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众参与立法已经成为趋势。一方面,公众参与立法有利于实现立法民主化,有利于法律之完善以及保证立法质量、促进立法平等。另一方面,出于对法治的憧憬,人们希望将所有的社会矛盾都放入"立法"这个魔法袋里予以消除。各种激情式的立法建议接踵而来,公众参与立法的理性认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是立法民主化的重要表现。本文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我国的国情,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公民立法参与在立法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阿计 《中国律师》2004,(12):60-62
加强民主实效,推进公众立法1996年,一位法律工作者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尖锐地批评说:在我国,立法如同生产产品,法律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起草,绝大多数未经社会酝酿和民众的参与,而是按部门的模型“浇铸”出坯件,然后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检验合格”,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发出厂”。这封来信虽然不无偏激,却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公众远离立法、民意体现不足的现实。现代法治意义上的立法活动,应当是公意的汇集和提升过程,而立法民主化,正是保证立法质量的重要砝码。在我国近年来的立法实践中,开门立法的实验开始替代闭门立法的惯例,立法民主化逐…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6,(2):4-5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通过民主程序选任立法机关并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众参与立法是法的正当性之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立法领域中 ,广泛的民众参与不仅是立法民主化的集中体现 ,更是法律获得正当性的基本依据。我国立法领域中应增强立法的透明度、拓宽民众参与渠道、落实民众的参与权。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实现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增强法律实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立法的公众参与是立法民主化的要求和体现,在立法博弈过程中增加公众参与的程度能够让法律更加符合民意,从而提高立法的质量。本文即从分析公众参与立法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入手,通过比较中外的立法公众参与制度,最终得出公众参与立法在我国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7.
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家黁 《行政与法》2005,60(4):72-75
在西方法治国家,公众参与在行政立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程度普遍过低,行政民主化进程受到制约,强调公众参与在行政立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度改革确保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现行政立法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立法质量是指作为立法活动的结果的法律产品的好坏程度。立法质量深刻影响法律运行和操作的各个环节,在法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法质量衡量的指标体系包括遵循法治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依照合理的程序等指标,通过立法质量指标体系进行时间上的预估,立法后的评估以及长期的跟踪评估,对我国的法律进行检查监督,从而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使法律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地方立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程序问题,而地方立法程序的完善与否关系到立法的质量,进而影响地方立法的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本文针对立法程序中的主要问题,从法律规制和制度建设方面,使其运作更加民主、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10.
杜琨 《法制与社会》2010,(6):39-39,41
在行政立法中,行政立法回避制度是一个具有积极作用的程序制度,可以为行政立法腐败设置程序屏障,保证行政立法的公正,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同时,行政立法回避制度也需要其他制度与其相配合发生作用,并需要相关的配套措施保证其运行,才能得到完善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只有通过民主程序选任立法机关并遵循民主的立法程序制定出的法律,才能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社会"公器".因此,推行一种民主化的开门立法程序,对于国家的法治建设有着正本清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0,(28):192-193
我国律师参与立法人数少,比重低;立法活动中“部门立法”普遍存在,因此,律师参与立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律师参与立法有利于打破部门利益界限、更好的维护人权、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法律的贯彻实施。律师可以通过参政议政形式参与立法和影响立法;可以接受委托起草法律草案;接受立法机关的委托了解社会对法律、法规、规章的评价,适时予以完善;通过宣传法律知识,解释法律问题影响立法。  相似文献   

13.
姜康 《法制与社会》2010,(3):146-147
行政立法离不开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而公民参与行政立法是信息搜集和利用的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中行政立法的信息搜集和利用都存在对公民参与保障不力的现象,再加上行政立法不够公开透明,公民参与的渠道单一使得公民参与没能很好的起到扩大信息量提高信息利用的科学化民主化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保障公民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法律适用于大众,应当反映大众之诉求,而知识的专精则成为要求专家立法反映大众意志之局限所在。由此引出用教育的眼光对精英立法与大众立法利弊的思考。本文指出在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精英民主立法的模式下,如何做到吸取大众立法之优,弥补精英立法之弊对于实现国家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圆圆 《法制与社会》2012,(28):238-239
立法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以一定的理念作为指导.立法理念直接影响着立法活动和具体法律制度的设计,立法理念发生变化,立法活动也必然会发生变化.本文旨在通过通过对美国、日本等国家消防立法先进经验和做法的介绍为完善我国消防立法理念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提出我国目前消防立法理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变策略.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社会秩序调整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工具。立法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法律的理性表现为法律的稳定性、一般性与统一性,而政策的非理性表现为政策的灵活性、特殊性与应急性。立法活动就是理性法律与非理性政策的抗争过程。理性法律与非理性政策的混淆及界分便是立法活动的难题之一,也是立法活动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赵环秀 《法制与经济》2008,(20):62-62,64
法律是社会秩序调整及社会正义实现的工具。立法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法律的理性表现为法律的稳定性、一般性与统一性,而政策的非理性表现为政策的灵活性、特殊性与应急性。立法活动就是理性法律与非理性政策的抗争过程。理性法律与非理性政策的混淆及界分便是立法活动的难题之一,也是立法活动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2000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文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这部法律总结20年来的立法经验,对立法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立法程序、法律解释以及适用与备案等问题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是一部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立法活动,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立法工作效率,促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制定《立法法》的必要性一方面,立法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我国宪法以及全国人大组织法…  相似文献   

19.
从中美比较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行政立法程序主要存在着规定行政立法程序的立法位阶不高、立法程序的种类较少、公众无立法动议权、法律规定不具体及公众参与程度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合理借鉴美国行政立法程序的有益经验,就提高我国行政立法程序的立法层次和公众参与程度.改进和完善我国行政立法程序提出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06,(2):6-7
我国立法传统上采取的是“部门立法”模式,即由有关主管部门拟订法律草案,再交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为减少这种“以法谋私”之弊,近年来各地纷纷“开门立法”,问计于民,目前,已有广东,上海,四川,新疆,甘肃,河南等十几个省市区的人大常委会举行了立法听证会,或公开征集立法建议,推动立法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