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郑民生故意杀人案之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引起了社会的广为关注。当前我国处于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多发期,严重危及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在犯罪人、被害人、行为方式、危害程度上都不同于一般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的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极强、犯罪手段残忍、犯罪人心理异常、被害人群特殊、犯罪后果严重、示范效应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防控这类犯罪的艰难性,因此必须采取特殊的防控措施,以减少这类犯罪的多发。  相似文献   

2.
犯罪人与被害人是导致犯罪发生的两个方面,然而大多数人们和学者往往更多的关注犯罪人的过错对犯罪发生的作用,而忽视了被害人在犯罪发生中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很多被害人过错诱发犯罪发生、促进犯罪实施、促成犯罪后果等作用。研究被害人过错中的有意过错,对减少和预防犯罪的发生,降低犯罪的危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暴力犯罪中被害人有意过错在犯罪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运用这一结论提出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打击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3.
犯罪人的社会特征与犯罪原因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犯罪人的社会特征对其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由于犯罪人在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暴力和非暴力犯罪方面有明显的倾向性,并表现出不同的犯罪方式和犯罪类型。  相似文献   

4.
缉捕持爆炸物犯罪嫌疑人行动的处置指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圆圆 《公安教育》2009,(10):45-48
近些年来,随着暴力犯罪的不断增加,一些犯罪嫌疑人持爆炸物进行抢劫、绑架、走私、贩毒,甚至公然与警察对抗等已成为目前常见的现象。持爆炸物犯罪或者持爆炸物相威胁实施犯罪,属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它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暴力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两极化发展趋势,犯罪主体中初犯、偶犯居多,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侵财案件增多,并且出现了学生犯罪这一新群体。为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我国现阶段暴力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出发,利用刑事和解矫治暴力犯罪人,进行有效的矫治。  相似文献   

6.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频频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自杀性暴力犯罪现象而产生的。自杀性暴力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它属于暴力犯罪的一种。自杀性暴力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杀者一般采取爆炸、投毒等暴力手段与危害对象同归于尽,这种自杀犯罪形式占绝大多数;第二种是等到实现犯罪目的后再自杀。  相似文献   

7.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指以自杀方式 ,运用暴力手段 ,以社会及无辜他人为危害对象 ,危害后果及社会负面影响特别严重的犯罪。挫折耐受力差是行为人自杀的内在原因 ;社会暴力文化影响是其暴力心理形成的外部原因 ;社会缺乏心理救助 ,使自杀性暴力犯罪心理最终巩固。我国自杀性暴力犯罪的新趋势为 :由个人行为到被人利用 ,犯罪方式会有新的发展 ,带有邪教色彩的自杀性暴力犯罪将凸现 ,犯罪地点将涉及更为要害的场所及部位。应重视对其的研究 ,抓住预防之根本 ,加强情报信息工作 ,重视社会的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8.
抢劫银行犯罪大致经过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犯罪善后四个阶段.犯罪人选择犯罪目标不是盲目的,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导致抢劫银行犯罪高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有犯罪职业化程度的提高,涉暴武器的管理失控,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等.在防范银行抢劫方面,除了注重技术设施的硬件防范外,严格的管理,平时对职员的严格培训及其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降低银行抢劫案件发生及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对常熟市近5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案件种类多元化、犯罪人低龄化、社会危害大等特点.城市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犯罪人个体生理、心理因素,当这些原因共同作用时会使犯罪动机出现异化,不能机械地预防.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个人极端暴力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当前我国突出的犯罪类型,危害后果极其严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特征是犯罪主体弱势性、犯罪动机报复性、犯罪行为攻击性、犯罪性质恐怖性和犯罪影响关注性;其生成机理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复杂的个体因素。科学防范、有效治理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必须在案件预防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措施上下功夫,从而有效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飞车抢夺他人财物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现象,在全国不少大中城市还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因其采取的危险方法有别于传统的抢夺犯罪,且造成诸多被害人的人身伤亡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遏制、减少抢夺案件的发生是当今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犯罪中比较严重的犯罪,是刑法打击的重点。《刑法》第269条规定了一种比较特殊的转化型抢劫罪,即由盗窃、诈骗、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罪。文章对转化型抢劫罪成立的前提条件、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作了详细的论述,并且认为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成为转化型抢劫罪。  相似文献   

13.
从水浒故事这一特殊的侧面作探讨 ,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社会有杀人、抢劫、盗窃、奸淫、渎职、谋反等形形色色的犯罪 ,这些犯罪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以及地域原因。对于犯罪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有系统的预防方式和控制方式 ,百姓也有一定的防备措施。犯罪者有自己的犯罪文化 ,社会各阶层对于犯罪各有自己的文化态度 ,而统治者惩治犯罪也有特殊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事后抢劫罪并非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经法律拟制为抢劫罪。司法解释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能否成立事后抢劫罪出现了不一致的规定,立足解释论的立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被重新理解,故此承认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是本罪的犯罪主体。事后抢劫罪与承继的共犯也是一个疑难问题,事后抢劫罪不是身份犯,后行为人成立共同正犯和共犯的想象竞合。但是,根据正犯优于共犯的法理,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论定刑事责任。最后,事后抢劫罪存在未遂,盗窃等前提行为相对于事后抢劫罪是一种潜在的实行行为,经由后续暴行、胁迫行为的实施,成为一种显在的实行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夺罪存在着不利于实现刑法根本目的的有悖于法理的弊端,抢夺罪的存在模糊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抢劫罪之间的界限,以致于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飞车抢夺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常常出现争议。本文认为抢劫罪与抢夺罪无论是在客体方面,还是在行为方式和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无差异,都具有一致性,拆解抢夺罪可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相符,从而体现刑法在人权保障价值取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抢劫案件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发案数量之巨的现状,无论是理论研究部门还是实务部门,都对抢劫案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抢劫案件新的类型、新的特点、发案原因、侦查理念的转变和新的方法措施以及抢劫案件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7.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时有发生,当两罪都以威胁手段实施时,而容易混淆。本文就具体案例结合犯罪的构成要件,谈一下对两罪界限的理解和认定。  相似文献   

18.
抢劫罪、抢夺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抢劫罪的结构实际是一个预备性质的违法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而以抢劫罪的实质判断 ,其行为结构应当是具有威胁性的行为和抢夺行为的结合 ,以相当性原则衡量 ,“携带凶器”盗窃、诈骗的行为也应当以抢劫罪论处 ,但以立法价值衡量 ,准抢劫罪的规定没有必要 ;认为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行为应当构成犯罪的观点 ,既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 ,又不恰当地束缚了侦查权、检察权的行使 ,同时剥夺了被害人或第三人的绝对防卫权 ,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也不相符 ;随附暴力强度较大的抢夺行为不应一律以抢夺罪论处。抢夺罪其行为表现不应以“乘人不备”和“公然”夺取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在困扰全国社会治安的"飞车抢夺"犯罪还未真正得以控制时,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又出现了"艾滋针"抢劫犯罪。该类犯罪由多方原因引起,而且犯罪升级快,真假难辨,社会危害性巨大。对该类犯罪的侦防应当修补法律漏洞、强化快速反应机制,控制犯罪工具源头,提升群众的治安积极性,强化对吸毒人员的管理,使用诱捕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发生,使大学生犯罪问题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马加爵案、药家鑫案、清华朱令案以及最近的安医大情杀案可以看出,虽然犯罪类型和犯罪原因各不相同,但究其根本,均归于其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其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生长的社会环境这些变量因素的影响,只有对症下药,分析并找出影响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才能有效预防和制止更多的大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