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以社会关系的性质为主,以法律的调整方法为辅"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是违反逻辑的;经过分析,划分传统部门法的真正标准是"社会关系被法律调整之后所形成的权利义务之性质"。然而根据"权利义务之性质"的划分标准无法说明科技法的独立部门法地位;要确立科技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独立部门法地位,必须转换视角。在论证科技法应该并且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的基础上,认为科技法是对一国的法律体系按照社会生活领域标准划分的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它是与国际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军事法、教育法、体育法、卫生法等相并列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与资源法范畴若干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几个基本法学范畴的关系 ,即自然资源保护法、自然保护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之间的关系 ,以及环境与资源法和经济法之间的关系 ,明确环境与资源法的部门法范畴 ,以此提出完善我国环境与资源法法律体系的初步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限制到利益增进--环境资源法研究视角的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璐 《法学评论》2004,22(3):92-98
以法律责任为中心的环境资源法理论研究实质上是通过一方或多方的利益限制分摊环境资源破坏所形成的利益损耗 ,该研究思路制约了环境资源法多样化法律功能的形成与完善。环境资源法的研究视角应由利益限制向利益增进转换 ,以环境资源产业化为载体 ,通过利益的扩大供给 ,以利益的增加与促进来平衡与协调环境资源问题所致的多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论部门法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部门法的划分叶必丰一、部门法划分的价值本人曾经认为,对部门法的划分,即某些法律规范属于哪个部门法是无关紧要的,法对社会关系或利益关系的调整并不会因部门法的划分而改变或削弱,因而不愿参与这一领域的讨论。事实证明,这一认识是错误的,因为部门法的划分具有...  相似文献   

5.
影响环境资源法实施的障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佑海 《现代法学》2007,29(2):32-37
“十五规划”期间的环境资源状况说明,我国的环境资源法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当前环境法律法规实施不力的深层原因,在于开展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在短期内既不符合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也不符合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还在于立法工作中的部门利益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层面环境资源立法的质量。为了有效实施环境资源法,应当建立有利于环境资源法全面实施的机制,加强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并强化环境资源法律和有关法律的执法、司法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社会背景下,环境利益亟待纳入法律保障范围,以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若想实现对环境利益的全面保障,有赖于整个法律体系即宪法、环境法以及其他传统部门法的有效的分工、配合,其中环境法是以保障环境利益为其根本追求的独立的部门法。为法律所保障的环境利益分为"强保障环境利益"与"弱保障环境利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既要关注环境权利、环境权力以及相应的环境义务对"强保障环境利益"的保障,也要关注对"弱保障环境利益"保障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建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针对我国法律体系即是部门法体系的观点进行了评析 ,认为无论是在划分的标准、目的、原则上 ,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根本性缺陷 ;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原则 ,即权利的神圣性与权力制衡的对抗性辩证统一原则、公平与效益辩证统一原则和自由与秩序辩证统一原则 ,进而提出了以利益为标准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在宪法统领之下的国家法、社会法、家庭法和自治法四大部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环境资源法中的经济手段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当代环境资源法采用经济手段的历史根源和背景 ,阐述了环境资源法中经济手段的理论根据 ,介绍了外国和中国环境资源法中经济手段的种类和主要内容。文章认为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绿色革命的开展 ,将逐步促成一个以“生态人”为出发点 ,以兼顾环境、经济、社会效益为标准 ,以含有生态效益的经济杠杆为主要调节手段 ,以兼顾环境道德、环境价值和外部不经济性为特征的良性循环的环境资源市场。只有能够适应“生态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市场的经济手段 ,才是当代环境资源法所关注、采纳的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9.
姜爱茹 《法制与社会》2011,(36):256+276-256,276
要认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首先需要认识法律责任的划分标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将部门法性质作为划分法律责任的标准,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法,经济法律责任也不例外,既有其独特性,又具有复合性,既有传统的责任形式,又有新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解决经济法责任独立性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学界关于法律责任分类的标准与依据。不能把以责任的性质为标准和以责任所属的部门法为标准对责任的划分相混淆。经济法责任的独立在于其所属的部门法的独立性 ,即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的独立 ,而不在于经济法责任的具体形式的独立。  相似文献   

11.
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民事侵权责任以无过错为一般归责原则。如何预置相应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通过决定败诉风险的承担者 ,将利益和不利益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有效且合理的分配 ,以确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是保护环境民事权利的关键所在。环境民事诉讼从保护原告人的利益出发 ,需要为受害人特别设定证明标准 ,该标准并非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 ,而应当是低于民事证据法上的一般盖然性的特殊标准。在此思想指导下 ,围绕降低受害人证明负担的目标来进行举证责任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12.
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促使以应对现代环境危机为历史使命的现代环境法从个体主义走向整体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环境法对“生态整体主义”的全盘接受。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在环境法上只能体现为人类整体的利益,意味着人类个体应当负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义务和责任。当然,环境法对人类整体的利益保护并不意味其要杜绝与消灭人类个体的利益,而是要对其进行约束和限制。在人类个体利益仍居主导地位而人类整体利益观念尚未形成的当今时代,现代环境法制的健全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3.
凌斌 《中国法学》2012,(6):5-25
法律经济学上的"卡-梅框架",是从法益保护的效果模式出发,对法律规则做出的一个类型划分。其原初结构是以法益的转移自由和定价意愿为标准划分的"财产规则"、"责任规则"和"禁易规则"。通过引入法益的初始归属和限价方式两个新的划分标准,可以增添"管制规则"和"无为规则"两个新的类型,扩展和重构"卡-梅框架"的救济分类和规则结构。这五类规则构成了法律经济学上可供选择的一个"规则菜单"。一个社会在特定领域的规则选择,对应着国家权力干涉社会生活的不同程度,体现了法律背后的观念变化和权力博弈。对于法律救济规则分类与效率比较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中国现行法律的学术理解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先天缺少法律基石和理论依据的环境法来说,它的研究方法有必要运用法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定理、分析工具和标准研究分析生态环境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环境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经济规律、价值规律等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发挥引导作用,为制定环境保护方针、技术经济政策、环境规划提供理论根据。对环保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即以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审视环境问题,运用经济手段和方法进行环境管理,研究环境措施的经济效果,为制定最佳环保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flicts of international law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 labeling and explains possible methods to harmonize these conflicts. One way is to interpret the treati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Biodiversity Conven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CJ); the other way is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mo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treaties, such as WTO, Biodiversity Convention, 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 (CAC),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ILC), and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These methods cannot form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n GM food labeling accepted by most countries. The difficulties with this issue concerned illustrate that GM food labeling shows off conflicts between trade law and environmental law, which lead to legal chaos that is faced with uncertainty of technology, frag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diversity of domestic law, and complexity of national interests on environmental labeling and process labeling.  相似文献   

16.
冯洁语 《法学研究》2020,(2):169-189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涉及私法与公法的协动。从比较法来看,私法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的作用有两种解释路径:一是依托既有权利(如所有权、健康权等)受侵害,扩张损害概念,从责任范围层面涵盖生态利益;二是创设环境权或环境秩序权,从责任成立层面涵盖生态利益。两种进路的背后反映了对于公私法关系的不同认识,前者认为公法、私法并行救济,后者则认为私法救济优先。我国环境法学说传统上采第二种进路,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和“民法典草案”则有采扩张损害概念的整合进路的趋势。我国目前立法与司法实践仍存在体系上的龃龉。应当贯彻扩张损害的思路,在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在责任范围中考虑生态利益。在不构成侵权的情况下,具体考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能否类推适用民法的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行政诉讼法中以"法律利益"作为撤销诉讼原告资格的标准,但由于"法律利益"概念的不确定性,在学说及判例中存在着法律上保护利益说与值得保护利益说两种解释方法的对立。为扩大原告资格的范围,并防止法官过度的自由裁量,2004年6月日本《行政事件诉讼法》修改时采用了两种学说的折衷方案,即为"法律利益"标准的判断设置了四项必须考虑的要素,由法官依据该四项考虑要素来判断是否具有"法律利益"。  相似文献   

18.
建立完善的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制,不仅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履行国际可持续发展公约的国内法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就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与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问题、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中的“超国民待遇”问题、涉外可持续发展行政法律关系的法律救济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公来参与环境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救济即无权利是法治的最高信条之一,如果环境公共利益不能通过诉讼得到救济,环境个体利益就很难实现。中国民事诉讼要求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造成了制度上的障碍。如何跨越这一障碍,探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有效途径,明确人民检察院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职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楚道文 《政法论丛》2012,(5):109-116
海洋生态损害属于环境利益的损害,具体包括海洋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以及海洋环境质量与价值的减损等。我国法律规定了海洋生态损害的范围、评估规范及证明责任的分担,但在权利主张主体和责任承担方式方面存在不足。我们应着力突出环境公益诉讼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并着手建立我国生态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