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丰立祥 《前进》2013,(12):38-39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国梦是强国之梦、富民之梦,是由各个省区市的具体实践汇集而成的梦。当前,山西大同市作为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站在“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起点上,正在加快打造“魅力大同、美丽大同、实力大同、创新大同、幸福大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部城市特点、资源城市转型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马自达 《小康》2006,(8):58-60
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枣庄曾被预言逃不出“煤尽城衰”的定律,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塌陷板块”。然而,未雨绸缪的转型战略,使一个新枣庄逐渐崛起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孙艳霜 《长白学刊》2013,(2):118-12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难点,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吉林省辽源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城市,面对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困难,辽源市把经济转型的重点放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上。而在路径的选择上,又把绝处逢生改变命运的主攻方向放在构造新的接续产业上,通过经济转型实现振兴。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的顶层部署和努力推动下,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就其数字化转型方式和治理成效而言,各地政府存在着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本文以31个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混合方法集合理论,基于“资源-压力”分析模型,实证探索影响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基础资源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创新资源和社会压力能够有效带动数字化转型。以“资源”和“压力”为轴建立类型学分析矩阵,由此产生双向驱动型、资源依赖型、社会压力拉动、创新资源刺激型四种转型类型。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是资源和压力相互依赖作用的结果,资源是塑造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前提,但压力也在调适着资源对于转型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世茂 《政策》2009,(9):8-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重申“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为掌握金融危机背景下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情况,近期,我们省人大借在黄石召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立法和扩内需、保增长、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之机,对该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徐欢 《传承》2012,(14):82-83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开始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律,通过对湖北省黄石市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实践的分析,提出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方亮 《前沿》2002,(9):27-29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我国许多城市因矿而生 ,因矿而兴 ,然而在整个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我们只能把资源型城市看作是一个发展阶段 ,一定要未雨绸缪 ,抓住有限的几十年时间 ,确定相应的长期转型战略 ,促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避免“蚕茧式”消亡。实现城市经济转型 ,主要需把握谨慎发展战略、离心发展战略和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张旭光 《前进》2011,(7):25-26
孝义市从本世纪初开始探索实践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并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启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战略。特别是2009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放胆先行先试,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孟安邦  李沁生 《前进》2010,(3):19-22
<正>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省委"三个发展"战略决策的关键之举。孝义作为山西省首富和全国百强县市,得益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及其相关产业。可以说,煤炭及其相关产业是孝义迅速崛起、迈进"全国百强"的主要推动力。但是,同所有资源型城市一样,煤炭在给孝  相似文献   

10.
龙子午 《中国发展》2013,13(2):9-12
该文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资源定价偏低、产业布局不合理和发展理念不科学等,建议借鉴德国鲁尔地区的成功转型,以经济转型为核心,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指出,推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趋势。本文以湖北省黄石大冶市为研究对象,认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不仅仅是经济转型和政府转型,更是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社会功能的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过程是社会优化的过程,具有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意义,同时其转型也是社会问题伴生的过程,而其凸现的表象性问题与引致性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从社会建设的高度出发,以人本性、创新性、结构性为核心,从社会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等多方面入手,促进城市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2.
宋周  张惠春 《群众》2011,(8):78-79
2008年11月,凭借在创意设计领域的突出成就,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2010年12月上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国际大会在深圳召开,这是该会议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实践证明,深圳以打造世界“设计之都”为契机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提升了文化软实力,而且在“制造型经济”向“创意型经济”转型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经济特区到“创新之都”的华丽转型。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为主题,综述了盘锦市实地调研工作情况,分析了盘锦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破经济重点,促进全面转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发展质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生态补偿的财政支持等四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代表发言     
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抓好第三次创业中共焦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中哲:焦作市目前主要通过五个途径来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是延伸产业链条,利用水资源发电,利用现有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  相似文献   

15.
白银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矿产资源开发而建设起来的资源型城市,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同行业第一的辉煌业绩。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已探明的铜资源濒临枯竭,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而引发的传统产业衰退、失业人员增加、环境污染严重、公共服务滞后、精神文化失落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白银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等不靠、积极探索,主动应对转型挑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通过三件事情推动了转型,形成了四个结合,实现了六个转变。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大同市是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中华煤都。当前,大同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充分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积极性,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在大同市经济转型发展中起到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进  袁泉  倪海青 《中国发展》2012,12(6):29-33
该文通过总结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和转型规律,分析了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主要障碍,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提出了促进中国金融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模式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淳 《前进》2010,(5):18-21
近日,我对阳泉市“转型发展”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查结果表明,阳泉市作为我省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几年在转型发展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方面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实现真正的“转型”,依然任重道远。从科学发展的要求看,从阳泉乃至山西全省的情况看,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13,(10):42-43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的北部,北接湖南、江西省,南连珠江三角洲,总面积1.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3万,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韶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依托实施“双转移’,战略,着力推进产业城市双转型,积极探索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子,呈现出经济日趋繁荣、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20.
该文系统梳理了国际上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依据政府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干预深度、广度和手段的差异,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三种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提出了实现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