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传统观点认为,地方经济或财政实力决定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公民参与、社会组织、信息沟通、电子政务技术等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更具影响力。在公共治理理论框架下,本文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综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彭旻 《中国民政》2023,(13):26-2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是由民政部门承担主要供给责任,同时引导市场主体、公益性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补充供给,面向民政服务对象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殡葬等基本社会服务。近年来,贵州省民政系统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持续提升民政领域公共服务水平,成效显著。民政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实现了“应兜尽兜、应保尽保”,民政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叶雷  宋连青 《前沿》2012,(22):115-117
在我国,社区作为公益性养老的途径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社区发育程度不高和政府政策供给不足的双重矛盾.片面追求市场化、制度化程度低、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社区能力不足的矛盾,难以提升公益化养老的品质.比较国外经验,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是:完善社区养老的制度与政策、增强社区归属感、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成员”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体系、实行政策倾斜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质量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如何客观准确地分析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并对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方式进行规范、改进和约束,以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是理论界与实践界需要研究的重大而迫切的课题。在详细分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四个阶段(计划、甄选、实施、评价)所面临风险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意识、机制、能力、氛围四个方面的对策举措,即增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管理意识、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风险防范能力、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和培育和提高社会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胜章 《思想战线》2006,32(4):49-53
提高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落实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完善政府公共财政体制,重新调整政府间公共服务事权财权划分,建立与完善以社会化为目标的多中心治理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是保障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核心因子,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关键性环节,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软设施。总体上我国中部地区县域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还处在虚弱阶段,提升县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需要在法治、开放、以民为本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政府组织主导、社会性企业与非政府组织及公民积极参与的三维场景。  相似文献   

7.
在PPP模式中,地方政府要扮演好决策者、合作者、监管者、公共利益代表等多元角色,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在角色扮演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为纠正偏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地方政府应促进观念转变,理顺相关制度安排,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扩大公众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8.
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就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通过建立多元主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规范化的制度要求约束公共服务供给行为,从而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绩效。  相似文献   

9.
基于善治理论视界,政府与社会合作提供公共物品是必要的、可行的,可以有效应对我国公益性公共物品政府供给不足和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发展的双重困境。其中,政府管理创新尤为重要,信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治理资源,政府应对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给予相当大的信任度,改审批制为备案制;政府需要对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的发展做出规划、提供资助、专业指导和培训和服务,以促进其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任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表现,体现为公民在理性选择中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的认可。当代中国社会中地方政府的信任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主要与利益多元、理性公民、风险社会等因素相关。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信任指数与政府公共服务的绩效是正相关的,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表现越优良,获得的信任指数会越高。当前,地方政府在现实行为中,并没有很好地执行新公共服务的理念,出现一些行为背离现象。基于新公共服务的视角,提升当前地方政府信任指数的路径主要有: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培育理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建立及时有效的回应机制;强化行政责任与民众监督力度;公共服务或产品供给人民导向化;坚持公共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中重要的制度创新,对减轻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负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对城市基层政府的财政支持弱化、政治压力强化以及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公共需求之间契合失衡,是我国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现实动因。目前,我国城市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依然存在公共服务购买的数量有限、购买的流程欠规范、对社会组织的培育不足、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和保障等问题,这是我们在进行城市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未来策略设计时,应着重加以考虑的。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还存在多元主体协同难、治理资源整合难、工作观念转变难、公开机制建设难等问题。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同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到治理中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以项目为主体的供给方式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之一,它能有效调动政府、市场与乡村社会的参与力量。以主体互动视角去探究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的有效性可以发现,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互动、地方政府与农村的资源互动、承包商与农村村庄的行动者互动,项目制供给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性供给的助推作用。但即便如此,项目制在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同时,亦引致农村社会内生化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自国 《重庆行政》2017,(4):38-39
<正>在全面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背景之下,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成为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的有益尝试。与此同时,对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管存在着诸多挑战,诸如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方式滞后、监管力度不足等。破解"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政府购买服务面临的监管难题,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度,成为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30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就,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体制、机制障碍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政府公共服务职责体系,深化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绩效;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规模急速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国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已突破70万家。然而,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务中,存在着社会组织业务结构与政府购买需求结构不匹配、服务意识不强、整体承接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有效培育社会组织,提升社会组织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政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开始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这一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市场化不足与市场化过度并存,国有资产流失、腐败现象滋生,非营利组织匮乏、公益性服务异化的困境。造成目前困境的成因有许多,其中政府职能转型尚未完成和政府制度供给严重缺乏是最主要的原因。要走出目前的困境,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需要政府在体制保障、制度供给和培育社会力量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德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中,德国属于温和型国家,其地方改革的原则策略选择与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某些相似特征,即以法治为核心、以政府能力提升为目标、多价值平衡及公民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在改革内容上,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包括机构精简(含组织流程再造)和地方政府区划改革,机制创新包括公共服务提供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公共物品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体制改革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和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而机制创新的直接价值取向则是创设一种新的治理文化,最大限度地动员市场和第三部门参与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生产,让地方政府"瘦身",实现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摒弃经济建设型政府和管制型政府是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由此决定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必须承担直接供给与社会管理的责任,同时重视第三部门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地位,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就是通过公共供给的政府化与社会化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转型。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耦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从培育政府与社会组织"伙伴关系"、完善评估体系、在公民社会中自我完善、以公益创投补短板、实现精准化培育等方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为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