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通三 《前进》2004,(6):45-46
建设诚信山西,山西媒体的公信力如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建设诚信山西需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功能,而且因为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就是诚信山西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说,山西的媒体不仅要为建设诚信山西大造舆论,而且要把增强自身的公信力放到增强媒体市场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受众不会选择没有信誉的媒体;市场看好公众信任的媒体。提到公信力,自然会想到新闻的真实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时时刊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的媒体,如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市场上没有信誉度,公信力等于零。当然,在山西的主流媒体中,还没有一家这样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22)
正越是在多元化传播的格局下,公众对真实信息和声音的需求就越迫切。"2020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报纸、电视、杂志、广播位居媒体公信力榜单前四位,全部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然而,宽松不代表可以随意解构,价值多元不意味着没有主导,越是表达高度自由,越是需要极具公信力的主流声音。"业内人士曾经这样形容多元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价值凸显。"2020中国信用小康  相似文献   

3.
周忻 《创造》2009,(12):54-55
我们党的媒体历来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党的报刊、广播、电视等被公认为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党的新闻工作者被看作“正义的化身”,党的新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一些媒体出现程度不同的错误导向、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问题有所抬头,导致新闻宣传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受到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名声跌落。因此,切实恢复和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它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在谈到新闻舆论时说"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话里面包含了对媒体如何提高公信力的一种期待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近年来主流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改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主流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无论是从观念模式、思维模式、文本模式,还是从参与报道的媒体数量、种类都有了长足的改进与创新,这使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15)
正公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信赖似乎已成为习惯,"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公信力最强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而同属社交媒体的微博与微信在公信力的较量中,获胜的是微博作为媒体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公信力建设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继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7.
刘君 《长白学刊》2014,(2):125-128
自媒体舆情是把"双刃剑",如何让它成为治国辅政、凝聚共识的助力,而不是搅乱社会的推手,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自媒体时代,在我国社会信任状况呈下降走势的今天,通过加强自媒体治理、推动专业媒体和自媒体互动融合、强化新闻舆论引导等方式,重构媒体公信力,在众说纷纭中凝聚共识,在众声喧哗中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赢得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资源,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8.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新任务新业态给传统媒体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党刊党网必须在坚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汇聚和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公信力是慈善机构的生命线。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经验,包括"外在法"的"硬约束",守护公信力;坚守"纯人道主义的、独立运作"的使命,培植公信力;"优质管理",支撑公信力;"三级外部监督",维系公信力。虽然内地和香港的慈善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香港红十字会"四维要素"的成功运作,对内地慈善机构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首要条件和根本基础,是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以极大的冲击,政府在行政事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自媒体时代的条件下变得更为突出和棘手,即在固有问题被不断放大的同时,又不断生成新的舆论应对危机。通过对自媒体时代政府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政务微博为典型代表,探寻政府公信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试图在现有法律机制和政策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16年美国大选的媒体报道显现出西方新闻观的现实困境:政治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主流媒体倾向性报道频出,社交媒体迫使传统媒体面对新的挑战。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积弊造成西方主流媒体公信力受损。我国学界和业界需要辩证分析西方新闻观,不断提升新闻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司法参与视角下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生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桂 《前沿》2010,(3):49-53
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与社会公众对司法运作过程及结果的普遍认同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它是社会公众对司法具有的信任感和认同感的程度反映。具有公信力的司法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应有的信任和尊重,体现着司法作为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所应当具有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准确把握司法公信力的生成的规律,须从公众司法参与这一视角进行思考。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不仅依靠在司法运行中社会公众的有效参与,还有赖于完善的司法公信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公众司法参与模式的创新,这是由司法公信力的交互性、开放性特征所决定的一个有机联系和相互协调的综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府公信力亨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G)、媒体(M)、公众(P)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变异,带来了政府绩效与公信度的非正向演进,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从信息沟通的角度,剖析了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机理,指出只有培养和提高三大信息主体的信息沟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政府公信力,并初步探索了培养政府信息沟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22)
<正>在大部分公众的印象中,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公信力方面具有着强大的优势,那么新媒体的公信力,真的就"拼"不过传统媒体吗?如果用大数据来"检阅"不同媒体类型的公信力,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公信力,会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加"靠谱"吗?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湖北省宣恩县伍家台村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政府在农村文化创建中起着主导作用。主流媒体虽然在农村保持着极高的公信力,拥有忠实的农民受众,占有绝对的传播优势,但在农村文化创建中主流媒体基本处于"无视"、"无为"状态,缺乏为农村受众真诚服务的意识。研究认为主流媒体参与农村文化创建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是新型农村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媒体应探索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的科学、有效路径,注意将信息传播与农村各项建设相结合,同时发挥地方主流媒体在农村文化创建中的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22)
正对于媒体公信力和品牌价值而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公众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即使信息的发布方式和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和创新,但是人们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依赖程度并没有降低。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的日益活跃,公众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接收渠道也越来越多元。但是,对于媒体公信力和品牌价值而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公众心中依然根深蒂固。"2021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结果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节的缺失或缺位,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一些地方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行为失当,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政府公信力反映着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公众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尺度.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已成为必须正视也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包顺富 《政策瞭望》2014,(12):45-47
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新旧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不仅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兴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融合发展将成为各类媒体,特别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必然选择,成为党和政府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牢牢掌握话语权,占领思想舆论阵地的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鄂璠 《小康》2013,(8):54-57
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依旧有着最强的公信力,新媒体大军中的"实力派"网络则反超了有着漫长历史的报纸,不过,没有一个媒介拥有"垄断"地位,要想赢得公众的信任,还要依靠媒体自身的努力,像北京卫视、《人民日报》、凤凰网那样发出"最美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