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ADR(替代性纠纷解决措施),与"马锡五工作方法"一脉相承。新的社会形势下如何有效发挥大调解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使人民法院在"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且保持其应有的特性和功能,是当前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从大调解的产生背景及现实运行角度探讨大调解中法院的重新定位问题,是社会治理和保持法院应有特性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统冤案研究的主流逻辑是“如何伸冤”、“冤案总结”和“冤案防范”.对于“冤案总结和防范”来说,从司法场域的运作逻辑入手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冤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司法场域受权力场域支配,在于我国法院未能实现由传统社会治理工具向现代社会司法控制方式的转化.当今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厘定法院的性质、司法逻辑和功能定位,完善司法场...  相似文献   

3.
司法能动主义是法治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司法理念的基本延伸,而不是对司法理念的背叛和超越。这和我国目前所倡导具有明显口号性、社会应急性、政治任务性和意识形态性的能动司法主张及经验明显不同。如何规范地理解、运用能动司法,一是不适宜从理念高度探讨能动司法,应坚持司法的法治理念;二是应设法通过法律方法和技术,节制、规范能动司法活动,促使能动司法不违背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问题是现代社会司法的重点,本文从如何规范法官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为司法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种案件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司法自由裁量问题。如何保证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遏制其滥用,是司法实践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属性 法律制度植根于社会之中。社会是法律的“母体”。一定的法律制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离开社会基础的法律无异是“一纸空文”。透过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司法自由裁量权的生成与其他法律制度,司法制度一样拥有同样的基础:这就是社会对法律和司法的要求。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法律和为实施法律设置专门的司法机构以来,都有—个司法自由裁量权问题。因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是何种性质的司法制度,作为重要专政工具之一的司法机关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的现实:即法律规范的普遍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中国社会的转型加速了司法改革的步伐,探索科学的司法改革方法成为研究热点。世界其他国家已掀起一股通过试点推进司法改革的热潮,中国也在积极对此进行尝试,力图形成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法与评估体系,有效推动司法改革。本文通过描述正在进行中的人民监督员项目的实证研究方法,试图对中国司法改革方法的本土化进行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司法社会工作之司法和社会工作不是割裂的,而是内在地统一在一起,司法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也是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司法社会产生的中和性问题提出了各类司法社会主体社会权利的保护和维护问题,司法社会工作则是司法社会中保护和维护司法社会主体社会权利的基础的中和性制度安排。因此,司法社会工作在实践中指向了司法社会、司法对象和司法社会之外的其他社会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刑事司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犯罪分子改过自新,是各国司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20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新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恢复性司法运动,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国家刑事司法的走向和预防犯罪的模式。可从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的观念和实践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民情和社情,进一步完善恢复性司法制度所需的社会基础条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不起诉合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起诉合意是现实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 ,由于立法的欠缺和理论研究的不足 ,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意见难以统一。为此 ,本文对不起诉合意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性质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完善立法和规范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司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使整个社会和谐而平衡地发展,业已成为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究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文章首先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指出弱势群体在司法活动中的不利处境。其次分析了司法保护的特征以及加强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必要性。再次论证了弱势群体司法保护乏力的根源及危害。最后提出了加强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司法裁判是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司法裁判应积极回应立法目的与社会利益,达到规则之治与纠纷解决的衡平。司法裁判的正当性与合理性需要证成,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解释等法律方法是司法裁判的理性路径,其中司法裁判的有效性证成标准是核心。法官自由裁量权要给予一定规则,对于裁判的正当性而言,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则更显重要。裁判评价标准在形式证成和实质证成的基础上,还应与社会价值衡量相结合,保证结论的可接受性,以增强司法裁判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恢复性司法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不仅成为处理犯罪问题的较好方式,还成为帮助村落社会成为更加尊重权利、学习如何成为民主社会的一种方式.恢复性司法最大的前景不在于它比法院审理或者辩诉交易更有直接效果,而在于较之传统的刑事司法,是对犯罪有效干预的承载工具.有越来越充分的证据表明,恢复性司法本身对于减少重新犯罪有直接效果.有关恢复性司法的文献越来越有力地说明,还能够通过更多的正义和当地社区更多地参与决策来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14.
司法功效指司法体系运行的实然效力,涵指司法系统是否能实现优质高效运转,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要求和需求.本文对司法功效的概念、研究方法、基本观点等进行法理学的分析和论述, 提出应加强对司法功效的研究,积极大胆运用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系统思想等研究成果,并使之应用到司法的管理和决策中,在法学方法论创新的基础上,完善司法功效评估体系,时司法体系的运行状态和效果作出测定,揭示司法制度运行的实际状态,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指引司法改革的方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达到不断提升司法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司法的实践活动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它是在社会结构中实现自己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作为纯粹法社会学创始人布莱克的代表作,关注到司法实践活动所具有的这个特点,试图探讨司法活动所涉及案件的社会结构,并通过结构分析引导把法学研究科学化。本文的研究,要揭示布莱克学说这一方面的观点,从完善司法实践的角度分析布莱克学说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司法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步骤。司法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实现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司法改革的内容涵盖"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诸方面,因此对立法、司法、法务管理和法学研究都提出了艰巨任务和严竣挑战。只有高屋建瓴周密设计,科学筹划改革步骤,具体落实改革措施,认真总结改革经验,时刻校正改革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前行,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案件管辖权限的划分与确认是司法机关履行司法公权力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司法管辖的理论及实践也应与时俱进。如何清晰地界定铁检机关的管辖权限,如何利用管辖权限的划分、完善创新铁检管辖理论、充分发挥铁检检察职能,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运输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从诚信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制度和文化的良性互动,为司法公信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诚信文化是司法公信建设的伦理基础,诚信文化也呼唤着司法公信的建立,诚信文化与司法公信是一种互动关系。在社会转型期,诚信文化与司法公信的互动会面临一系列的文化难题。为了实现诚信文化与司法公信的良性互动就要破解这一系列的文化难题。  相似文献   

19.
司法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独立具有相对性,同时,司法过程也非完全封闭,具有开放性。在此语境下,群众感觉由于其自身的合理性使得其作为司法裁判依据有了正当性基础并且符合现实需求。关键在于如何转化,使其披上“合法性”外衣。基于现代司法的基本要求,通过立法和司法实现程序性转化是两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与"科学发展观" 研究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也要贯彻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认为,这种表述体现了我国领导人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管理经验的积累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