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心力 《传承》2008,(24):18-19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民主的缺乏、部分党员本身缺乏主体意识和党内民主监督不力等原因,现阶段党内选举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近日,本刊记者前往杨浦区五角场镇采访时发现,该镇从去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辖区内的所有居民区通过个人自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公推直选”方式,选举成立居民区片党委,从而迈出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3.
潘奇峰  夏行 《今日浙江》2008,(13):28-29
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是近10年来党的建设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是一种新的选举民主范式。“公推”是指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是一个初始提名的问题,目的是增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合法性基础;“直选”是指党员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目的是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概括性地说,就是以扩大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为主要内容的民主选举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今日浙江》2009,(20):21-21
【两推一选】指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分别由党员和群众民主推荐,经上级党组织考察后进行党内选举的一项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重要精神,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从2008年7月开始.在全市市级机关等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方面探索和尝试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从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换届选举中开展公推直选活动的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广公推直选是新形势下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是落实党章赋予党员民主权利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选举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发展党内民主成为党的建设的目标,党内选举成为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为此.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党委认为,要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创新党内选举制度,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直选制度。从1999年起,局党委大胆探索基层党组织直选制.由党员直接投票选举基层党委委员发展为直接选举正、副书记、纪委书记。多年的实践,巳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思路和丁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鲁锋 《现代领导》2008,(11):34-34
落实党员群众对选人用人的提名权,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是扩大党内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年来,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委的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产生方式.逐步推广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和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党员群众直接选举和在社会公开选聘相结合的办法,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努力使选出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既让组织满意、党员满意,又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群众也满意。  相似文献   

9.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实现了由上级党组织提名候选人并采取多层次间接选举向党员、群众推荐并由党员直接选举的转变。通过将基层群众自治的外在压力转化为基层党内选举改革的内在动力,注重选举程序和技术环节的改革,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总结基层实践经验,不仅实现了党内外和上下级之间的良性互动,而且改善了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要高度关注公推直选后的制度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推直选符合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冬梅 《传承》2011,(3Z):16-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意义重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离不开对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的保障,而建立和健全基层党内民主议事制度以保障党员参与权是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健全和完善的基层党员民主议事制度既要有基层党员代表议事会作为物质基础,又要有基层党员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员代表首议制度、基层党员代表提案制度、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作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党内选举: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立兴 《桂海论丛》2003,19(3):23-2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它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由社会民主转向党内民主,是近些年来我国基层民主发展实践的显著态势。发展党的基层组织民主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涌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样式。这些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表明,基层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和社会基层民主的根本保证;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根本动力;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互动统一,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领导,扩大与规范党务公开,改革与创新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改善与强化党内民主监督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完善党内换届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民主参与和选举机制。一要扩大选举党代表的民主。党代表要严格按照程序,由党员充分酝酿后选举产生。应扩大直选党代表的范围,注重代表结构,把各种经济成分的党员考虑进去,并适当分配名额。适当划小选区,让选举人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党员中选代表。二要扩大选举过程中的民主。改进候选人的产生方式,可考虑实行“双提制”,即由组织提名和党代表(或党员)提名相结合。完善差额选举制度,使差额选举贯穿选举的全过程,包括差额提名推荐、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等等。增加党内选举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现…  相似文献   

1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高度重视党内选举。党内选举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制度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认真贯彻党章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于发扬党内民主、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规范基层党组织选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层党组织要打造出广大党员和群众满意的基层党建"阳光工程",就必须推进党务公开,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选好代表是开好十八大的重要基础。广西在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坚持选好选优标准、充分发扬民主,使党的十八大代表初步人选的推荐和代表选举过程,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生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确保选出的代表是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作风优良、工作业绩突出、  相似文献   

19.
唐小忠 《当代广西》2008,(20):30-30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如何激发党员主体意识?近年来,我区各地积极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各种形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前几年开始推行的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质询制、党员旁听制等,使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有了较大提升,推进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今年以来,为探索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开拓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新形式,全州、临桂、龙州等地又推出乡(村)党员议事制、农村党员提案制、村级党组织无候选人直选等发扬党内民主的新做法。本期特编发其主要做法与经验,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对党内事务知情和参与,既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又是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重要体现。然而,个别基层党组织对党务公开心存疑虑,嫌麻烦、怕惹事,把党务公开当作表面应付的权宜之策,被动性有余、主动性不足;对党务公开的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没有制定规范的制度、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