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壮侗语族同源词看语音的稳定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已知的语言里,任何一种民族语言它的词汇的构成,除了一些本民族语所特有的词和借词外,都有一定数量的与其他民族有渊源关系的“同源词”,这是语言历史发展的结果。台语也不例外。在台语的各个民族语言中也都有许多数量不等的同源词。这些同源词,有的可以看出它们跟本语族的所有语言都有渊源关系;有的只跟本语族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有渊源关系;有的除了跟本语族所有语言都有渊源关系外,还可以进一步看出它们跟汉语及其他语言也有渊源关系。我们把跟本语族所有语言都有渊源关系的词称为“语族同源词”。  相似文献   

2.
“指示代饲跟三身代词在来源上有密切的关系,多种语言里都有或显著或隐微的例证。法国人W·Bang就曾经注意到这个现象,他的结论是:初民先有指示的概念,后有三身的概念。第一身往往跟近指代词同源;远指代词又分较近较远两类,前者大多跟第二身相关,后者大多跟第三身相关。汉语只有第一身代词跟指示代词没有发生过关系。古代多借指示代词为第三身代词,如之原来是近指代词,其原来是中指(较近的远指)代词,彼原来是远指代词。”“………若字原来兼为第二身代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不过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关系。底下先考察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汉藏语丰富的量词中,关于动物类别的量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而其中的泛用量词“头’[tu]是一个分布十分广泛的词。本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个词的分布和来源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看出这个词发展演变传播的基本线索和汉藏语言内部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语和侗台语(下简称江台语)关系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一个多世纪前,欧洲学者就发现了汉台语之间的关系,18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斯克纳在他的《暹逻语和汉语》一书中指出,汉语官语、福建语和暹逻语之间存在着关系词,继他之后(90年代),另一个德国学者孔好古对汉台语的关系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认为汉语和侗台语有亲属关系。于是,他提出了“印度支那语族”的谱系划分。孔好古的观点得到了法国学者马伯乐和丹麦学者吴克德的赞同。其中,马伯乐还提出了三国以前汉语跟原始台语有密切关系的具体看法。汉台语同源说(下简称同源说)被欧洲学者一锤定音之后逐成至理名言而为世人所接受,当然也包括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5.
木子 《今日广西》2010,(19):51-52
跟婆婆处理好关系,也就是等于跟自己老公处理好关系。没有处理好婆家关系的女人,很少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把婆婆当上司对待,不失为一个巧妙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南开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汉藏语系研究理论和方法” 专题研讨会,于1995年12月3—6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藏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暨南大学、上海外语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16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国内外的著名语言学家马学良、刑公畹、喻世长、孙宏开、戴庆厦、胡坦、徐通锵、唐作藩、何九盈、王均、瞿霭堂等参加了讨论会。 这次会议不仅对我国汉藏语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论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也对我国汉藏语系研究领域出现的重大理论争论、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难点展开了讨论,同时对历史比较法、谱系分类法和语言构拟法等诸多方法在汉藏语系研究中的价值也进行评估。这次会议提交的主要论文有邢公畹的《汉藏语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罗美珍的《谈谈建立汉藏语系的一些认识问题》、盖兴之的《汉藏谱系语言学研究中的五大问题》、陈其光的《汉语语源设想》、石林的《汉藏语的全方位角度研究论》、宋金兰的《汉藏语研究中的系统方法》、戴庆厦的《汉藏语分  相似文献   

7.
季翊 《青年论坛》2014,(2):129-134
汉语中是否存在中缀,且就其粘附性、定位性、意义虚化的词缀特点的界定,在汉语语言学研究中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而许多为人们热议的汉语中缀,往往形成于口语或各种方言中,其中包括因字词重叠而产生的中缀.另一方面,在景颇语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语言现象——重叠现象,则需要产生个别中缀.毋庸置疑,这两种同源的汉藏语言在重叠产生中缀上的巧合,是非常有趣也很有探索价值的.对汉语和景颇语中因重叠产生中缀的比较研究,表明二者在固定性与必要性以及附带的语义和语法意义上存在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8.
自元朝开始,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理体系之中,后宏期①藏文文献中关于汉藏关系的大量记载,以无可争辩的史实证明了藏族在历史的演进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历史成员和现实成员这一事实。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中,所体现的藏族自身对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属领关系的认同,实际上也反映出藏族精英对藏族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所做出的光辉贡献的一种自我肯定。  相似文献   

9.
张潮(1650——?),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幽梦影》是他的一部笔记,记录了他本人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其中很多段落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但也有一些段落直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人生总是忙忙碌碌。至少对多数人来说  相似文献   

10.
晁珊珊 《小康》2014,(2):50-53
“我这个人就是每天爱做梦我就想着我是有钱人。刚来北京打工很穷,但我就觉得自己很富有。我做的每一件事儿.都是踏踏实实.随着自己的感觉去做。拿交朋友来说,哪怕你的资产上百亿,跟我交朋友就交朋友,我也会很平常去面对。—万块钱的也是我的朋友,交朋友跟钱没关系,跟真诚有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的道德之维--伦理学视野中的"经济人"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经济人 ,还是道德人 ,都只是人性的一面。人的道德行为不是全然非经济的绝对无私 ,道德没有一般地要求人们非功灭私 ,而首先达到的是行为的合宜与功效。同样 ,人的经济行为虽然根源于人的利己动机 ,但它与人的道德行为一样 ,也具有可交换的社会化特征。因此 ,作为理论抽象的经济人也有其道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五花爨弄"及其意义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花爨弄"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专有名词.关于"五花爨弄",近世学者研究已多而分歧亦多,至今仍然悬而未决.本文考订认为"五花爨弄"即南诏、大理之高级迎宾馆--五花楼内所表演的一种爨系乐舞,渊源于爨氏统治时期的"乐人幻戏"."五花爨弄"于北宋末传入内地后,不啻巨大地影响了中国戏曲的发展,且直接丰富了中国汉语言的表达.由此揭示,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文化影响是相互的,虽不排除内地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马林韬 《思想战线》2001,27(5):21-24
中国儒学的传统文化体系,在理论上应当区分为"文化价值的理念"和"历史表现形式"."仁学"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民本主义的思想、谐和执中的文化哲学和道德伦理的普遍性原则以及大同社会的理想主义表现,应是儒学文化体系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理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属于人类共有的文化思想遗产的最璀璨部分.但"新儒学"的思想家们对儒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同它历史表现形式的不同内容往往完全混淆.所以,对所谓"新儒学"必须持一定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日本的平成年代由最初的"平成景气"演化为"平成恐慌",不仅使日本遭受了沉重打击,对东亚乃至世界经济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平成恐慌"有其经济、金融、政治背景和原因.中国虽然与日本不同,但防止经济、金融、政治层面某些非健康因素的滋生及其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影响,同样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曾庆雨 《思想战线》2002,28(4):84-87
晚唐诗以“意”、“象”的不确定性带来了诗歌艺术的朦胧之美 ,开创了中国诗歌创作的另一境界。 2 0世纪初的新月诗在形式上与晚唐诗有极大不同 ,可诗的“境”、“意”的非一致性仍是主要的特征。 2 0世纪末的朦胧诗 ,更加努力加大“意”、“象”的这种距离感 ,以增加诗的多元和多层次性 ,更具有一种立体解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文化具有可比性。在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上,必须反对"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相对主义倾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不至于被全球化所淘汰,才可能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面貌立足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变迁:透视中国的“家庭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大型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家庭妇女"、即专门"料理家务"的女性群体的数量变化及其主要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料理家务"至今仍是中国部分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男女两性"料理家务"者有着本质不同、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伴随着社会变迁,中国的"家庭妇女"群体也在更新换代,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女性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料理家务"女性的城乡差异显著,但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家庭妇女"在当今中国社会是一个数量十分庞大的社会阶层,每七个成年女性中就有一人是"家庭妇女"。她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子女和社会,其特征和角色定位的变化折射着中国的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20.
“台湾人”群体对中国大陆的刻板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台湾已经形成"台湾人群体",而视大陆人为"他群",他们对大陆的刻板印象多是负面的,从而形成偏见与歧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探讨"台湾人群体"对大陆的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及其危害,并且针对现阶段两岸交流的情况,分析其对减少刻板印象的作用与局限,认为通过两岸群际沟通减少刻板印象,进而减少偏见与歧视需要经过相当长的过程,至于增强两岸认同,形成"两岸共同体"更需要走很长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