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经历了广泛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其对于城市本身、区域乃至国家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三大逻辑,即权力导向的政治逻辑,经济导向的发展逻辑以及公共服务导向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为以县改市为代表的城市增设、以撤县设区为代表的城市扩张和以市管县与省直管县为代表的市县隶属关系调整等策略,且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划调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公共服务具有显著影响。目前学界对此议题尚未形成足够的关注与系统的研究,未来相关研究应更加注重分析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适用条件、更为精细地界定其内涵、更加全面地评估其效果以及更多地关注政府等多元主体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静 《行政与法》2014,(3):32-36
城市增长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很多国家的很多城市中,城市增长被城市蔓延所取代,其原因就在于城市增长过程中呈现出诸多负面效应.为此,城市和城市中的居民付出了沉重的经济成本、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城市政府也面临着巨大的管理压力.为化解城市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美国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我国的城市增长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曾爱玲 《法制与社会》2012,(12):131-132
政府在进行国家管理活动时会利用政策来调整、组织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公共政策的实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后果。有了政策就必然要对政策进行评估。政策制定者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估活动,才能够准确判断某一项公共政策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政策的延续,革新和终结。因此公共政策评估对国家的管理活动非常重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希望能对以后的公共政策的评估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近期,一些地方在审计中发现,当前农村因行政区划调整、学校布局调整、企事业单位撤并、关停和改制破产等尚未确定土地使用人的土地成为空闲土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执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同时加大空闲土地的再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供求矛盾。笔者认为,要加强农村空闲土地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行政区划自古以来就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调节手段。中国的行政区划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城镇化的日趋深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平衡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同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专栏的三篇文章从经济绩效、资源配置以及尺度跃迁等角度对我国行政区划调整及政府迁移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其对经济发展、行政权力和空间治理的深远影响。行政区划调整不仅仅带来区域空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人民"一房难求"的现象促使房产市场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房产市场是一个多元素市场,国家房产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将对一二三线城市新房二手住宅的六个维度产生不同影响。本论文将对国五条进行梳理与解读,并结合北京、石家庄、邯郸等城市房产市场的行情走势,对国五条调控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该地区房价稳中有升的情况进行深入探讨,进而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为制定新一轮调控一二三线城市房市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行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省级建制调整为核心的行政区划改革是现阶段行政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置不够合理,存在诸多弊端,包括直辖市数量过少,发展水平悬殊,分布不平衡;省级行政区界犬牙交错,资源性矛盾突出,破坏经济区域完整性;城市辐射功能弱化,地区发展不平衡,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因此,应以优化地区布局和强化经济全方位辐射为基本思路,以增加省级行政区划数量、划小省级行政区划规模为中心,以增设直辖市、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为重点,并与市县脱钩、省县直辖、减少行政管理层次相配套,对现行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改革。由于省级区划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必然会带来复杂的利益重组和冲突,因此改革将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充分研究、科学论证,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论“强县扩权”的宪法空间——基于宪法文本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磊 《法治研究》2007,(8):3-11
在"强县扩权"政策先后成为诸多省份行政区划改革的强音之时,探究宪法为其预留的空间,有利于发掘这项政策的宪政价值。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沿革与法律更替,逐步肯定将辖县权仅授予"较大的市"的行政区划宪定格局。但伴随着"市管县"体制全面推广,辖县权几乎普及到所有的地级市,这使一些地区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宪法秩序留下了败笔。从这个角度看,"强县扩权"政策扮演了为行政区划纠偏,进而贯彻其宪定格局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区划的法律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社会转型,传统的以行政控制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行政区划制度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重新进行界定和功能定位,将其纳入法律调控的范畴。行政区划管理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如行政区划的设置主体与权限、行政区划的层级划分与等级、行政区划的设定标准、设置程序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等。对行政区划实行法律调控需要相应的立法保障,既要确立行政区划管理须遵循的法律精神,也需要建立法律调控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推进的省直管县体制对我国行政体制、行政区划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简化行政区划层级,为省直管县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需要省直管县;经济体制转轨为省直管县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被誉为"自由企业的大宪章"或"经济宪法",是各国维护自由而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促进创新、提高经济效率,并最终增进消费者福利的重要法律。反垄断政策,则是政府管理国家微观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制定和实施影响垄断和市场势力的政策,打击、遏制垄断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有序竞争,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率,增加消费者福利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美国对其反垄断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扩展了国内法的域外效力,打击了国家卡特尔、开展了国际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该政策对世界各国的反垄断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实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郁 《政府法制》2010,(21):12-15
行政区划,一个听起来熟悉但又不很明了的词汇。 按专业书籍的解释,行政区划就是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具体内容是:国家根据行政管理和政治统治的需要,遵循有关的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和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实行行政区域的分级划分和调整,将同家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系统,并在各个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13.
行政区划改革是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作为国家结构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行政区划是政府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是行政权力的空间配置,被视作国家治理形式和政府组织架构的空间投影。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及其带来的社会变迁,我国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呈现的新形势,深化行政区划改革成为必然要求。新时代的行政区划改革主要集中在推进“区界重组”、重启“撤县(镇)设市”和调整开发区与行政区关系三个领域,在系统总结汲取既往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基层行政区划调整为抓手,旨在理顺政府职能,协调权责关系,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制度,但同时提出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这两项改革措施貌似冲突,但却恰恰表明了国家政治权力的正确配置和司法权力真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宪法对行政区划体制的规定不可能十分详细,进一步的规定只能留给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区划等相关法律时,应遵守一定的宪法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区划改革时应有国家法律的授权。中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划的规定过于"硬性",在立宪技术上没有采取"法律保留",导致相关的宪法争议。  相似文献   

16.
余绪柏 《中国司法》2010,(12):55-58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对城市化的质量,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社会管理、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生活。因此,改造城中村是实现城市物质形态现代化、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现代化、改善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是盘活城市资产,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使城市资产升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引入公共自行车计划,但是对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却鲜有研究。论文从政府创新和政策扩散的理论视角,提出公共自行车计划的扩散受到城市自身公众压力、公共交通需求、政府意愿与能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等四组因素的影响。基于中国地级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述四组变量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共自行车计划在城市之间的扩散。无论是城市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如旅游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人均道路面积、行政级别等),还是城市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压力(如府际学习与竞争、下级政府促动和舆论宣传等),都对城市采用公共自行车计划产生了重要影响。论文还探讨了该研究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启示,并指出了未来值得研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家政策作为私法与公法之间的转轴规定于《民法通则》,是我国特有的做法。国家政策成为民法的非正式渊源经历了以国家政策为主导、国家政策和法律混合规制、以法律为主导的三个阶段;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国家政策均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影响;国家政策与公共政策、民事政策、经济政策、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等均有所差别,不能简单等同。国家政策在民事裁判中的定位依据是《民法通则》及法释[2009]14号,并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融入司法解释和工作指导意见,国家政策分别以显性和隐性的途径影响着民事案件审理的思路;在民事司法实践中,国家政策通过《民法通则》第6条介入民事活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法院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在市场经济已经确立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的法治中国,应谨慎适用《民法通则》第6条;在未来制定《民法典》时应取消国家政策在民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发展经历了横向和纵向发展的两大阶段,由于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在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后也产生了立法、法制化经济手段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对上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法律深化的动态T型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上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发展经历了横向和纵向发展的两大阶段,由于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在取得了一定成效之下也产生了立法、法制化经济手段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对上海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法律深化的动态T型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