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宗羲佚著《理学录》考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对研究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最大贡献。但在两部《学案》之前,黄宗羲其实已有一部梳理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著作《理学录》。笔者几年前偶然发现了这部失传已久的著作,本文即是对该书的研究。笔者首先考察《理学录》的内容和体例,进而检讨该书与今本两部《学案》之间的同异关系,最后指出该书的价值和意义。依笔者考察,《理学录》是今本两部《学案》的来源,反映了黄宗羲整理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最初构想。其中不少今本《学案》不见的文字,尤其是黄宗羲评论人物或学派的一些案语,对于研究宋、元、明的儒家学术思想史,特别是研究梨洲本人的学术思想史观,提供了最新的文献材料。《理学录》的发现,让我们对今本《宋元学案》的成书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理学录》中宋元的部分,到梨洲原稿《宋元儒学案》,再到今本《宋元学案》,构成今本《宋元学案》成书的完整过程。最重要的是,《理学录》的发现,既让我们了解到梨洲在康熙初年对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的看法,又让我们掌握了从《理学录》到《学案》之间梨洲对宋、元、明儒家学术思想史看法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都对中国哲学史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它们都是学术思想史、哲学史仍同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柔杂在一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和冯友兰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立明代理学与宋代理学分庭抗礼的地位,黄宗羲对明初理学进行了构建,精心设计了《明儒学案》的起点。他以方孝孺为明代理学的开端,并使得其"上无所受,下无所传",从而以方孝孺死节这一空前绝后的"节义"事件作为明代理学光彩夺目的开端,证成他"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所不及"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4.
“泰州学派”是《明儒学案》中一个十分特别而复杂的学派,晚近学界对此不断有所澄清。本文从吴震重新拟定的“泰州学派”最重要的系谱出发,考察“二王”、“二溪”之间的一位重要王学学者周汝登的自我定位以及学派区隔。由此见出明代中后期王学思潮中泰州学派与浙中王学的关系,二者不论是在义理思想层面还是在流派传承层面,虽然经常存在一些细微的分别,并且一些差别表现似乎有所保持,但皆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有交涉,后期发展中已经难以区隔,他们共同推动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明儒学案》把鹿善继归入“诸儒学案”,并认为其学“颇近东林诸子”;陈鼎《东林列传》干脆把鹿善继纳入东林学派,谓其与高攀龙、左光斗等交而“得程朱之传”,讲学则“每拈程朱大旨教诸生”。但如细考鹿氏思想实际以及他的生平行迹则不难发现,善继与东林学派中人交往固然密切,甚至堪称同志,而从学说思想上来看,他乃是一位充分体现阳明精神的王学家。正因鹿善继与阳明心学精神相契合,他不仅成为明末阳明学的中坚,而且开创了燕南王学,以其刚毅的节气而使阳明学在明清易代之际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明儒学案》标立有“楚中王门”,但所列人物和录载资料均甚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楚中王门”的研究亦十分欠缺。但事实上,王阳明曾在湖南有两次为时颇长、参与人数较多的大型讲学,他门下亦有些湖北籍的亲传弟子;可以说,他不仅在楚地播下了心学思想火种,而且亲自为“楚中王门”培养了中坚力量。至晚明,耿定向及“天台一派”崛起,李贽(卓吾)又长期在湖北生活讲学,更因深受卓吾影响而有公安三袁,“楚中王门”达到了发展高峰。而发生在荆楚之地的耿定向与李贽之间的长期论争,则不仅是晚明王学,而且是当时思想文化界十分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耿、李“和解”及不久天台的去世,以及因耿、李之争余波而形成的对李贽新一轮更加猛烈的迫害并导致卓吾不得不永离麻城龙湖,宣告了楚中王门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宋元学案》由于其前后历经三阶段叠加编纂的曲折成书历程,同时具有哲学史、思想史和文献汇编三重性质。首先在文献编纂上,《宋元学案》以其内容构成的完备性集学案体史学著作之大成,成为现代学术思想史之范式,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其次在思想史构建上,编纂者在《宋元学案》中构建了完整的宋元儒学思想史体系,体现了兼容开放的思想史观,并可据以探讨宋元儒学思想史中各地域的学术源流及特色。最后在哲学思想诠释上,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为代表的编纂者从本体工夫合一论出发,对宋元学者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诠释和评价,包括哲学观点的诠释、哲学派别的比较、宗教观与耶儒交涉等方面,体现了清代浙东学派一本万殊、经世致用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8.
“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史晓风先生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所写复信中的一句感言。温家宝今年3月22日夜写给史晓风的这封亲笔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作了客观而中肯的评价。他在信中说:“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思想,与后来日本明治时期思想横井小楠有着相似之处,而后者是在尚未读到过黄宗羲这部著作的情况下得出这种相似的思想观点的,这里意味着儒家中的具有民主性。而孙文的民主革命思想,也与黄宗羲有相应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海内外学术界关于《宋元学案》的研究成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文献学的研究,主要探讨《宋元学案》的成书过程、内容校勘、编纂体例、文献价值及其渊源与定位等方面。其次是思想史的研究,主要是论述其中宋元儒学思想史的脉络与建构,以及学者的学术评价与思想史地位,包括整体分析、个案分析、学案表及其师承关系的研究、思想史构建及地域特色的分析等方面。最后是哲学阐释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哲学概念与学术论争,探讨编纂者在阐释和评论学者的哲学思想时所持的学术观点与立场。由于《宋元学案》的内容与性质伴随其成书过程大致经历了由哲学史到思想史直至文献汇编的变化,因此对于《宋元学案》的研究应将上述三条径路结合起来方才完备。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思想,与后来日本明治时期思想横井小楠有着相似之处,而后者是在尚未读到过黄宗羲这部著作的情况下得出这种相似的思想观点的,这里意味着儒家中的具有民主性.而孙文的民主革命思想,也与黄宗羲有相应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明夷待访录》为黄宗羲研究古代制度史,尤其是明代制度史的杰作。本文截取其对宦官制度批判的一个侧面作探讨。黄宗羲认为,宦官起源于“家天下”的专制制度,到明代为害最烈。原因是宦官制度在明代得到了高度的强化,形成了君主也无可奈何的擅权的客观趋势。宦官制度对社会的祸害“如毒药猛兽”,而主要的是在对人们的精神毒害上,让臣子“相趋于奴颜婢膝之途”,让“一世之人”成为“心奴”。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3,(8):57-58
黄波在2003年6月26日的《南方周末》上发文指出,著名学者秦晖先生从黄宗羲著作中概括了一条“黄宗羲定律”,提出了历代农民税赋积重难返无法根除的怪圈。闲来读书,我惊奇地发现关于“三农”问题,明清之际的另一位思想巨子王夫之也曾提出过一条“定律”,他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  相似文献   

14.
翻读二十四史,发现先哲在剖析历朝历代的奸臣和贪官时,多次使用了“大奸似忠”这一评语、在这里,“忠”是假象,“奸”才是实质,而“似”却是“忠”与“奸”的混淆反映似是而非的现象,最容易迷惑人,最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吕氏春秋》一书中,曾专门对“似”进行过研究并进行了深刻地剖析,  相似文献   

15.
黄百家在《宋元学案》中通过评论宋元儒学阐发了自身的哲学思想立场。在宇宙本体论上,黄百家继承刘宗周、黄宗羲的理气合一论,以气作为构成天地万物之实体,以理作为气之本质属性,批判了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在人性论上,黄百家继承刘、黄二人的性气合一和性善习远说,主张性与气质均为善,而恶来自后天习染,批判了程朱以善恶区分性气的二元论与变化气质说。在道德观上,黄百家回归到先秦孔孟仁说,在程颢识仁说基础上,继承刘、黄二人的道器、性情、仁爱合一论,主张于人性之本源(孝弟)处求仁,批判了程朱的性情、仁爱二元论。在修养工夫论上,黄百家在以心学为本的同时又折衷朱陆各派思想而会归于一,体现了清代浙东学派一本万殊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6.
泰州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代泰州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应,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自古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王艮、“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地质学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万民之忧乐     
《学习导报》2012,(19):32-32
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史晓风曾转赠了一套《黄宗羲全集》给温家宝总理。3月22日,温总理给史先生亲笔写了封回信:“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18.
万民之忧乐     
《新湘评论》2012,(19):32-32
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史晓风曾转赠了一套《黄宗羲全集》给温家宝总理。3月22日,温总理给史先生亲笔写了封回信:“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实践以人为本要探讨它所要遵循的原则,即要遵循科学化、全面化、实效化的“三化”原则,并分别对这三原则所包含的内容给予具体的阐述。三原则的关系即科学化是前提、全面化是基础、实效化是保证。在实践以人为本的过程中要深刻把握这三条原则,从而更好的实践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谈到农村的税费改革时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能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温总理的这个说法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民众,把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根本的政治决断力;更让人们看到了新领导人善于学习,能随时从学术界吸取治国安邦思想资料的政治家形象。 所谓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是说税费改革要防止出现历史上发生过的越改革农民负担越重的情况。“黄宗羲定律”这个概念,是我国当代史学家从明清时期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概括出来的。面对明朝无可挽救的败亡事实,黄宗羲从批判政治、官宦、军事、货币、赋税、土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