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非法经营罪是97年刑法修订后变化最多的罪名,也是最难准确理解、适用的罪名之一。本文从非法经营罪的 立法缺陷和司法操作方面对非法经营罪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司法操作以及立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博雅  郑雪 《人民论坛》2021,(2):99-101
当前我国非法经营罪的刑事立法对客观行为的罪状描述采用列举和兜底条款相结合的方式,但是这种模式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弊端,即非法经营罪在司法解释层面和司法实践层面都呈现出明显的扩张化趋势,与非法经营罪的立法旨意渐行渐远,逐渐违背罪刑法定原则。非法经营罪的司法适用需要在保持刑法谦抑性的基础上对本罪的扩张进行合理地限制。  相似文献   

3.
非法经营罪是由1979年颁布的《刑法》规定的投机倒把罪分解而来,并且被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章节,其第四项规定的"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即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条款。其表述涵盖广泛,从而使它在避免刑罚处罚空隙、充分发挥刑法的保护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确地采纳法律解释的方法规范兜底条款的司法适用,是协调兜底条款社会防卫和人权保障机能的必要途径。笔者在本文中,将结合一起亲身经办的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案件,对该条款的理论内涵及司法适用问题发表一些学理见解。  相似文献   

4.
非法经营罪,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刑法学理论界和刑事司法实践关注的个罪。判断非法经营罪是否符合明确性原则的要求,不仅要从奉罪刑法定原则为圭皋的中国刑事立法本体出发,还应把作为法定犯的非法经营罪特质、相关司法解释、其他国家规定、审判实践等因素纳入考察范围。通过司法数据统计和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学界对非法经营罪的批评有失偏颇,至少在司法适用过程中,排除具体审判实践的差异,非法经营罪规范本身并不存在违反明确性原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法经营罪自设立以来,司法解释对其进行过数次扩张,实践中绕过该罪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而直接以非法经营罪定罪的案例层出不穷,非法经营罪堵截条款的防线有被突破的嫌疑。近期,司法解释将有偿删帖发帖行为规定为非法经营罪,这一方面不符合非法经营罪的罪质特征,另一方面也违背了刑法体系解释的解释原理。通过不断扩充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来规制实践中花样翻新的违法经营行为,这使得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基因愈发明显,非法经营罪的口袋化趋势急需遏制。  相似文献   

6.
董策 《公安研究》2023,(2):64-69
非法经营成品油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在司法实践中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对非法经营成品油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司法判例中还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对于未经许可经营危化品类的成品油,既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又具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现实危险,同时触犯了危险作业罪与非法经营罪,系想象竞合择一重,以非法经营罪论处。  相似文献   

7.
非法经营罪是我国《刑法》中破坏市场经济罪中的一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客观方面也不断发展。重新梳理非法经营罪的客观方面,对于明确界定罪与非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法经营食盐入罪,是一个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它经历了从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从重罪轻刑到刑罚相当再到以轻刑为主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盐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非法经营食盐入罪问题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刑法设置非法经营罪以来,对非法经营罪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的学理解释到全面深入研究的发展过程。学界对非法经营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法经营罪的界定、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以及其设置的合理性等问题上。其研究成果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中国典当第一案”的湖北联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谊公司”)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致多名高管被刑拘。,本案在历经长达20多个月的审理后于2013年12月29日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结果不是起诉时的非法经营罪,直接改判为高利转贷罪,被告人不服该判决,上诉至湖北省高院。然而,令人’凉诧的是二审还未开庭,数亿查扣款已去向不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罗钢 《理论月刊》2014,(5):102-105
城市违法建设出售行为是目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对此,地方司法实践有扩张适用非法经营罪的冲动和趋势。若深度解读非法经营罪相关司法解释的价值倾向,尊重司法解释演进中所形成的传统,结合情节犯中蕴育的刑法谦抑性原则,则可由此判断城市违法建设出售行为不宜作为犯罪处理。即使司法实践中遇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定罪处理,也必须按照司法解释中的双重审慎原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某一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必须先判断其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并且这一国家规定是指明确此种行为可构成犯罪并需要承担相应刑罚后果的禁止性规定。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仅将发放高利贷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发放高利贷不符合非法经营罪之“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要件。此外,如果将发放高利贷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将导致其与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间在法定刑设置上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买卖”作为普通用语包括买和卖两个方面的含义,但对于刑法中“买卖”的含义要结合犯罪类型的本质以及刑法规范的目的予以确定,不同刑法条文中“买卖”的含义也不一定相同.非法经营罪在客观方面是一种经营行为,主观上以营利为目的,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买卖外汇”也必须被解释为是一种经营行为.非法买汇自用行为虽然破坏了国家对外汇的管理制度,但其没有营利的目的,不是经营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  相似文献   

14.
罗朝辉 《湖湘论坛》2003,16(4):66-67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的主体为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国有企业是指资产全部为国有的企业 ,国有公司包括资产全部为国有以及国家绝对控股的公司。公司的董事是指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和一般的董事 ,不包括监事、独立董事 ,国有公司、企业的部门经理、副经理、项目经理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必须发生在董事、经理任职期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非法经营罪的特征分析入手,对该罪的认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于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做出正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论非法经营罪的现实冲突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现行刑事法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个体权利保障及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等方面的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这主要是因为该罪第(四)项空白罪状的表述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司法者的自由解释,并进而使该罪演变为一个口袋罪。结合我国的刑法现实和司法现状,应有针对性地对非法经营罪的法律规定作适时必要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高利贷引发刑事犯罪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利放贷行为,容易引发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经营罪、非法拘禁罪以及赌博等刑事犯罪。治理高利贷引发的犯罪,既要承认高利贷本身的非罪性质,也要重视高利贷容易引发刑事犯罪的特性;要完善法律规范,解决法律冲突;加大打击力度,执法从严;加大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统计局海南省企业调查队在2005年初对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现状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非公有经济企业的从业人员总体呈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全体从业人员中低学历人数多,高学历的人数少;有技能的多,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少;在其他人员中,普通人员多,高级工以上人员少。从整体上看,海南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小、素质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长期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不被主流意识所认同,少有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就业;企业发展程度不高,缺乏适用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硬环境和条件,存在重使…  相似文献   

19.
高利贷以是否具备经营性,可以区分为民间借贷型高利贷和营业型高利贷。民间借贷型高利贷是契约自由精神的体现,是双方自愿、合法的选择,宜以民法进行规制;营业型高利贷,背离民间借贷的本质属性,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及刑事可罚性,无论是依同质性解释还是目的解释的路径,均符合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要求。《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入罪的类型属营业型高利贷,其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契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根本要领。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对于非法收购、倒卖及走私黄金的非法经营行为,两院两部于1987年6月发出了《关于严厉打击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的通知》,把数额大小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但是,修改后的刑法,对于非法经营罪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数额标准,缺乏司法依据。1997年以来我县查获了一批非法经营黄金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呈请批准逮捕时,检察机关均以“非法经营数额较小,不以犯罪论处”或“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为由,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请问,1987年两院两部《关于严厉打击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的通知》是否仍可以作为非法经营罪的司法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