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监狱学自18世纪创立以来,已走过二百多年的历程。经过诸多法学家、监狱学家和监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监狱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一定理论体系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我国监狱学理论研究者和监狱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对监狱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创造新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改造罪犯的理论和方法,著有成效地改造了一大批罪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罪犯权利的保障;运用心理学原理矫正和改造罪犯;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罪犯社区矫正制度和出狱人保护制度。在监狱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中应当明确:监狱学理论研究是监狱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实践、教学、科研三结合是学科建设的有效途径;监狱学研究队伍的整合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的中国犯罪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以犯罪为研究对象的犯罪学,与刑法学、刑事侦查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法学等学科一样,是刑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20世纪即将拉上帷幕之时,对中国犯罪学的百年历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廓清症结,对于21世纪中国犯罪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学理论研究,构筑科学、完善的监狱学学科体系,推动中国监狱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新世纪中国监狱培养适应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由司法部法规教育司、司法部监狱管理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共同主办,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承办的全国监狱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河北保定市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召开。学院党委书  相似文献   

4.
1981年,有两位学者在《法学研究》撰文,呼吁建立劳改学学科①。30多年过去了,监狱学(原为劳动改造学)、矫正教育学(又名教育改造学、罪犯教育学等)已经被批准为司法部部级重点学科,监狱学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本科专业目录,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科专业建设为中国的司法行政工作尤其是监狱、劳教、社区矫正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决策服务。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监狱学、矫正教育学学科发展中逐渐显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定位监狱?""如何科学认识囚犯?""如何科学矫正和改造囚犯?",是监狱工作和监狱学研究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也应该成为监狱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所谓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和内涵,就是解决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发展的问题。监狱学作为一门实用的社会科学,无论怎样的边缘性,也无论怎样的交叉性,都必须要科学而有说服力的回答好上述三个基本问题。本文以"21世纪监狱管理创新研究丛书"为文本研究对象,初步并较系统地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监狱文化范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文化范畴是监狱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法理学、文化哲学、文化研究视野中,监狱文化分别有不同的诠释。同时,监狱文化由监狱认知、监狱情感和监狱评价等三种要素组成。在当代语境下,监狱研究的跨领域、跨学科性,决定了监狱文化研究对文化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传统选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监狱文化研究应当是监狱学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引言以监狱制度为核心的刑罚执行是刑事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刑事司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关系到整个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的效率,对中国这样一个以自由刑为刑罚体系主体的国家来讲,监狱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整个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系统的效率。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20多年的发展,时下中国在精神、物质、政治和体制等方面,以行业或系统论,几乎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适应,人们的观念、理论主张的更新,正在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自然,素有“小社会”之称的监狱也不例外。然而,以事实而非道理、学理论,古今中外的监狱…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监狱学研究在繁荣的表象背后潜藏着危机.主体意识匮乏、学术视野狭窄、研究方法单调、学术规范欠缺等问题,是束缚监狱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监狱学研究的封闭性.只有推行全方位的开放,包括研究意识的开放、研究主体的开放、研究内容的开放和研究方法的开放等,才能使监狱学走向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6):160-160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国司法改革对监狱工作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刊对监狱学研究发展的期盼,本刊2007年将继续对监狱工作与监狱学理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课题进行相对集中的讨论与争鸣;努力拓展监狱学的研究领域,促进监狱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理论与监狱工作实践的结合与全面发展;积极致力于监狱学相邻学科的深入研究。诚望本刊作者与读者提供支持并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6):170-170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国司法改革对监狱工作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结合本刊对监狱学研究发展的期盼,本刊2006年将继续对监狱工作与监狱学理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课题进行相对集中的讨论与争鸣;努力拓展监狱学的研究领域,促进监狱学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理论与监狱工作实践的结合与全面发展;积极致力于监狱学相邻学科的深入研究。诚望本刊作者与读者提供支持并提出宝贵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何勤华 《法律科学》2004,22(2):85-92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 ,萌芽于 19世纪下半叶 ,诞生于 2 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 ,成长于 2 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历史起源 ,也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中国民事诉讼法律传统的理解 ,从而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新时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对本世纪80年间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回顾,认为要使国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中国化”,尚需经过一个理解、选择、改造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丕祥 《法律科学》2004,22(1):3-11
发端于 15世纪前后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 ,并没有影响传统中国司法发展的固有格局 ;19世纪兴起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 ,则打断了中国司法的自然演进过程 ,催发了一个“西方化”色彩的司法体制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不仅引发了全球司法生活的重塑进程 ,而且推动了中国司法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形成了司法形式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有机互动 ,创出一条既与全球司法文明准则相协调又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中国司法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Women & Criminal Justice》2013,23(1-2):127-137
Abstract

The contemporary experiences of women in pris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must be understoo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monumental increase in incarceration of specific U.S. populations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a truly unique period in history. How race and class impact on the increase of women in U.S. prisons attests to the importance of an intersectional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race, class, and gender) in explaining the huge number of poor, heavily Black and Latina women incarcerated today. Women are criminalized for the same kinds of crimes today as in the past (nonviolent larceny-theft, forgery, and prostitution)-with the critical addition of drugs (and the “net widening” of previously noncriminal or nonviolent behaviors). And with drugs, the racialized impacts are even more profound. The socially structured conditions of class, race, and gender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unemployment, and the prison industrial complex help to explain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6.
本从20世纪末叶的中国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即从统摄艺的感性学角度看来,这共同性就是审丑,其具体表现为: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学审丑思潮的出现;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新时期学尤其是是锋锋学的审导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导致中国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在近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勤华 《法学研究》2006,(6):125-137
比较法是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自19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在中国传播。汉字的比较法(比较法学)一词是20世纪初年从日本传入中国的。一批著名的学者和论著对中国的比较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受到国内立法政策和研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近代中国的比较法也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法制现代化与地理存在一定的关联性.15世纪以来西方的世界性扩张不仅在地理空间方面结束了各古老区域文明的相互隔绝状态,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系整合,而且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的法律制度开始向东方国家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也在全球地理背景的影响下开始了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A sample of 2,190 sex offenders seen between 1966 and 2009 was compared on lifetime sexual and all offending, using charges, convictions, court appearances, and self-report as criteria. Of these various criteria, between 47.4% and 81.1% reoffended. Canadian child abuse reporting laws, which came into effect in the 1980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harges and convictions for offenders, who victimized children, and with a reduction in their longer term reoffense rates. Immigration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use of aliases, study follow-up time, and self-reported undetected sex crimes influenced reoffense rat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x offenders continued to have short prison sentences and/or spend little or no time incarcerated during 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阐释与文化政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的阐释模式之中 ,“现代性”的模式实际上具有独特的阐释力量 :一方面 ,它能够穿透曾经被既有的现代性阐释置于盲区的“革命文学”以至于后来的“文革文学”;另一方面 ,其对学术视野的开拓亦有着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 2 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的基本主题是从“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解放政治”而到“改革时代”的“生活政治”。 9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主要包括 90年代中国文学的历史语境与文学领域的制度安排、文学工作者的身份认同与话语政治以及文本策略与文本政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