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筛选出特异性的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分子检测靶标,利用全基因组BLASTn筛选出绵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蛋白基因序列,再运用NCBI线上Primer BLAST程序,选择G/C含量较高的4个靶基因设计11对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筛选到一对针对靶标728序列的特异性引物728 2F/2R。用该引物对53株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15株其它支原体和18株常见反刍动物细菌的DNA进行扩增,并对2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7282F/2R只能从绵羊肺炎支原体菌株DNA扩增出288 bp目的片段,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已发表方法相比特异性更好,更适合于绵羊肺炎支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2.
P113蛋白是绵羊肺炎支原体重要的免疫原。为了制备针对P11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P113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1株P113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426,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结果显示,该株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为1∶128 000,亚型为IgG2b,轻链类型为κ型,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所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培养物的检测下限为100 CCU/m L。该方法可以从感染动物的鼻拭子样品或肺组织中成功检测到绵羊肺炎支原体,与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6.25%,明显高于支原体分离培养的方法。本研究制备的P113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荧光技术不仅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为进一步研究P113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羊源性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毒型分布,对疑似病例所采病料进行了菌株分离,用多重PCR方法对菌株进行了毒素分型,用PCR方法对β2毒素基因(cpb2)和肠毒素基因(cpe)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分离的39株菌中,毒素A型占66.67%(26/39),毒素B型占2.56%(1/39),毒素D型占30.77%(12/39);66.67%(26/39)的菌cpb2基因阳性,A、D型菌cpb2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2.31%(11/26)和100%(12/12);cpe阳性率为51.28%(20/39),其中A型菌cpe阳性率为50.00%(13/26),D型菌cpe阳性率为58.33%(7/12);cpb2和cpe双阳性菌株占38.46%(15/39)。上述结果为防治新疆羊源性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参照基因库中已发表的绵羊肺炎霉形体Y98株的 1 6SrDNA序列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绵羊肺炎霉形体的方法。结果显示 ,所建立的PCR能特异扩增绵羊肺炎霉形体的DNA ,而对照的菌株均为阴性 ;其敏感性可达 1pg。经对绵羊肺炎霉形体分离株HD 1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并与绵羊肺炎霉形体标准株Y98的 1 6SrDNA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有 6个碱基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快速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EF-Tu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含有EF-Tu基因的重组质粒,以其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检验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并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性扩增绵羊肺炎支原体,与其他病原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5 copies/L,在5×104~5×109稀释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检测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对临床肺组织样本中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105/134,78%)与基于P113基因的q RT-PCR方法的相符,而对鼻腔棉拭子样本的检出率(27/50,54%)略高于后者(25/50,50%)。对人工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山羊肺的病变部位、病健交界部位和无明显病变部位的检出率分别为1/6、6/6和4/6,确定肺的病健交界部位为最佳采样部位。对采自四川、新疆、青海的439份表观健康羊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8%(61/126)、63%(103/163)和75%(113/150),提示受检羊群仍存在严重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带菌感染情况。该方法的建立对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监测与快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绵羊和山羊嗜血支原体在甘肃、辽宁、内蒙古、宁夏、重庆、海南等地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种类,利用瑞氏染色方法和已发表的嗜血支原体通用qPCR方法,对2011—2015年间采自上述地区的绵羊和山羊血液样品346份进行了检测,并对部分qPCR阳性样品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在甘肃、内蒙古的绵羊样品中和重庆、海南的山羊样品中检出嗜血支原体;其中,瑞氏染色方法的绵羊样品阳性率为12.45%(33/265),山羊样品阳性率为24.69%(20/81);qPCR绵羊阳性率为22.26%(59/265),山羊阳性率为37.04%(30/81)。对部分阳性样品的qPCR产物进行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绵羊样品中5/7份为绵羊支原体和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共同感染,1/7为绵羊支原体感染,1/7为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山羊样品中,2/3为绵羊支原体感染,1/3为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感染。本文在我国首次证实山羊和绵羊中流行绵羊支原体和绵羊嗜血支原体待定种两种不同的嗜血支原体,且绵羊中存在两种嗜血支原体共同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检查表明,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从新疆某绵羊养殖场送检的病死羊的致病菌,对病死羊的心脏、肝和肺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纯化菌落进行种特异性和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以及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为了解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笔者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和异源性的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BHI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色、光滑小菌落,革兰氏染色为红色的小短杆菌;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等,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生化特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60bp的种特异性条带和1 045 bp的荚膜血清A型特异性条带,Blast检索结果与Pm的同源性为99.7%。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荚膜血清A型。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替米考星等7种药物具有敏感性;该菌株能够引起实验小鼠和兔的发病死亡,根据羔羊的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本菌为强致病性菌株;将分离株培养物研制成不同佐剂的灭活疫苗探究其免疫效果,氢氧化铝佐剂灭活疫苗可以抵抗同源菌的攻击,保护率能够达到100%;对异源血清型Pm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差,对D型、F型和未知型的保护率分别为20%、20%、0。本研究成功分离出1株绵羊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绵羊肺炎支原体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绵羊肺炎支原体HSP7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标准阳性质粒,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1.000,斜率S=-3.334,扩增效率E=99.5%;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出的最低样品浓度为1×101copies/L,是普通PCR的100倍;特异性强,能有效区分巴氏杆菌等9种病原;重复性好,组内、组间的Ct值变异系数均小于2%。运用本试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简便、准确地鉴定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11.
用禽支原体16S rRNA引物对山东省潍坊市某养鸡场疑似禽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感染的气管棉拭子病料进行了PCR鉴定,结果可扩增到特异性条带。通过分离纯化获得MS分离株CHN-WF224-2016;低倍显微镜观察到,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能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利用尿素。然后,将测序后的16S rRNA序列上传Gen Bank。MEGA分析和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CHN-WF224-2016分离株与其他MS菌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为禽滑液囊支原体;其中与MS标准菌株(WVU1853)和河南商丘分离株(CHN-SQ27-2017)的相似性分别为99%和98%。用MS分离株CHN-WF224-2016感染21日龄的鸡,攻毒后第11天和第21天进行实验室解剖,观察临床症状及气管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分离株CHN-WF224-2016能引起典型的足垫肿胀和关节滑液囊炎。本研究结果证实,CHN-WF224-2016分离株致病性强,可作为今后疫苗研究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自保定、廊坊、邢台、邯郸等市的 6个有呼吸道病的羊场采集病料 2 4份 ,分离纯化获得13株分离物 ,经理化特性和血清学鉴定 ,证实分离物与绵羊肺炎霉形体 (Mycoplas maovipneumoniae ,MO)标准株Y98为同一血清型。人工复制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物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向电泳及免疫印迹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oGH3-3分离株的抗原蛋白进行筛选,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共筛选到MoGH3-3株3个主要抗原蛋白点,其中2个被鉴定为延伸因子(elongation factor Tu,EF-Tu),1个为丙酮酸脱氢酶E1-a亚单位(pyruvate dehydrogenase E1-alpha subunit,PDHA)。结果表明,EF-Tu及PDHA是绵羊肺炎支原体主要的抗原蛋白,这为下一步绵羊支原体肺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靶标。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某奶牛场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采集该场227头奶牛血清进行ELISA抗体检测,结果,检出13头阳性奶牛,阳性率为5.73%。在13头抗体阳性奶牛中随机采集6头表现拉稀症状奶牛的直肠粪便,提取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6份粪便样品均为阳性。6份粪便样品用十六烷基氯化吡啶(HPC)处理后接种自行配制的Herrold's卵黄琼脂培养基,经过7~14周培养得到5株分离菌株。采用IS900特异性序列PCR鉴定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A)鉴定,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副结核分枝杆菌。采用IS1311特异性序列PCR-REA鉴定,结果表明,5株分离菌株均为C型MAP。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江苏省犬细小病毒(CPV)的流行变异情况,对疑似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病例样品进行特异性PCR鉴定和F81细胞培养,并对病毒VP2基因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3株CP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的病毒滴度分别为3.2×103TCID50/m L、3.5×103TCID50/m L、1.0×104TCID50/m L;3株CPV分离株VP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99.8%,与30株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CPV参考株同源性分别为98.1%~99.9%。VP2基因序列进化树显示,3株CPV分离株与CPV-2型(疫苗株)、CPV-2a型、CPV-2b型、New CPV-2a型、New CPV-2b型及国外CPV-2c型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国内CPV-2c型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近;根据VP2蛋白第426位氨基酸位点的分子特征,证明这3株CPV分离株均为CPV-2c型毒株。该结果为近期江苏省C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细菌培养指示剂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在支原体培养中的应用,笔者将牛支原体、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绵羊肺炎支原体、鸡毒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分别接种于含有TTC的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TTC-MTB)和改良Thiaucourt’s固体培养基(TTC-MTA)中,同时以常规酚红指示剂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支原体在2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筛选TTC在培养基中的最适指示浓度。结果显示,与常规酚红指示剂相比较,TTC有更为灵敏的培养指示效果;在固体培养基中,TTC指示的支原体红色菌落更有利于菌落的计数及形态的观察;TTC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2 mg/mL。本研究可为支原体培养和优化疫苗生产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从来源于全国15个省份的180份临床猪肺组织样品中共分离到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率为39.4%。利用PCR技术对所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其中A型菌株41株(占57.8%),D型菌株27株(占38.0%),F型菌株3株(占4.2%),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包括1株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占1.4%),说明当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为A型和D型菌株。应用PCR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23种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基因的数量大多分布在15~19之间,平均携带个数为17.5个;23种毒力基因中,ptfA,fimA,hsf-2,sodA,sodC,ompA,ompH,oma87,plpB,exbB,tonB,Fur,hgbB的检出率在90%以上,而toxA基因的检出率极低(1.4%),并且在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未检测到t bpA的存在;分析毒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菌株中的携带及分布情况发现,A型的平均毒力基因携带数为18.2个,D型为16.4个;不同毒力基因在不同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唾液酸代谢酶基因nanB、透明质酸酶基因pmHAS及黏附基因tadD和pfhA在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高于其在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P0.01);而黏附基因hsf-1在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在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中的检出率(P0.01)。对所分离菌株的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并与NCBI上公布的10株多杀性巴氏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7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分为2个亚群,亚群Ⅰ和HB03及3480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亚群Ⅱ则与HN06、Pm70、36950等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进化的结果说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亲缘关系与其来源、血清型及其导致的疾病种类并没有表现出特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疑似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死猪肺脏进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鉴定,并对APP分离株进行了NAD依赖试验生物学分型、PCR方法血清学分型、PFGE基因分型以及K-B纸片法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6株APP,源自两省三地的APP分离株具有一致的形态学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9株福建分离菌均为生物Ⅱ型,其PFGE基因型均为Pa4;7株安徽分离菌均为生物I型,其中6株为血清型12型,菌株FD1402的PFGE基因型为Pa2,其余5株APP菌株的PFGE基因型为Pa1,剩余1株为血清型3型,其PFGE基因型为Pa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18种常用抗菌药中的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氟苯尼考,安徽株均100%敏感,福建株依次为88.9%、77.8%和66.7%敏感;所有分离株对其他15种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APP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较为一致。血清型12型是安徽省APP的主要流行血清型之一。APP分离株的PFGE基因型与血清型、生物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犬细小病毒(CPV)流行株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吉林省某比格犬养殖场采集疑似CPV感染致死犬的肠道组织,将病料接种至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电镜形态学、PCR、血凝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这株病毒在F81细胞中产生了典型CPV细胞病变(CPE);在电镜下可见病毒呈无囊膜、直径为2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PCR鉴定证实CPV核酸呈阳性;血凝试验表明此病毒对猪红细胞具有凝集作用,血凝效价为1∶256;将这株病毒命名为JL-(18)1/Beagle。动物回归试验表明,JL-(18)1/Beagle使比格犬产生犬细小病毒感染的典型临床症状;以NS1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JL-(18)1/Beagle与CPV-2c型分离株CPV-SH1516以及Canine/China/23/2017 NS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而核苷酸相似率为100%;以VP2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JL-(18)1/Beagle与New CPV-2b型CPV/CN/JL3/2013、CPV/CN/HB1/2013和CPV/CN/JL6/2013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相似率为99.89%~99.94%;以VP2蛋白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表明,JL-(18)1/Beagle属于New CPV-2b型,与近期吉林CPV分离株相比,关键氨基酸位点无明显变化。因此,本试验从吉林省比格犬肠组织中分离到1株New CPV-2b型CPV毒株。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阐明河南省猪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现状及耐药表型特征。从河南省3个规模化养猪场和1个生猪屠宰场共采集1 107份猪鼻腔拭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与MRSA疑似株,运用多重PCR(扩增16SrRNA、nuc和mecA)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以纸片扩散法检测MRSA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葡萄球菌蛋白A(spa)分型方法对MRSA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共检出35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32.3%,其中119株为MRSA,分离率为10.8%,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MRSA的阳性率为33.2%。有66.39%的MRSA分离株同时耐受15种抗菌药物,其中出现了喹奴普汀/达福普汀(1.7%)和利福平(0.8%)耐药株,但尚未出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PFGE结果显示,河南省猪群流行的MRSA遗传谱系较为复杂。MLST和spa分型结果显示,该地区猪群流行的MRSA主要为ST9-t899型。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猪群MRSA广泛流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流行的猪源MRSA主要为ST9-t899型,但遗传背景呈多样化。本研究结果为加强我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猪源MRSA的监测和流行传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