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文化和思想之源,它具有稳定性、大众性、持久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能够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起到纽带作用。因此,实现理论大众化,要充分开发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理论与传统文化相承接,并借鉴传统文化的表达特点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是掌握群众,武装群众,为人民群众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社会思潮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明背景下云南楚雄彝族毕摩及其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摩是彝族民间传统知识和生存经验的集大成者,毕摩文化是彝族先民围绕毕摩所创造出来的有关信仰、仪式、职能定义、传承规则和历史等的总和.在彝族传统文化背景下,毕摩及其文化始终密切配合其长期持续的农耕生计方式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传承.但是,在现代文明背景下,社会意识的强化对毕摩及其文化的发展变迁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导致毕摩在社会地位、规模数量、人员结构、文化素质、职能作用、传承方式等方面发生明显变化;毕摩文化的变迁脱离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神秘性、实用性、多样性向大众化、规范化、表演化和被遗产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霞 《前沿》2010,(11):22-24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重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以大众语言增强科学理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穿透力。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成为代表大众的根本利益、融人大众的思想情感、激发大众的创造力量的伟大理论,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成为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艺术特质集中表现为:学理化与通俗化的统一、灌输性与感染性的统一、意识形态性与现实利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基础、本质要求、根本动力、现实路经、重要使命、目的和归宿等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掌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7.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5,31(2):80-86
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努力,标榜并正在不断实现着艺术与当代大众的广泛对话,其基本核心是艺术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当代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之间的相互趋近和认同,艺术、艺术家和大众由此获得了共同体验和表达对于当代生活/世界的情感与文化价值态度的新的可能性.这种艺术的大众化努力,在与大众对话进程中将成功地架设艺术自身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通道,日渐改变艺术的传统职责,并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实现现实生活方式向艺术活动、日常生活经验向艺术经验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做好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工作,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众自觉实践,要从强化媒体宣传、注重家风建设以及发挥道德模范作用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众化思想是毛泽东文化理论中极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从历史逻辑看,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经历了一个初生萌芽、不断形成、逐渐成熟、继续发展的递进过程。从主要内容看,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包括文化根本来源大众化、文化丰富内容的大众化、文化表现形式的大众化、文化创作主体的大众化和文化服务对象的大众化等具体内容。从时代价值而言,毛泽东文化大众化思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众属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的文化权益和促进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单耀军 《人民论坛》2014,(3):176-178
新文化运动是探寻中国未来出路的、在文化层面、思想层面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实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众化的过程,也是其逐渐被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接受的过程,这对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经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文学  袁彬 《前沿》2010,(18):164-16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认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普通大众对其的文化认同。认同的基础在于共同的现实生活关注、相近似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愿境等方面。充分观照大众的心理诉求,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目的性,这是实现其大众化的最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学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 《理论月刊》2010,(4):21-24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后,理论界围绕相关问题展开一系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关于选择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如何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有效的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便可以使其获得更为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所以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借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都明确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主体研究,当代大学生是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新的时代背景下,广大学生在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层面存在"浅""乱""偏""单"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在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耦合,彰显网络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扩大大学生文化认知、增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素养、塑造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建了独到的文化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被社会大众接受、认可与使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通过大众化的措施来完成现实力量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华民族所认可,是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但应看到不管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都是用汉语来表述,并受到来自当地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制约,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亟需破解文化层面的束缚,实现文化上的融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张瑞  赵君 《前沿》2013,(15):30-32
理工类高校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但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信仰教育与现实不相适应,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不相适应,大众化教育与主体不相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等问题,做到坚持一个体系、强化两个结合、构建三组向度、协同四支队伍是理工类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中国共产党借助大众文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文艺引领大众、马克思主义文艺工作者深入大众生活、选择合适的文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对当下价值观念多样化的背景下更好地运用文艺载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汪勇 《前沿》2010,(21):16-19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的利益已发生各种分化。利益分化使得大众的权益意识觉醒、利益诉求相异、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利益矛盾冲突增加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统、难度、广度、信度、认同感等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始终站在"大众"的立场上,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政治、正确推进"大众化"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唯有如此,才可能富有成效地深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子诗歌20年的接受过程,呈现出经典化和大众化两种趋向."经典化"是一个在纵轴上精英话语比较选择的过程,其诗歌一步一步经多方合力作用被推上经典的宝座; "大众化"是一个在横轴上各个层次的大众粘合连接操作的过程,人们通过有意无意的误读,消费海子诗歌的剩余价值,使其诗歌以抒情等特质成为流行文化元素、以符号化等方式走进审美化日常生活.这两种趋向,一个纵向"提升",一个横向"拉平",看似背反却又双向互动,共同折射出当今时代文化的某些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乡村协商民主水平总体过低,且只存在于部分地区的个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民作为乡村事务治理的主体,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的理解及接受程度低,所以,提高乡村协商民主的大众化水平至关重要。文章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一是把握协商民主的内涵,尤其是理解中国乡村协商民主的本质内容;其二是理解乡村协商民主大众化的原因所在,这是实现乡村协商民主的根本;其三是分析当前我国乡村协商民主大众化的途径,分别是提高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性资源以及发挥新媒体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功能。推动乡村协商民主的大众化发展,为实现乡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大众,加强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以良好的制度赢得大众,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先进的文化凝聚大众,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