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检察机关的技术侦查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雷 《政法论丛》2011,(5):95-100
在此轮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秘密侦查、技术侦查立法是侦查部分修正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争议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中应否享有完整的技侦权。首先需要分析现有规范性依据及实践中自侦案件技侦手段的使用情况。占主流观点的支持者提出了种种理由,然而从技侦权配置的整体改革方向来看,基于技侦手段干预权利的程度及技侦手段规制的必然要求,技侦的决定权与执行权应当分离,检察机关在技侦权配置体系中应当承担其监督职能,而不是执行职能。  相似文献   

2.
技术侦查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侦查概念的界定可以从其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去考量,在特定类型案件侦查中,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时间起点应提前到立案之前的“初查”阶段.技术侦查的适用对象应遵循特定案件中特定人员的“双特”原则.在保持现有审批制度的基础上,技术侦查审批应加强技术监督、司法监督以及对技侦证据的审查.技侦证据的使用应遵循最后使用原则和有条件转化原则.技侦证据的审查应仅限于对证据内容的审查,审查的模式有常规模式、限制模式、庭外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反贪侦查工作面临诸多困境,如侦查难度的加大、律师权利的扩张以及新型侦查手段的使用等。这些困境对反贪侦查机关来说机遇与挑战并重,侦查机关应正视这些困境,并通过加强反贪侦查机制的完善实现侦查机制的优化。具体来说,侦查机关应在做到重证据,善用口供,注重办案程序的合法性;侦查机关应善于保障律师权利,重视律师介入的正面效应;侦查机关还应加强技术侦查的使用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元静 《天津检察》2006,(6):48-49
当前,我国反贪案件的侦查模式基本上属于“由供到证”的侦查模式。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犯罪线索、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获取更充分信息后,再以嫌疑人口供为基础搜集其他的证据。如果收集的其他证据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有所出人,就继续讯问。如此循环往复,整个反贪侦查程序基本上都是被动地围绕嫌疑人口供进行。这种“挤牙膏”的侦查模式极大地制约了反贪部门的侦查成本和效率。笔者认为,为适应反贪侦查的严峻形势,提高侦查效率,采用秘密侦查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的选择。秘密侦查是指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在严密的指挥和监控下,秘密使用跟踪、设伏、录音监听、摄像、伪装潜入等合法的手段,掌握侦查对象的动向,控制其活动,从而发现和揭露犯罪的一种侦查方法。秘密侦查对于反贪污贿赂案件的破获具有巨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一、技侦权应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谨慎使用此次新刑诉法专门增添的"技术侦查"一节,有利于侦查机关技术侦查的依法开展。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侦查活动或多或少都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公民权利,而技侦手段的权利限制程度要远远重于常规侦查手段。所以当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时,存在一种担心的声音:技术侦查的法治化,实质上是侦查部门的扩权,不利于人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技术侦查证据使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技术侦查手段的广泛应用,技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使用问题受到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为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规范技侦证据在诉讼中的具体应用,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技侦证据的法律效力以及技侦证据使用的具体规则和法律程序。本文就该规定的相关修改背景、具体内涵进行了评析和论述,并就其未来具体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文雄 《法制与社会》2010,(35):182-183
本文从探索和把握贿赂犯罪的规律入手,谈了对贿赂犯罪侦查思路的看法,认为应掌握好侦查谋略,注意区别对待行贿人、受贿人,注重初查,拓宽案件突破口,综合运用各种技侦手段,做好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修订后刑诉法正视了技术侦查措施对于惩治职务犯罪的必要性与正当性,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的决定权,并允许技侦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在修订后刑诉法对技术侦查规定较为原则的情况下,检察机关要准确运用技侦措施以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应当严格把握技侦的适用范围及适用的必要性、严格审批程序、强化与执行机关之间的衔接,并谨慎使用技侦收集的证据材料.  相似文献   

9.
在反贪侦查活动中,犯罪嫌疑人也许是作“贼”心虚的缘故,其对检察机关的调查非常敏感,稍有察觉就会毁灭、假造证据,进行串供、转移赃款赃物。所以反贪侦查要善于抓住时机,快反应,快出击,兵贵神速,及时立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犯罪分子容易隐匿、毁灭的主要证据固定下来,使犯罪分子没有喘息的机会。这就要求反贪侦查工作必须科学把握立案时机。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权是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重要新增内容,应全面整理出其立法出台的背景,同时对于立法中的规定应当进一步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包括检察机关技侦权的适用对象、适用案件范围应当进一步明晰,对于决定权与执行权之间的衔接性规定应当细化,对于证据的使用应当坚持最后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讲,贿赂的范围应采物质利益说。考虑到刑法的谦抑性,“性贿赂”不应列入贿赂的范围,加强刑事法律的上游立法才是遏制“性贿赂”的根本所在。然而,罪刑法定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规定地非常明确,贿赂只能是“财物”,无论如何扩大解释,也不能将其他物质利益包括其内。所以,目前而言,我国刑法中的贿赂是指行贿人自愿交付或被迫提供给受贿人的,从而换取受贿人以其职务行为为其谋取利益的财物。  相似文献   

12.
商业贿赂犯罪构成的若干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天奇 《现代法学》2006,28(5):130-136
商业贿赂犯罪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为了购买或者销售商品,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以财物的行为。但是在目前的刑事立法中,涉及商业贿赂犯罪的罪名过于分散,而且主体和对象界定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商业受贿罪和商业行贿罪,同时明确侦办权限,以构建科学的商业贿赂犯罪预防与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永生 《法律科学》2014,(3):140-153
计算机网络犯罪对现代刑事诉讼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机构,并扩大其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权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技术侦查措施做出不同的分类。为防止侦查机关在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过程中对公民权利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必须遵循司法审查原则和比例原则。美国"肉食者"系统和"棱镜"项目存在突破比例原则和司法审查原则的风险。我国在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制度建构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走私犯罪侦查启动过程中,存在着到案措施难以落实、搜查功能难以发挥、案件经营难以开展、技侦手段难以运用等难点。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包括缉私侦查在内的侦查工作采用的是程序启动型模式,同时由于走私犯罪和缉私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得缉私侦查启动工作更易陷入困境。为适应打击走私犯罪的需要,应当将程序启动型转为随机启动型侦查模式,同时对相关的配套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沛海 《行政与法》2007,(11):148-148,F0003
当前,商业贿赂在许多领域发展蔓延,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治理商业贿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本文在分析商业贿赂的内涵、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治理商业贿赂在实践中应把握的法律政策界限,并提出了预防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程录音录像制度对于规范执法行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权利,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全程录音录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技术性措施,其构建应当放在整个刑事诉讼架构中进行,辅以必要的配套措施,明确违反全程录音录像规定的制裁性后果,合力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在当前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全程录音录像制度的构建尚难以“一步到位”,仍需循序渐进推行,并在主客观条件具备之时全面实施,切实发挥制度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7.
《Global Crime》2013,14(2):131-151
This paper provides a bottom–up view of national corruption in India and presents a framework of corruption involving three actors: bureaucrat, politician and legitimate claimant. The paper then focuses on the public service pro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in an Indian village and the role of elites in perpetuating the corrupt practices to access this public provis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an extensive fieldwork and uses network data. First, I show that the political elite bridges the ‘structural hole’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of state and society, have the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referrals and are the main beneficiary of local corrupt practices. Second, factional politics i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use of corruption and it results in exclusion of the poor persons from the welfare rights to which they are entitled.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how the local processes of corruption interact with state-level processes and shows how protest against corruption is silenced.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use a simple climate model for endogenous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change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n equity and efficiency of plac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restrictions on trade in the market of pollution permits. The model is obtained by incorporating in Nordhaus and Yang (1996)'s RICE model a notion of induced technical change close to the one proposed in Goulder and Mathai (2000). With the help of such a model, we assess the pros and cons of introducing ceilings on emission trading. In particular, we analyse both the cost effectiveness and the distributional effects of placing restrictions of trading emissions. The analysi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technical change that could be enhanced by emission trade limitations. However, this effect is shown to be offset by the increased abatement cost induced by the larger than optimal adoption of domestic policy measures when ceilings are made binding. Hence, our analysis provides little support for quantitative restrictions of emission trading, even when these restrictions actuall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f technical change. Even in terms of equity, ceilings find no justification within our theoretical and modelling framework. Indeed, we find that flexibility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ce of 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 increase equity and that the highest equity levels are achieved without ceilings, both in the short and in the long run.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既是中国国内的法律问题,也是国际性的法律问题,需要各国采取协调行动来解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国际合作,是中国在全球生态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中国目前采取了签订条约、参与国际和区域环境事务等国际合作措施,发展和完善了确认与保护、鼓励和支持、限制与禁止、敦促与制裁等方面的国际环境合作制度。虽然存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到位、贸易壁垒隐藏在国际合作机制中、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封中国提出的环境要求过于苛刻等问题,但中国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制度的实施,近年来在区域和全球层面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用具有固定涵义的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进入普通语词,是词汇丰富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中通过词义泛化获得的非专业语义的新义是新词语中品位较高的部分。本文从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泛化的原因、途径、方式、效果及前景等方面予以阐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