共信息安全搜索引擎的设计十分必要。同时,对于其研究内容、设计框架和流程、研究目标及设计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介绍。如将该搜索引擎应用到公共信息监控管理中,将解决公安机关网监部门对互联网网页信息采集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网监部门对于特定信息全面掌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公安信息网的安全保障体系是实现公安系统信息共享、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安信息网安全保障技术重点工作是“三建”、“三防”、“一保障”技术的建设。“三建”即建立涉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公安身份认证与访问授权控制系统、公安信息网安全监控系统。“三防”要建设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灾备系统。“一保障”进行保障公安信息网无线接人安全、公安信息网卫星通信接人安全、公安信息网的拨号接人安全、严格控制与公网的互联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