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海 《传承》2011,(31):40-41
系统论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研究手段,其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借鉴和引导。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系统内容构成和以内容为基础的外部教育手段上利用系统论的观点加以优化和改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促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弄清楚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哲学依据,另一方面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结构及主体功能的实现形式。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体的内涵入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社会结构包括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国家主体,是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国家主体的统一体。自决、自主、自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功能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辉 《理论月刊》2004,(1):139-140
本文针对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重点分析了网络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状况出发,客观地分析了广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认为必须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武器,发挥学校这一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改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方法,建立科学、有序、完整的内在管理体系,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5.
《传承》2016,(8)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有效主体,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有效客体,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有效介体,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陈萌 《求索》2013,(12):267-267,128
《基于哲学解释学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借鉴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的本体论思想及其所蕴涵的接受理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问题,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论“接受观”的研究思维局限。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的范围,在哲学思维层次上对接受主体的接受目的、  相似文献   

7.
赵君  李营歌 《传承》2007,(8):96-98
在《反杜林论》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中,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自由问题的错误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自由和必然的辨证关系。正确把握这一关系,有助于我们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方面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应做到:把握自由与必然的关系,提高教育者素质;把握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完善教育内容;把握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优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8.
吴志成 《传承》2014,(10):76-77
主体间性对主体性的超越实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超越。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分离,其基本主张是反"逻各斯中心主义"、消解主体性的非理性主义及"向统一的整体开战"。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哲学范式的转换,但也存在未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分离、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等后现代缺陷。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恩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就要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原则、主体内容、基本形式、方式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程卫国 《理论月刊》2007,2(7):179-182
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系统中,教育内容的科学性,教育主体的人格素养,以及教育方法的运用艺术构成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三大基本要素。强化和整合这三种基本因素的作用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居安 《前沿》2005,1(2):103-105
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 实际上存在着由深及表、依次递升的深层———表层结构, 这条结构链条体现着接受主体动力产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的基本脉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深层———表层结构, 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在理论方面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在实践方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框架中建构的,其历史的意义不容低估。但当代的发展使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陷入了困境,主体间性哲学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主体间性转向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3.
从灌输型到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为思想政治教育型态转变提供了现实的社会根据,从灌输型到情感型转向就是对这种现实诉求的理论理解。伴随这一历史嬗变,其价值偏向一方面表现为构成灌输型与情感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各要素涵量及位序发生变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序列发生位移即由"以社会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通过主体培育、内容培育、方法培育、目标培育等基本路径,可以有效实现这一转向以适应其与现代社会的契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思考户海印龚清一、当前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状况。当前,从总体上看,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基本是好的:一是各单位政工机构都比较健全,政工人员也无一缺额,有制度,有措施;二是上级安排的教育内容在项目部和有正式职工的建制队大多数都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论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湖北社会科学》2008,42(2):187-189
主体间性理论是继主体、主体性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哲学思维方式。探讨主体间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特征以及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16.
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价值的界定和理解方式在哲学界早已饱受诟病。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这一视角出发,价值不仅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范畴,也是表明主体与主体关系的范畴,是这两种关系的产物。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很好地揭示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还价值以"属人性"——价值就是人的价值。依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研究几十年来一直沿用的"术语体系"和"解释框架"都值得商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确切的表述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是否有利于价值的开发和提升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哲学自觉意味着思维思想的主动性、整体性、辩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自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并以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哲学视野、哲学思维来观察思想政治教育事物、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通过哲学自觉,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更好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整体认识、宏观理解、系统把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自觉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度不强、理论彻底性不够、理论解释力说服力欠缺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效性问题。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是哲学思考的三个重要论域,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也需要紧密结合这三个论域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自觉。  相似文献   

18.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它的提出,为从根本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推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要树立科学理念,丰富内容和形式,创新教育方法,关注学生的成长空间和内心需求并且还要找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孔祥库  梁侠 《湖湘论坛》2004,17(5):93-95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从受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这一新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机制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并提出了几个对这一机制的构建起指导作用的理论设想。  相似文献   

20.
将交往实践理念引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全程,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变革、发展的哲学基础的积极反思,是思想政治教育把握时代精神、发挥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顺应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多极主体互动中个性发展需要,是谋求教育主体在理解共生基础上普遍交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