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中东剧变后,部分政权更替国家相继启动从威权政体到民主政体的政治转型。然而,中东政治转型至今依然步履艰难,"民主化"失败迹象明显。其根源在于民主药方与中东地区面临的问题之间存在巨大错位:中东需要真正的革命,但"民主化"不仅难以实现彻底变革的诉求,反而会使其偏离变革方向;阿拉伯国家需要强大的政府,但分权制衡只会导致中央权威弱化;政治制度变革脱离中东地区国家国情,最终引发水土不服。在可见的未来,中东政治转型仍将曲折前行。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中东局势演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东局势动荡其实是中东国家迫切需要的政治和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对地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被再次分化和削弱。旧的秩序被打破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时代挑战。西方试图将中东变革引入所谓民主化轨道,未来中东地区有可能形成多元政治架构,但其过程漫长,且中东各国政治进程的发展难以摆脱本地区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我们应将美国西方的介入置于当前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世界政治、经济权势向非西方国家转移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中东动荡短期内会分散美国关注重点,但不会改变其从中东总体收缩的态势,更不会动摇其战略东移步伐。  相似文献   

3.
美国"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卢陵 《西亚非洲》2003,45(4):22-26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的中东战略正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适应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 ,美国根据中东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推出了“改造中东”的战略构想 ,把促进中东民主化、推广美式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作为其中东政策的基本目标 ,力求实现反恐与谋霸双赢 ,建立美国统治下的稳定、民主和繁荣的中东。“改造中东”战略将对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产生持久冲击 ,并对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地区格局、大国在中东的利益分配带来深远影响。但伊拉克战后问题、伊斯兰主义因素、反恐等问题也会对美国的新战略提出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东变局持续一年多来,地区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剧烈的群体性动荡局面有所缓和,地区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中东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整体方向和最终成败。地区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中东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中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中东外交要拓展思路,着眼未来,主动谋局,塑造有利环境,提升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2011年中东剧变使地区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中东转型国家内部变革进程更趋复杂,结构性难题日趋凸显;地区力量日趋失衡,地区力量格局呈现“无极化”态势;中东剧变使美国在中东面临新的困境.长远看,中东格局仍在转型之中.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中东政策的非理性正在破坏它已维持数十年的同盟关系 ,正在更大范围内激起对美国的仇视与不满 ,美国的政策还使中东所有的合法政府感到无所适从 ,甚至危机四伏。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正在酝酿新的变化 ,一些国家的政策及行为模式也将面临调整。一场新的动乱正在中东地区生成 ,由于这场动乱由美国直接导演 ,而且美国自己也深陷其中 ,因此 ,这场动乱很可能成为美国霸权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亚太和中东是美国两个战略重点关注地区。奥巴马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坚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同时对中东政策进行了调整,旨在统筹美国亚太战略和中东战略间关系,改变在中东的被动局面,实现其"稳定中东,着力亚太"的战略目标。基于中东长期动荡、地区格局孕育深刻变化的现实,奥巴马强化对中东地区各派势力的影响,力图在中东政治新格局形成中起主导作用。在巴以争端、叙利亚危机和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为防止形势失控,加大外交投入,争取有所建树为自身留下历史遗产。然而,由于美国实力衰落和影响力下降,其难改霸权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中东政策面临一系列严重困境。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9日,在美国佐治亚州海岛召开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推出了由美国所主导的以推动伊斯兰国家政治变革为目标的"大中东倡议"(the Great Middle East Initia-tive)。也许新的改革建议在很多方面接纳了欧洲和中东国家的意见,强调了对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地区稳定的重视;也许是8国集团的声明特别表达了对中东地区文化特性和各国差异性的尊重,主张中东的变革应基于内部的需求与动力,"变化不应也不能从外部施加"。总之,与2月份阿拉伯语报纸《生活报》(al-Hayat)首次独家报道"大中东倡议"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同,此次各国的媒体和评论界似乎比较平静地接受了美国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2日,布什发表的国情咨文显示,中东地区将继续成为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未来4年,美国对中东政策所失将远大于所得,美国在推进中东“民主改革”、武力对付个别国家、推动巴以和谈以及控制伊拉克局势等方面,都面临重重挑战和困难。从近几年中东局势可以看出,美国本可以采用非战争手段在中东达到它的诸多战略目标,但布什政府班底却选择了不恰当的战争方式。美国的实力受损,甚至可能将引发一段时期内美国国力的衰落,其中东政策确有些易放难收  相似文献   

10.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1.

Charles D. Smith, Palestine and the Arab‐Israeli Conflict, third edition.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6. Pp.xx + 358, maps, index, chronology, biblio, notes. £14.99 (paper). ISBN 0–312–12817–7 (cloth); ‐09649–6 (paper).

Edgar O'Ballance, The Palestinian Intifada.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8. Pp.xxii + 252, maps, index, chronology, biblio. £42.50. ISBN 0–312–21172–4.

Edgar O'Ballance, Islamic Fundamentalist Terrorism 1979–95. Basingstoke: Macmillan, 1997. Pp.xx + 228, index, chronology, biblio. £42.50. ISBN 0–333–65472–2.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多点地区冲突同时爆发,互相呼应,互相影响;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消长变化。政治伊斯兰势力上升,传统大国地位下降;美国对中东新战略严重受挫。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热点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其中伊拉克政局的走向将对未来中东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政权之间对权力与影响力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地区内激进势力将更趋活跃,极端思潮蔓延,并有向地区外扩展的趋势。同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难以完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使命。国际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分别面临新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对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Obama's Middle East policy comes to its epilogue with the end of his 8-year White House tenancy.An aspirational speech in Cairo in 2009 and the shrinkage of US military in the Middle East in 2017 are the bookends to a shelf of events and decisions that are already being parsed and judged by historians and foreign relations experts.Bringing democracy to the Middle East is no longer a major US goal.When measured against the Pivot to Asia-Pacific and a potential pro-Russia foreign policy under Republican President Donald Trump,the Middle East is now seated as a second violin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相似文献   

14.
The Middle East, one of the most turbulent regions in the world, has embarked on another round of chaos since America waged the Iraq war in 2003, new players vying to fill the power vacuum, entrenched hatred multiplying with new wounds. Ecstasy turned into agony as Americans watched the war unfold. U.S. think tank researchers and politicians, reflecting on the war and U.S. Middle East policy, urged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to adjust the policy and break the strategic impasse. Under grave pressure from home and abroad, the White House finally began to respond.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e year 2007 witnessed the most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shift of U.S. Middle East policy in recent years and a drastic return of realism in America's foreign policy. These policy changes rippled in the Middle East, precipitating policy changes of other power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opolitical landscape. The Middle East, as we can see, is heading toward a new age of pain and growth.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政府中东政策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月4日,奥巴马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演讲,宣布将揭开美国与穆斯林世界关系"新开端",同时勾勒出美新政府的中东政策雏形.与其前任在中东政策上的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相比,奥巴马中东政策则呈现出现实主义倾向,强调接触与合作,以修复美在中东地区的形象为目标.奥巴马中东政策能否经受住检验,要看其如何具体实施,还取决于奥巴马政府有无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去突破相关障碍.  相似文献   

16.
2004年的中东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一年,美国继续推动既定的大中东战略,伊战后遗症日益显现,中东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整合的新时期。地区和平与民主改革已成为中东国家面临的突出挑战。一、伊拉克动乱与重建同步发展美对伊战争已过去20个月,但伊境内的反美武装抵抗和恐怖暴力袭击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局部地区不断激化,致使伊拉克一直难以摆脱战后乱局的困扰。与此同时,在美国十几万驻军的镇守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伊拉克重建也取得明显进展。一年来,伊拉克呈现出动乱与重建同步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伊战结束以来,伊境内安全局势始终未有明显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是中东欧国家①值得记住的一年,首先它是“大选年”,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选举或领导人更迭,而巴尔干国家特别是科索沃地区仍有安全隐患。其次它是“增长年”,多数国家经济都有所增长。第三它是“入盟”年,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首批候选国加入欧盟,标志着这部分国家完成自身的转型历程,实现了自柏林墙倒塌、苏东剧变后又一次重大转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一2004年,中东欧许多国家因选举或政府提前下台而领导人更换频繁,党派斗争激烈并直接导致部分国家政府倒台。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波黑的国家前景和科索…  相似文献   

18.
Th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are profound. In 500 B. C, the world-famous Silk Road was built. In 700 B. C, there were two great empires on the Asian Continent.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冷战后中东局势最为动荡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朗核危机、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以及美国民主改造中东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中东“动荡图”。一、伊拉克陷入战后“乱局” ,重建步履维艰   2 0 0 3年 3月 2 0日 ,布什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准备 ,终于发动对伊战争。到 5月 1日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 ,这场持续 4 2天的战争 ,实现了美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但战后伊拉克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反局势较战前更为混乱 ,美军陷入遭受暴…  相似文献   

20.
土耳其新中东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埃尔多安政府执政以来,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新中东政策尤为引人关注。埃尔多安政府一改此前土耳其不介入中东事务的立场,积极改善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充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调解者。同时,土耳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则出现了裂痕。但是,埃尔多安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并不意味着土耳其外交战略重心的东移,而是对此前一边倒的亲西方战略的修正,旨在更有效地维护土耳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