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北亚地区均势安全格局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发生新的分化组合,中日俄三强关系的重构同处于美国霸权辐射的历史时空中,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极易受到超级大国的影响。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一超三强的特点为超级大国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美国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和维护霸权,进行了联日制华、牵制俄国和打压朝鲜的战略布局。美日强强联合催生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因而陷入结构性困境,建构均势安全是21世纪前期实现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试论摩根索的均势理论及在当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势理论在摩根索国际政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摩根索以人性本恶为最根本的理论前提,由此出发比先前的所有先驱都更系统地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各个基本信条,他特别强调通过均势来限制国际权势斗争,以便在保证国家独立和安全的同时谋求国际体系的稳定与和平。二战后变化了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赋予均势理论以新的含义,均势理论的范畴、方式和运转规则都表现出新的特征,若将均势作为国家战略的中、短期目标,或许并非完全没有意义,但若作为长期目标,其维护地区安全的作用就十分值得疑问。  相似文献   

3.
均势的理论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炜 《国际观察》2006,(1):55-60
均势和均势思想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均势理论则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长盛不衰的理论之一.均势思想来源于古老欧洲的政治经验和外交实践,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马基雅弗利、休谟和卢梭等著名学者堪称是均势思想史上的坐标,他们完成了"均势"从历史经验到国际体系构想的思想演进过程.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均势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摩根索、怀特、基辛格和沃尔兹等学者在均势概念、生成机理和功能等方面的学术论争使均势理论日臻成熟,奠定了均势理论作为现实主义学派基本逻辑的学理地位.  相似文献   

4.
均势可以从主客观的不同角度划分为均势政策和均势体系两个层次。因为均势体系存在着均势结构的不稳定性、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和集体行动的困境,所以均势体系是稀缺的。均势政策的稀缺性则来源于单位成员的非均势主观目的,它使均势政策成为了国家争霸的临时性工具。这些限制性因素大大减少了均势体系建立的可能性,让事实中的均势变得稀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持续飚升,俄罗斯经济实力的逐步恢复,它正试图改变欧盟东扩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战略挤压。俄一面谨慎地规避与美、欧的正面冲撞和全面抗衡;一面利用其外交、能源等优势,竭力在东欧、中亚、中东等传统政治舞台发挥作用,增强地区事务话语权,进而推动地区战略均势的重建,以维持和扩大本国的战略空间。中东地区因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利益,当前已成为俄罗斯构建地区战略均势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影响加深,国际政治格局、国际政治环境变迁,拥有核武器国家增多,大规模战争可能性降低,各种利益互溶性增强等,出现了均势从古典和以集体安全为特征朝溶和型范式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东北亚政治安全环境的变化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4,13(1):32-36
中、美、俄、日 4大国战略关系的互动变化 ,决定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走势。东北亚地区的主要矛盾是美日同中国之间政治上的“遏制”与“反遏制”、文化与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与“反渗透”以及亚太地区未来主导权之争。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问题 ,只有纳入到该地区主要矛盾的框架下去分析 ,才能看清其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形势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而变化,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美国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企图在新的地区均势中充当平衡国。然而,美国与亚太地区其他力量相互对比的变化,该地区现存力量结构中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新的均势体系与传统的均势体系之间的差别,都对美国的这一企图构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地区海洋权益争端主要包括俄日北方四岛、中日钓鱼岛和韩日独岛之争,这些争端均有其复杂的历史成因。进入新世纪,随着海洋资源的重要性越发地被各国所认识,海洋权益争端也持续升温,从而导致相关国家外交关系的紧张。今年3月以来,韩日独岛争端升级,不仅使韩日关系陷入僵局,也加剧了双方海上军备竞赛,使得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并且还有可能对本地区安全的核心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的作用十分显著,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也有一定影响。冷战结束后,均势演变愈来愈依赖于多极化而存在,均势的作用也由于冷战后历史条件的变迁,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正处于新的演变过程中。“三角”关系作为均势的典型被当作大国的战略加以运用。面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均势问题,将有助于推进我国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除俄罗斯和中国外,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国也纷纷采取外交行动,试图阻止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有学者由此认为世界上出现了“软均势”。本文介绍了“软均势论”的由来和内容;认为它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批评;并指出它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在理论建构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认为,软均势理论仍属于现实主义理论范畴,它的提出意味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前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均势的生成机理、功能效用及其与霸权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均势的生成既源于人性本恶,各国有意而为之,也离不开国际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制约,各国不得已而为之。其次,均势是实施国维护自身安全的重要手段;其他国家亦并非是消极的被制衡对象,主要成员国可发挥均衡作用;在特定情况下,均势可维护小国的独立与安全。第三,冷战后均势与霸权更加紧密结合,不再截然对立,霸权国运用霸权均势,以均势手段来为霸权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蒙古国将均势理论引入到对外经济贸易战略中 ,其对外贸易已完成了向多元化均势格局的战略转移。在产业结构变动中 ,农牧业比重明显上升 ,说明经济结构向较低层次的衰落。今后蒙古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工业、建筑、交通、通讯、商业生产部门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安全困境"、均势理论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困境"理论和均势理论是指导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导理论.认识到这一点,将使我们从理论的角度,对美国对华政策走向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一个全新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俄石油管线走向变化与中日俄三国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石油资源日趋紧缺的背景下,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的中日俄三国通过合作建立各自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愿望日趋强烈。然而,近年来俄远东石油管线走向变化表明,中、日、俄三国的能源合作不会一帆风顺。分析俄远东石油管线走向变化的制约因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约束机制,趋利避害,推进三国能源合作健康发展,是摆在三国面前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自然资源禀赋迥异,因此,东三省企业应结合国家的整体布局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东北亚地区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投资的首先目标应以资源导向型为主,以石油、煤炭、天然气、铁矿、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重点投资领域。投资的次要目标应以研究开发型为主,即通过并购俄、日、韩企业,获取先进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有着特殊意义。目前,东北亚的稳定是以美日主导的权力结构为基础,对东北亚来说,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均势或霸权下的稳定预置了中国的“崛起困境”及潜在冲突。在全球化时代,促进深度的国际合作、培育高度的政治信任和构建有效的国际机制,是东北亚各国跨越现实主义思维,理性面对中国崛起,消弥潜在冲突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8.
忻华 《国际观察》2003,(4):67-72
中东地区人文环境特殊,战略位置险要,因而"安全困境"问题尤为突出.化解此困境的传统对策无外乎均势、集体安全和霸权体系三种.但由于强权政治的特点和内在的缺陷,这三种对策都不可能有效化解中东的"安全困境",国际社会应帮助中东各国缩小彼此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悬殊差距,并进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进入 2 1世纪 ,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开发的外部与内部环境、政治与经济环境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美俄、俄欧和中俄间加强合作 ,东北亚地区也已由各国自主开发进入了双边及多边合作为主的开发阶段。根据东北亚地区目前所具备的条件 ,现提出在东北亚地区建立跨国经济合作区 ,并利用当前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已有的合作基础 ,促进区域整体合作目标的实现 ,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的改善,中、俄、日、韩四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方面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有较为完备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为东北亚地区辟建四国粮煤共同市场提供了条件。因此,辟建中、俄、日、韩四国共同市场,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发展前景。为缩短共同市场形成时限,应按照开展学术理论研讨、举行四国政府部长或总理级首脑对话,签订相应协定,并依照协定开展定期粮煤贸易等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