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郭强 《长白学刊》2012,(4):10-14
尽管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对"市民社会"这个词汇的使用没有早期著作那样频繁,但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科学分析了市民社会的双重属性——现代性与资本性,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预测。在他看来,"自由、平等、所有权"的三位一体是市民社会的现代表征,但是在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主导下,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关系异化为资本支配劳动的关系,资本家和工人的所有权关系演变为资本同雇用劳动的关系。为此,必须在"联合劳动"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从根本上剥夺资本所有者奴役劳动者的权力,在"自由人联合体"中确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2.
王锋 《前沿》2003,(1):72-75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在批评功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源源于洛克和卢梭.他借助于契约论方法试图解决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内在紧张,并对古典契约论进行了扬弃.罗尔斯在方法上超越了古典契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体现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法治政府的建设关系着我国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重要的精神资源,其所蕴含的自由平等、权责对等、法律至上、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等精神与我国法治政府的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我国在法治政府构建过程中,应积极弘扬契约精神:树立权利义务观念,实现权责法定的政府;弘扬诚实守信精神,建立守法诚信的政府;树立法律约束观念,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坚守契约正义法则,建立公开公正的政府;弘扬自由平等精神,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  相似文献   

4.
社会契约理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其兴起与西方的契约文化传统、与西方的社会变革,特别是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有密切联系。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契约发展的历史。契约这一民法上的名词在西方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正是契约理论与社会学说的结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革命提供了理论前提。另一方面,契约原理所具有的世俗性,所隐含的自由、平等、正义、功利和理性的原则等现代法律观念,正是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系契约理论解释了劳动关系的多重属性,以新的解释视角克服了古典契约论的缺陷.虽然契约始终是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劳动关系是一种长期契约,具有不完全性,选择、交换和未来意识共同交织于一体,关系规范、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着劳动契约.用关系契约解读劳动关系,能够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界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为劳动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契约自由作为近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有着不同的适用路径。通过考察劳动合同的历史变迁,以"契约"与"身份"关系的演变为中轴,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的历史嬗变。契约自由在遭遇劳动合同缔约主体的不平等、劳动合同的附和性、劳动合同形式的羁绊等适用困境时,对其适用予以限制是行之有效的解决之道。基本思路在于通过国家公权力的介入,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契约自由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期使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能够得到有的放矢的运用,进而更好地发挥劳动合同在规范劳动关系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中经济人之间的交换行为,不仅仅只是交换主体间的“货币─—商品”交往,而且是在表现“物─—物”关系中蕴含着的“人─—人”关系。其中既有人与人的价值关系─—平等,又有人与物的价值关系─—自由,并且在这两种价值关系的基础上升华和辐射出作为政治、法律观念的社会平等、自由观。可以认为,交换环节是平等、自由观念的真正起源,是社会平等、自由观的秘密之所在。市场经济的交换形式决定了交换主体之间的平等。所谓交换形式,就是把商品或劳动只视为交换价值,把商品之间的关系只视为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且把进入交换过…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自由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石,它包含劳动人、自由人、学习人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对今天学习型社会以及劳动自由关系下的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从传统哲学和现代社会角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表征是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自然之间的相生相长、共生共荣。契约精神是基于契约关系的一般要求而焕发出的平等自由精神和尚法、守信品格。"和谐"与"契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两者皆立基于人们之间利利相生的合意。契约精神蕴涵的平等自由理念、法律信用机制对重塑人与人、人与政府、人与自然关系有重要价值:平等自由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向导;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信用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0.
阿伦特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解读,虽然指认了劳动解放在马克思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却遮蔽了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意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既在人的存在的理想性和现实性张力中赋予劳动新的哲学内涵,也在对资本与劳动辩证关系的剖析中,提出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将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解放引入到现代政治事务的反思和批判中,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观念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谋关系,不仅透视和还原了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的现实生活基础,而且开辟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重构政治哲学理论形态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1.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实践,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性问题,也为从不同侧面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现实根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释:1、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中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2、从内源与外源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3、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4、从价值理想与现实发展的关系上认识自由、平等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赵一强 《求索》2007,(7):132-134
契约即特殊意志与特殊意志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契约缺席将引发社会的“自然状态”,使个体与整体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契约对于自然状态的伦理拯救通过契约特殊意志对契约所蕴涵的理性、公平、自由等价值的统一追求而实现,促使个体和社会过上一种合乎人类本性的德性生活。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提出的自然权利理论是启蒙时期权利优先性观念的体系化表达。在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起源的关系中自然权利先于自然法,自然法以自然权利为基础;在自然权利的内容中体现着生命权的不可剥夺,自由权的排他性以及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在自然权利的目的和价值中弘扬着人的自由、平等之主体性,并成为构建契约社会的理论基础。自然权利理论将权利置于社会价值的首要或优先地位,从而确立了权利优先性的自由主义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14.
田开友  王青兰 《前沿》2009,(4):150-155
社会契约论和暴力论的语境下权利运行的基本规则存在着重大差别。社会契约理念下自由代价的付出到税收形成再到权利获得的正当性路径,表明了自由与税收的交换是现代法制国家的正确选择,而成本付出下权利的程序性和实体性缺位又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只有构建平等的契约税收理念以及宪政层面的宪法性税收关系,才能最终实现权利的有效配置,从而保证纳税人的权利,使国家财政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税收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梅芳 《求索》2007,(4):55-57
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古典契约论者,用契约论重新阐释了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源泉。他们开创了一种不同于古希腊和中世纪的政治哲学。然而古典契约论也存在许多缺陷,罗尔斯的现代契约论继承了古典契约论的自由主义原则,并对古典契约论进行改造,使契约论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抽象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公民应当养成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属于伦理范畴,吸纳的是契约所具有的合意、权责、诚信等因素。从属性和身份两个方面可以识别出大学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大学生与高校、任课教师、事务管理者、其他学生形成了四类关系,每类关系中都蕴含着契约精神。从体系上设计大学生契约精神实际上是以这四类关系为基础,并以诚信、权利和义务、自由、平等为要义的。  相似文献   

17.
“从身份到契约”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人剥离掉与生俱来的沉重的身份负累,成为在契约机制协调之下的自由、平等、独立的个体,这是社会进步的规律所驱。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经历着“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变革,在这一进步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应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诸如职业选择的“准身份”现象、市场竞争中的“契约低效”、人与人交往中“漠视契约”等问题。从制度与文化两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有助于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认清存在的问题,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契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之一。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在于个人自由意志受到尊重,其衰落则在于契约当事人之间平等地位的丧失。国家为了克服因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而产生的契约实质上的不平等,通过立法或判决的手段,来确立契约义务的内容,或者填补契约义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平等、自由与制度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艳 《思想战线》2006,32(4):32-37
社会正义的根本是制度正义,制度正义的两个基本论题是平等与自由.在如何协调平等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观点,平等优先与自由优先构成了衡量制度正义的价值尺度.不能因强调平等而贬抑自由,也不能只重视自由而忽视平等.一种国家制度是否具有社会正义性,体现在对平等与自由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建构上.只有建立在对平等与自由价值的合理选择基础上的统一关系和制度,才能协调好现实社会关系,从而促进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0.
从生命伦理的角度来看,西方公民概念的主要旨趣在于对自由、平等、契约、法治和天人分立等价值目标的追求,而中国公民理念的主要旨趣在于对自觉、奉献、自律、德治和天人合一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在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本着平等开放的精神、采取扬弃的态度来培育现代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