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积极推进政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和规律,选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正确路径,着力加强政治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田会海 《传承》2008,(20):8-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中国人民在改造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积极的政治成果,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体现。本文拟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涵义、基本特点以及建设的有效途径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指我国社会内部各种社会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本文认为,从政治关系层面分析,和谐社会包含政治关系和谐之意,政治关系和谐则是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方面和谐的统一。和谐的政治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中国人民在改造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取得的积极的政治成果,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体现.本文拟就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涵义、基本特点以及建设的有效途径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豹 《长江论坛》2011,(2):7-1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属性在观念形态上的集中反映,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目的性与工具性、一元性与多元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普世性与特殊性。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提出,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创新,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把握其内涵和特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谋求构建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中,常州纺织围资公司党委,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企业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通过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治和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政治和谐是当前我国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一种完善的政治生活状态,现代政治和谐应当具有宽容的精神品格、人本的价值关怀、正义的伦理基准、法治的政治秩序等四大特征;至少应当包括政治权力和谐、政治制度和谐、政治关系和谐、政治文化和谐、政治秩序和谐等五项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和谐,要依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其提供前提保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其奠定物质基础,凭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其输送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林光汉 《前沿》2012,(16):2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融合了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在实践中显示巨大威力,得到人民的广泛认同,公民文化不断扩展,由革命性的政治心态转向建设性的政治心态.但是,目前的政治文化不太和谐.文章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应该关注的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9.
熊琴 《桂海论丛》2011,27(1):23-2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济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以人为本,指导经济和谐;在政治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民主法治,指导政治和谐;在文化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和谐共生,指导文化和谐;在社会维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公平正义,指导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一、和谐社会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构建的和谐社会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伟大工程。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体中,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努力争取外部环境的和谐;既要促进区域的和谐,又要维护各民族的和谐;既要注重微观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又要促进宏观整体社会运行机制的和谐;既要经济、政治、文化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和谐。总而言…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凸显了警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警察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警察职能的发挥、警察权的行使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其中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民主政治建设与警察及警察权的行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警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促进和保障力量;建立法治型警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本文结合我院实际,从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认为构建我院和谐校园应把握四个问题,即:思想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基础,健全民主制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条件,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内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多党合作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党合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而且,它在适合中国国情、推进民主政治、强化一元意识形态、整合各方面利益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参政议政功能,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发挥服务功能,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发挥协调关系功能,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发挥团结教育功能,促进社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罗树杰 《桂海论丛》2012,28(2):98-101
民族互信是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良好的民族互信关系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文化特征。民族互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公民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和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的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有效举措,扩大和完善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本体论基础;“类生存原则”、“个体性生存原则”以及“共生性生存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9.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06,22(5):62-64
加强利益协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广西,必定是一个利益协调、公平公正的广西。加强利益协调,构建和谐广西,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加快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生 《桂海论丛》2008,24(1):15-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深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必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解决好发展成果的合理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