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遵循着两个原则 :一个是真理原则 ,一个是价值原则。人们一方面以真理性认识为基础去追求价值 ;另一方面以价值为动力去追求更加完善和完备的真理。违背真理的“价值” ,在实践中最终不能实现 ;不带任何价值的“真理” ,也同实践的成功无缘。因此 ,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 ,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就必须遵循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成果即追求真理的结果,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去改造世界即创造价值。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含真理因素,又包含价值因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真理本身不是价值,但是,真理作为人类实践—认知活动、科学研究、理论思维所时刻追求的目标,作为指导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武器,是人类获得自由、幸福和解放的根本条件,因而必定有价值。它的价值性在于为人类提供“真”。而“真”是具有双重价值和作用的。一...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9,(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乖集体智慧的结晶。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基础上既能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按照真理办事;又能依照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价值。纵观习站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贯穿于各个方面。本文从哲学层面分析论述习近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好地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问题的关系,遵循科技进步的真理和价值原则,保证科技进步持续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6.
李立培  吴家华 《传承》2010,(3):52-53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性的认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正确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的实践不断的向前发展。而真理又是一个理论体系,其中经验真理就是真理的一种。认识和研究经验真理,对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真理体系以及对未来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真理性的认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真理性的认识能正确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人类的实践不断的向前发展.而真理又是一个理论体系,其中经验真理就是真理的一种.认识和研究经验真理,时我们更进一步认识真理体系以及对未来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价值与真理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生命活动领域的两项基本目的追求,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人类对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的自觉意识和运用。价值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生存活动所必然形成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关系之中。真理的本质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真理是有价值的,对价值的认识又具有真理性,价值是否有真理性,真理是否是真理,都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相似文献   

9.
刘建华 《前沿》2009,(3):130-132
现代科技不是外在于人的成果,而是有生命体的人正在从事着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源于对世界的科学认知,本身负载着价值,科技的社会责任与社会规范的道德责任应该是一致的。当代科技主体在发挥其社会功用时,应当遵循协调利益公正的基本伦理原则,实现科技人性化,用人性主导科技。  相似文献   

10.
胸怀天下是典型意义上的中国式概念,是一种情感性追求、价值性希冀、工具性认知、身份性坚持的集合体。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史也是一部极具天下情怀、天下理论、天下实践、天下身份的历史:在情感性维度,始终以人类进步为理想遵循;在价值性维度,始终以天下为公为伦理遵循;在工具性维度,始终以科学理论为认知遵循;在主体性维度,始终以角色定位为行动遵循。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应在把握规律、关怀现实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必须洞察全球态势,实现中国在复杂变局中顺势有为;必须深化两个结合,实现理想信念与文化道义相融通;必须统筹两个大局,实现民族复兴与人类进步相统一;必须坚持宣传为辅,做好胸怀天下的对外阐释性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的真理观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具体真理,即获得丰富的思想规定,才是具体真理;真理是一个过程,从逻辑方面看,真理是从原则到体系的发展过程,从历史方面看,真理是从抽象的体系到更为丰富的体系的发展过程。二是客观真理。真正的客观性乃是把握在思想中的事物,即关于事物的思想规定,所以,具体真理在本质上是客观真理。三是真即是善。真理既然是事物与其概念的同一,所谓不真的东西就是坏的东西,所以真即是善。黑格尔的真理观打破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对真理的理解,把哲学的真提升到超越一般科学的真的水平,真理的发展不仅限于逻辑内部,而且也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即社会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应对,充分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性,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时代之需,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应当遵循的共有价值理念建构规律.这一思想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回应现代文明的价值追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是中国价值立场的鲜明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政治智慧.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强调联合国宪章基本准则的共同遵循、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强调全球治理与世界和平同向同行、强调全人类普遍意义的价值共识、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智慧原则.  相似文献   

13.
真善美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同样蕴涵着真善美,遵循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科学技术活动既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也是一个求善的过程,求真和求善的过程又始终渗透着对美的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融合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崇高理想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类存在的公共属性及公共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相对于个体或私人而言,是由多元主体构成的人类共在和共处世界的基本特征。“公共性”揭示了人类共在和共处世界的基本属性和条件,即人类的共在和共处活动具有共同性与公开性、普适性、同质与差异的共在性、多元主体的趋同与共识性、价值与规范的统一性等基本属性。人类共同体世界的活动与秩序客观上遵循着公共性的实践尺度和条件,它是维系人类社会总体性存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人生存于其中的整体感性世界。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是随着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追求真理是实践-认识活动的一个环节,因而生活世界是真理辩证生成的客观基础,而实践,尤其是交往实践是真理的辩证生成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真善美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三大尺度.在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中,"求真"就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求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求美"就是倡导和谐思维,追求和谐境界,实现美好社会理想.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遵循真善美的规律,实现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地包含科学理论与价值观念两个部分。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遵循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断推进对社会主义历史形态的认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的科学总结。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全面论述,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性与人民群众价值主体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8.
在法学理论的背景之下,维柯展开了历史问题的研究,他一再强调历史研究必须遵循从事实确定到真理的原则。可以说,对维柯自然法思想的解读是理解他思想的关键所在。故此有人指出,就历史的角度而言,是法律上的事实和真理的原则促生了《新科学》,而并非是"真理就是创造"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强国之魂。要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并回应“马克思主义无用论”或学界加诸马克思主义身上的有违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各种评价,就必须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理论对其他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超越。基于真理与价值是两个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基本维度,真理力量与道义力量的内在统一才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同于和超越于其他意识形态理论的根本点与本质特征。唯物史观具有其他任何理论都无可匹敌的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效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集中表现;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基于此的集体主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道义力量的集中展现。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实践精神和品质是其始终能够站在真理性与道义性制高点上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玲卡 《前沿》2011,(3):14-16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劳动和社会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和社会本质的统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内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最高目的,坚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本质,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又把改造关系融入认识关系,乃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