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杨君  曹锦清 《长白学刊》2013,(5):133-138
基于对皖南D村的驻村调研,以社会变迁为背景,从家本位思想、人生意义与代际责任失衡三个方面分析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发现: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经历了一个从家本位思想到个体化的过程;当前农民的生活意义从一种可以“过日子”的逻辑转变为如何“过好日子”;他们不再守候着那一套传统归属伦理.而是追求每个家庭努力把日子过好。这是农民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和理性选择的结果。而观念的转变是国家宏观政策、村庄性质和现代性观念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孙玉娟 《中国发展》2007,7(1):23-26
节约既有深远和深刻的理性根源,也具有广泛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从传统理性和时代精神这两个角度对节约和节约型社会进行解读阐释,绝不单纯指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领域。节约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传统理性的回归,也是现代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更是一种崭新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逐渐形成的过程,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4):53-53
王道勇在2014年3月3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现代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合作。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出现了三种社会合作形式:自发性社会合作是人类基于情感和共同生活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原初性合作;自觉性社会合作是人类基于理性判断和自利目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现代社会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4.
陈岱云  武卫华 《求索》2008,(11):58-62
人口的观念取决于社会的存在,社会的存在反作用于人的意识观念。人口生育观念是生育文化的一部分。人口的生育观念正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在变化、提升。从而使人口的生育由自然到理性的控制,使人口的发展由无计划到有计划以至于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人口生育观念在嬗变过程中,是随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自觉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的“诱导性自发转变”内生型的理论;但是有的是在社会、政府施加一定影响力的情况下而理性的克服自己的思想障碍而不情愿的变化,这就是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的外生型“政策性转变理论”或“超前型(超经济发展)的诱导转变”。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的嬗变主要的是属于后者,中国的人口转变就是在后一种情况下而实现的。所以说,中国的人口转变的低生育水平的稳定,新的生育观念的稳固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对策,因此,当今中国人口转变之后要适时研究调整人口政策,适应促进新时期的人口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法治观念要素的历史演进中,宗教社会观念为法治社会开启了信仰命题,契约社会观念提供了法治社会的理性命题。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社会观念的和谐命题日益成为可能。和谐理念是对法治的信仰危机、理性的工具化及风险社会等社会现实的反思性认定中不断形成的法治理念要素。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法律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其一,厘清社会事实,即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的事实和社会主体有限理性的社会事实;其二,建立哲学基础,即成本收益分析的哲学基础在于以信赖专家为导向的科学主义;其三,提供操作方案,即把成本收益分析运用到风险法律规制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陈学明、罗骞在《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撰文认为,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历史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它既摒弃了对人类发展虚无主义式的否定,也扬弃了现代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主义和以物为尺度的异化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8.
何平  杨仁忠 《求索》2007,(9):122-124
市民社会观念作为人们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的理论问题,总是人们对自己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理论反映。在马克思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的西方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市民社会的文化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于是,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题域就由原来主要从经济意义上规定市民社会转换为主要从文化意义上来规定,即由把市民社会看作主要是经济活动领域转换到文化批判领域,看作是一个建构公共理性和生成公共伦理的社会空间。这不仅标志着市民社会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也决定了这一转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两个维度:道德的理想本质与现实本质。道德就其理想本质来说,是一种服从和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追求;而就其现实本质来说,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两者的辩证统一为我们思考道德问题上的人性论与社会论、理性论与经验论、绝对论与相对论、德性论与规范论、义务论与功利论等一系列重要关系提供了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信仰的重建必须以公民社会的价值观念为基础。市民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公民社会的基本概念、社会结构模型与公民的基本价值观念。理性作为建构现代公民社会以及公民价值观的核心观念,在重塑现代价值与继承传统信仰之间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11.
谢耘耕 《理论月刊》2001,(12):27-28
报告文学的理性精神表现在它的社会批判功能上。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在社会批判功能的发挥方面也经过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报告文学的社会批判性质及其是否具备了同生共存的政论色彩始终是甄别中国报告文学文体属性的试金石,成为中国报告文学观念发展与嬗变的一条内在线索,对其的继承或颠覆,都极大地影响着那一阶段的报告文学的观念及创作。  相似文献   

12.
各烟屯蓝靛瑶的信仰仪式、社会记忆和学者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田野考察可以看出,各烟屯蓝靛瑶至今信仰祖灵和鬼魂,举行的仪式充满了道教色彩.各烟屯蓝靛瑶的习俗具有一系列观念基础,也具有用肢体来操演的民间仪式.思维观念和肢体仪式共存互生,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操演,和经济理性对话,使传统在表层蜕变的同时,保持底层的沿续.  相似文献   

13.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学向度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尚洪  韩弘峰 《前沿》2009,(4):160-16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分层的结构性调整使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将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纳入法学视野,才能使其获得持之以恒、行之有效的保护。权利是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本质需要的表达,是人权理念的现实化,其蕴含的自由、平等、正义的精神,以及维护人的尊严的基本使命。对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尊重是法律人文主义的彰显和确证,它立基于现代社会追求和维护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最基本的人权理念,它是实质正义观念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一方面加速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理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的过程。由此而言,科学理性似乎已成为判定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尤其是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作为我们深层次的观念支撑,因而对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理性状况的研究就成为必要。什么是科学理性?在一向缺乏  相似文献   

15.
邓李赟  史向军 《前沿》2008,(4):111-113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现实服务,即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法向全社会普及历史教育和历史观念的过程。通过它,历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本文叙述和分析历史教育的现状,功能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和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保安》2012,(4):3-3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施行两年有余,保安行业并没有出现热气腾腾、风生水起的景象。在贯彻落实《条例》的过程中,行业所表现出的“理性”有其主客观存在的原因,保安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业,有其特殊性,理性的运筹是为了未来的脚步迈得更稳更快。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责任,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美国文学家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个人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人得到信誉;家庭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家庭充满爱社会需要责任,因为责任让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用智慧和汗水诠释了“责任”的真谛——责任是一种担当,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坚持。他们不仅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三鹿”的不负责任,危害了多少婴幼儿?“双汇”的不负责任,又让多少人产生恐慌?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地沟油……人命关天,“血淋淋”的事实,全部由于不负责任所致,而这些严重后果在生产生活的其他领域也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物质生活丰盈,但仍疲于奔命、压抑和焦虑,对此需要从劳动过程即社会时间的维度予以澄明。根据社会时间诸特性和马克思主义学说,我们可以划分为自然时间、物化时间与自由时间三个时期,分别对应前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时期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期。物化时间是一种抽象化、空间化与机械化的社会时间,其社会本质是资本钳制下的物化劳动。物化时间规制了现代社会秩序与当代价值观,并因其内在的局限而呈现出一系列的生活症候。我们需要在现实社会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打破时间的空间化的制度边界,为诗意、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时间奠定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叶南客  ;许益军 《群众》2014,(8):19-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社会治理体系概念反映了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系统性观念或整体性观念,"体系"一词的使用也表明我国关于社会治理的认识已经上升  相似文献   

19.
李铁 《同舟共进》2010,(1):31-33
鉴于世界各国发展史里中产阶级的社会功能与表现,很多人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扩大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期望这一阶层在政治上的良知与理性能成为中国社会与民主转型的决定性力量;在经济上其富裕与消费能带动整个社会的富裕;在社会发展上能充当粘合社会分裂的“社会稳定器”;在文化上,成为健康、文明的生活典范,  相似文献   

20.
现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高科技的美学精神欧阳友权伴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而迅猛发展起来的现代高新科技,在感性现实的功利指向上,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而在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中,它又以新的科学理性催生思维的云朵,促使思想“逻各斯”在自然哲学的前沿拓展人类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