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理论月刊》2006,(3):33-35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建设以法治文明为特点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有多种,民主和法治发展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和法治文明相辅相成。不仅和谐社会的制度取决于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且和谐社会的制度运行也离不开法治文明的保障。同时,和谐社会又是法治文明的旗帜。如果只有法治的发展,没有社会和谐的进步,这种法治就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可靠的。作为我国法治文明目标的和谐社会,是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和谐社会。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要把法治文明和社会和谐相结合,并通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展示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美和壮丽。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运用法律等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和谐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即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谐社会必然是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和谐社会与法治为主题,从中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及和谐社会内涵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改善的社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对法制的要求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四个方面做了系统深刻生动精辟的阐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辽宁提供了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但我国的法治文化却严重缺失,在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同时,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适应和谐社会构建需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这充分说明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昭示着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谐社  相似文献   

11.
牟艳娟 《传承》2008,(16):28-29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因为和谐社会的秩序与建设都需要法律加以引导与保护。但是,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重困难,也对法律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加大法律教育与宣传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肖陆平  贺志明 《传承》2008,(2):50-51
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目的,是法治的更高发展阶段,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手段。和谐社会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刘明华 《前沿》2010,(1):45-47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理想社会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目标。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设立了目标。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精神的张扬,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作为其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上日程,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向前继续推进,为社会全面发展, 国家不断繁荣,民族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对法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是法治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与保障.因为和谐社会的秩序与建设都需要法律加以引导与保护.但是,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重重困难,也对法律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加大法律教育与宣传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法治”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是新时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目的,是法治的更高发展阶段,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手段.和谐社会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9.
洪振华  ;唐光怀 《求索》2008,(6):62-63
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拥有良好的化解矛盾冲突机制的社会。而这套机制必然要以法治来支撑。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同一性,表现为价值追求的同质性,建设过程的同步性,目标和手段的一致性;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表现为法治是创造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法治是社会和谐运行的重要保障,法治是司法和谐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