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自8月13日起,至11月12日结束,双方百万大军(日军约30万,中国军队约70万)激战近三个月。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前仆后继,奋勇苦战,以英勇顽强之精神,同仇敌忾之气概,血洗国耻之决心,在战场上筑起了一道道血肉长城,顽强地阻击着太阳旗的蠕动,表现出无比的牺牲精神,为组织有效的战略退却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大规模抗战的展开,赢得了国外军事观察家对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高度评价。在上海点燃战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步骤。上海是当时远东第…  相似文献   

2.
长城抗战,又称古北口之役、喜峰口之役,是1933年春发生在长城各口包括冷口、界岭口、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诸要隘在内的战线长达150余公里,时间长达近三个月的重大战役,被誉为中华民族抗战之英雄壮举。长城各隘口大军云集冷口界岭口枪声先起1933年2月10日,日本关东军在下令进攻热河时,要求所部不失时机地占领冷口、界岭口、喜峰口、古北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长城主要隘口。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即分兵向长城推进。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参谋长小矶国昭指挥,兵力有2个师、2个混成旅和飞行队等,约1万人,另有伪满军数万人。日军的部署是:…  相似文献   

3.
朱清如 《黄埔》2013,(6):4-6
1938年10月,日军以伤亡10万兵力的代价,相继攻克广州、武汉等地。由于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主力未被消灭(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日军在武汉会战期间甚至从未吃掉过中国一个完整的师),加上日军作战区域过于广阔,兵力不足问题显露,所以,日军不得不停止在中国战场上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此后,中国抗战进入与日军的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也同时出现两个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一个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日战场。  相似文献   

4.
<正>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大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日军纠集100余万兵力,从海、陆、空各方位立体进攻武汉。负责指挥江南地区作战的是第9战区司令长官兼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黄埔1期教官),负责指挥江北地区作战的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第5战区和第9战区共动用了130个师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100万人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麓布兵防御,开始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日军损失最为惨重的武汉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5,(4):28-30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  相似文献   

6.
杨伯涛 《黄埔》2007,(5):31-33
1945年8月21日,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一行8人,飞抵芷江机场,向中国战区总司令何应钦投降,由中国战区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接收乞降书,并让萧指示日军投降应准备和执行的一切事宜。今井武夫向萧呈上侵华日军兵力及驻地位置等图表。最后何应钦召见今井武夫,颁示命令,规定日本侵略军投降仪式,  相似文献   

7.
李海流 《春秋》2012,(3):7-9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30000多人在鲁南从临沂、滕县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一个当时方圆不足十公里的鲁南运河小镇.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10...  相似文献   

8.
张国焘叛党     
《传承》2006,(4):28-28
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击溃侵华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抗日胜利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常德会战     
《黄埔》2016,(1)
正1943年11月初,日军调集7个师团约10万兵力进犯湘鄂西的常德地区,我军集中第6战区和第9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约21万兵力迎战。我军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给敌重大消耗。12月20日,会战以我军的胜利而结束,计毙伤日军4万余人(毙1万余人)。我军伤亡5万余人。参加此役的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师级以上指挥官有40余人,所指挥的部队主要有: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黄埔1期)、第  相似文献   

10.
正长城抗日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北平怀柔的长城脚下,与日军顽强交战的是从绥远调来的傅作义部59军。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上,有一段悲壮的"长城抗战",发生于东北沦陷后的1933年。那年元旦夜11时,侵华日军向榆关(今山海关)发动进攻,爱国将领何柱国率守军奋起反击,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经过3个昼夜的激烈巷战,何柱国部第1营、3营将士全部殉国,1月3日山海关失陷。3月,日寇侵犯热河,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即溃。日军趁势南犯,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前,卢沟桥的狮子亲耳聆听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的第一声枪响,台儿庄的焦土、平型关和沪淞的鲜血见证了中国军民那些荡气回肠的保家卫国的历史真实。"中国人的胜利,就来自这血光闪烁的枪炮声里……"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将军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2.
绥远抗战,是1936年11—12月爱国将领傅作义领导中国军队在绥远省东部、北部地区抗击日伪军的战役,是继淞沪抗战、长城抗战后中国军队又一次武装抗日斗争。此次抗战,挫败了日本吞并绥远、建立“蒙古国”的计划,鼓舞了全国士气,掀起全国援绥热潮,成为卢沟桥抗战的先声。日本的图谋日本对绥远的图谋由来已久。从地理上看,绥远位于内蒙古西部,东临察哈尔,南至山西、陕西北部,西南与宁夏、甘肃相接,是连接华北和西北、内蒙古与蒙古的重要战略要地。对日本而言,占领绥远,有助于形成对华北、西北的外包围圈,便利日军入侵河北、山西等省,是进攻中原…  相似文献   

13.
1937年9月下旬,日军猛 攻忻口10多日,连遭我国 守军沉重打击,伤亡3万余人。日军虽三易其指挥官,也未能挽回败局,不得不放弃进攻忻口的计划,改由正(定)太(原)路西进,企图首占娘子关,以解忻口之危,然后再占太原。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07,(5):22-23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相似文献   

15.
上高会战     
《黄埔》2016,(1)
正上高会战(日本称"锦江作战"或"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941年3月,驻南昌的日本第34师团师团长大贺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第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我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第34师团扎进我4个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滨田以下日军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7,(2)
正2015年10月,淮安乡下,102岁的徐寿山缓缓地讲述着留在他记忆最深处的武汉会战。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下安庆,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拉开了序幕。8月,南浔线,日军106师团攻下五台岭,直扑蜈蚣山、杨梅山中国军队的防线;日军27师团进至南义、虬津;日军101师团从星子方向杀过来。日军用意很明显,围歼德安的中国军队,再取南昌。南浔战事紧张,薛岳将指挥所移至德安,并对各军布防作了部署。薛岳决定:王敬  相似文献   

17.
1944年4月18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中原战役,出动三个师团、四个旅团、一个战车师团、一个骑兵师团,共约20万人的兵力,从豫北、豫南、晋南向豫西、豫中地区大举进攻。国民党蒋鼎文、汤恩伯等部队的40多万人,在日本侵略军的进攻面前一触即溃,37天就失守了郑州、洛阳、许昌等38座城市。为了遏止日军的猖狂进犯,拯救河南人民,收复失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英明果断,发布向河南进军的命令,决定把战火引向日军占领区,扩大解放区,痛歼日军有生力量。1944年4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审时度势,致电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滕代…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4,(10):111-1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日本侵略军实行的要煤不要人、以人换煤的"人肉开采"政策,致使大批中国矿工被折磨而死,凡是日本侵略者使用劳工比较集中的地方,大都有这种"万人坑"。  相似文献   

19.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20.
中原化装突围日寇投降后,蒋介石打着“恢复交通”、“接受日军投降”的幌子,向共产党领导的各个解放区发动进攻。蒋介石调集了30万军队,从四面八方向中原解放区扑来,把中原军区6万人的部队包围在东西100公里左右、南北20公里左右的狭窄地带,妄图一举歼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