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发案率较高的经济犯罪,针对其对策的探讨对于遏制这类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诈骗犯罪属于典型的交易被害型犯罪,它的完成有赖于被害人对行为人的积极"配合"与"服从"。对该类犯罪的结构特征进行考察,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为提出该类犯罪的预防对策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2.
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以"跑长途"的方式,即以应聘为名,打着民工维权的幌子,结伙向招工企业索要钱财,严重扰乱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从义乌等地近年发生的"跑长途"犯罪情况看,该类犯罪现象的成因可以从民工、企业和社会三个维度加以剖析。作为我国农民工犯罪的一种特殊类型,要防治"跑长途"犯罪,就要充分认识农民工的群体性、过渡性等特点,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来解决农民工问题,通过促进就业、维护权益、改善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犯罪。  相似文献   

3.
陈美荣 《公安研究》2011,(6):14-17,68
流动人口犯罪是困扰当前社会治安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犯罪现象。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原因,更有社会方面原因。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观察,社会信任缺失、社会规范缺位、社会网络缺乏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的重要社会原因。为此,有必要跳出"罪与罚"和"打与防"的传统犯罪控制思维定势,加强流动人口社会资本建设,增加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4.
邹国正 《前沿》2012,(13):80-82
我国刑法的规定导致了对盗窃犯罪罚金刑的高适用率,这与我国盗窃犯罪群体普遍贫困的特征不符,使司法实践中出现"刑罚不公""株连无罪""以钱赎刑"等弊端,背离了我国刑法的立法本意,不利于对犯罪主体的矫正和对盗窃犯罪的整体预防。盗窃犯罪罚金刑的适用应充分考虑犯罪主体的经济状况,增加得并制罚金刑、规范量刑程序、强化对犯罪主体的财产控制,禁止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罚金,以实现罚金刑的基本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加强犯罪研究,应面对现实,承认现实,进行专题性研究。必须系统了解犯罪现状,认识犯罪的特点与规律,研究犯罪原因,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对策。应深化犯罪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市场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功能;加强立法,依法管理;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抓好宏观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教育。加强犯罪研究,还应进行预防犯罪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对犯罪趋势的研究,做好犯罪发生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苏南城市今后一段时期的犯罪将呈以下发展趋势:刑事案件在总体控制的前提下将再创新高;犯罪类型将以谋财为主,谋财方式进一步趋向多样化;犯罪手段将进一步趋向智能化、跳跃化、暴力化、有组织化;犯罪主体仍将以外来人口和本地无业人员为主,所占比重将一步提高。控制苏南城市犯罪策略应确立以下思路:把犯罪控制纳入政府行为的重要方面;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公安工作社会化;构建灵敏高效的信息体系,提高校制犯罪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快速反应的防控体系,强化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弘宁  刘佩 《求索》2013,(11):178-180
国有资产监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现实回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的刑法保护更为重要。我们认为,在刑法框架内国有资产的界定须以法律为依据,国有资产产生的非法利益、单位"小金库"、国家参股企业的资产与收益皆应归属于国有资产范畴;国有资产犯罪形式多样化,主要包括营利型犯罪、占有型犯罪和渎职型犯罪等,国有资产犯罪与国有资产的非法侵占具有量的区别。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要适时调整刑法规制范围,增加财产刑,明确司法解释对国有资产的范围界定,不断强化国有资产的规制力度与实时政策协同。  相似文献   

8.
城市住区是犯罪的高发区域。目前,"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模式(CPTED)在国外发展迅速,影响广泛。许多国家的政府和民间机构将该模式运用到社区建设中,效果显著。该模式根据自然监视、接近控制、强化领域、活动支持、维护保养等原则,对城市住区环境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与改造,以减少犯罪、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在此视角下,通过个案考察我国城市住区犯罪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空间因素与犯罪及居民安全感之间的关系可知,我国城市住区环境在犯罪预防功能上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在充分运用各种现有犯罪防控手段的同时,应大力加强犯罪空间防控方面的比较研究与实证研究,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现有法律与标准,并积极引导、强化落实,开辟犯罪防控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谈"艾"色变的当今社会,艾滋病人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被"标签化"。而基于这一特殊身份,艾滋病人犯罪造成司法办案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但是面对艾滋病人犯罪愈发的严重态势,必须及时应对并提出解决对策,探讨控制这种态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因管理服务滞后而产生的无序环境也在增多。借鉴"破窗理论"的思路和实践,从控制"犯罪场"入手,达到控制犯罪发生的目的。一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城乡结合部物理环境的整体改善,清除"破窗",补强弱势情境,营造有序化环境;二是以法治为准则,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按照法治化的打防控处置程序,提高刑事政策在防控犯罪方面的权威性和正当性,突出犯罪控制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三是以守望互助为目标,通过流动人口广泛参与,依靠流动人口,实现社区预防。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现场勘查一般由刑事技术人员进行,侦查人员多在外围工作,使现场勘验率和证据利用率偏低;二是侦查与技术之间的界限造成侦查与技术严重脱节;三是在物证提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当;四是现场勘查笔录制作不规范。改革和完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刑事侦查人员必须参与现场勘验,实现侦查与技术的融合;完善刑事犯罪现场分析制度,整合犯罪信息;严格规范地制作现场勘查笔录;改进证据的提取、收集、固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犯罪嫌疑人通过网络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实施联系犯罪同伙、网上销赃等关联行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网络上蕴含着大量的犯罪信息。侦查机关应当进一步提高从网络中获取犯罪信息的能力,以期更有效的打击、预防犯罪。刑侦基础工作的任务是挖掘犯罪信息。侦查机关通过履行日常管理职能积累犯罪信息、对重点人员和重点空间进行有效监管,以期达到收集犯罪信息、打击和预防犯罪的侦查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犯罪是一种侵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犯罪,它不仅严重侵害着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秩序,也从根本上影响到我国改革、发展与稳定这一根本大局。在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中,探讨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经济犯罪侦查对策对提高侦查行为的效益与有力制衡经济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侦查虚拟化”、“虚拟侦查”是伴随智能犯罪高发、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侦查而来的新名词.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引发了作者的思考:究竞何谓虚拟化?虚拟化这个概念在侦查中的应用是否得当?是否会带来新的问题?从“虚拟”一词的本源词义入手,对当前学界中的“侦查虚拟化”等观点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揭去“虚拟化”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5.
在贯彻把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要求的过程中,形成了旨在提高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质量的“5+1+1”管理教育罪犯模式。“5+1+1”管理教育罪犯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把罪犯每周1天课堂学习教育固定化。“5+1+1”管理教育罪犯模式需要立法保障,使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成为一项“硬任务”.进而不断发展完善。使监狱更好地履行所承担惩罚、教育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监狱有效消除和减少社会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及《刑法修正案 (三 )》规定了有关的恐怖活动犯罪 ,但对恐怖犯罪的刑法调控过于简略 ;在追诉恐怖犯罪的刑事诉讼程序上也无相应对策。建议立法机关采取实体和程序合而为一的混合式结构 ,制定反恐怖犯罪的特别刑事法律 ;在实体上增设相关罪名 ,明确规定恐怖活动犯罪的范围 ,完善刑罚种类 ,规定特殊从重、减轻或免刑事由 ;在程序上完善管辖制度 ,赋予新的证据调查手段 ,采取特殊的刑事强制措施 ,强化对证人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设立促进了我国枪支管理制度的改进与完善,对于维护我国枪支管理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丢失枪支行为包括枪支被盗、被抢以及被骗等失去了法定枪支的情形。"不及时报告"与"严重后果"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民兵可以成为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主体,单位应该纳入丢失枪支不报告罪的主体范围。本罪属于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入罪,并最终定名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刑法在社会管理上的创新。这就使得入罪前有着极大争议的"恶意欠薪"在入罪后成为运用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纠纷的大胆尝试,也使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成为运用刑事手段"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大胆探索。在正确理解及适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同时,综合多种手段共同解决"欠薪"的社会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刑侦工作的着力点从过去的忙于破案逐步转变到夯实刑侦基础工作上来的新形势下,如何科学、规范、正确地开展刑嫌调控工作,提高打击犯罪和防范预谋犯罪的能力,是刑侦部门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结合当前刑嫌调控工作实践,重点论述了打造刑嫌调控系统工程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以及搞好规范化建设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犯的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犯的目的是指目的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是由具有不同心理内容的直接故意目的和特定犯罪目的构成的。其中 ,直接故意目的是目的犯直接故意中的意志因素 ,其是否实现影响目的犯是构成既遂还是未遂形态 ;特定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所追求的超出直接故意意志因素的最终结果 ,其是否实现虽不影响目的犯是否完成 ,但当特定目的实现行为本身独立构成犯罪时 ,应以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来对之进行刑法上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