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论坛》2014,(11):6-7
<正>有关公共性问题的探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作为行动领域,是一个非个人的交往、信息和舆论领域,它原则上对所有公民开放。在公共领域中,人民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达成共识,以实现对国家活动的民主控制。他认为,与国家、政府支配的"行政的公共性"不同,"市民的公共性"是由作为独立个体的市民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与其他市民共同合作创造的崭新的生活新世界。也因此,有学者认为,"研究  相似文献   

2.
《公安研究》2014,(1):93-93
杨仁忠在《学习论坛》2013年第5期撰文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公共领域的机制从传统公共空间扩展到网络公共传媒。无论是在公共空间的公开性、独立性、开放性以及公众参与的平等性、自由性、公平性方面,还是在信息传播的完整性、客观性、时效性方面,以及在讨论问题的论辩性、批判性和理性沟通等方面,网络传媒都优于传统公共领域媒介形式。因而,网络传媒不仅为公共领域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捍卫了公共性原则,而且通过开辟公共领域的新机制,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新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3.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基础内涵。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的构成主体,其有关“民政”领域内管理和服务的“公共性”如何,如何适应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建立公共管理型民政,本文试作初步探讨。一、民政的公共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生 《思想战线》2002,28(4):106-109
现代社会是一个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相互分离而又良性互动的结构体 ,在这个结构体中 ,市民社会是基础性的领域。市民社会是个人的特殊性得到充分表现的世界 ,因此 ,市民社会的文化是一种高扬个体主体性的文化 ,它所努力创造的是一个表现个人的生活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观念世界。市民社会的文化既不同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价值统一性 ,也不同于国家意识形态所欲求的思想一致性 ,而是试图在多元价值目标并存的前提条件下 ,达致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个人生活的伦理意义和不同社会主体共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的城邦公共精神向马克思说明了人参与公共生活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方法;空想社会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其关于未来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公共性管理图示给予马克思以直接的思想启迪;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公共性反思引起了马克思研究的重大转向;自由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实现的公共性理念启示马克思公共性是自由意志的理性结合。这四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基本理论来源。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逻辑演进是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相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界,公共性研究日益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种理论,其中,深刻地显示出实践与理论的公共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向公共大众、关注公共领域、解决公共问题。研究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表现,把握公共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对学术研究和实践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主要受到由葛兰西所开创、在文化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的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的影响,在早期将市民社会界定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后期则界定为生活世界。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哈贝马斯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主要落脚于重塑已经发生结构与功能转型的公共领域和被殖民化的生活世界,其目的在于通过重塑理想的市民社会以重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进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化危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设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映。国家授权于多元的社会组织,使其成为公共性建设的重要渠道、途径和载体。粤西坑尾酒堂是由黎氏家族的海外成员积极推动并参与的地域性公共建设。该建设的过程和后果说明,家族这一类以传统形式出现的社会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生活的转型,催生社会成员的公民性,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的公共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共性:公共管理文化的价值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一种公有性、共享性和共同性 ,它一方面来源于物性 ,另一方面来源于人性。公共管理 =“公共性” “管理”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性 ,同时也是衡量公共管理好坏优劣的价值尺度。公共管理文化是一种追求公共性的文化 ,是一种寻找公共性和实现公共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严学钧 《前沿》2008,(5):94-97
面对转型社会中的市场失序、价值失序,开展社会整合势属必然。由于“政府导控型”的社会整合在公共治理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提高社会整合力以建设和谐社会,就需要扩大公共性。这一要求从目的角度提出来,要求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从原则角度提出来,应当以公共性为取向对合理化的整合行动进行矫正;从过程看,社会整合应当依靠民主程序、诉诸公众意见和集体意志。  相似文献   

11.
何平  杨仁忠 《求索》2007,(9):122-124
市民社会观念作为人们处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的理论问题,总是人们对自己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的理论反映。在马克思之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之后的西方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问题突出地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与市民社会的文化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于是,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题域就由原来主要从经济意义上规定市民社会转换为主要从文化意义上来规定,即由把市民社会看作主要是经济活动领域转换到文化批判领域,看作是一个建构公共理性和生成公共伦理的社会空间。这不仅标志着市民社会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也决定了这一转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伦理“普遍物”与政府公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红 《求索》2007,(12):130-132
伦理本质上是一种“普遍物”。作为政府而言,它也是一种“普遍物”,而且政府“普遍物”的现实表现就是其公共性。公共性是政府所固有的首要特性和核心价值。由这一特征和价值出发,可以更明确地说:政府是一个公共组织,其基本内涵是凭借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政府的公共性,不仅是政府的政治责任,而且是政府的道德责任。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实现政府的公共性关键在于维护公共权力的伦理合理性和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都业明 《长白学刊》2013,(6):131-134
网络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样态,其发展表现出全球化和个体化交织、真实性和虚拟性共存等特点,这些特点使网络社会的公共性问题凸显。公共性作为网络社会的本质属性,既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开展,又催生了非理性行动的发生。我们应从交往主体、网络认知、网络规范等多角度入手,培育网络社会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组织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而“国家”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始终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命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长期“弱社会”的社会状态与结构日益分化、利益日益多元的社会需求下,催生了我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理论话语与实践命题。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少数民族社团已经是我国多民族社会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同样也面临着少数民族社团的公共性议题。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公共”的中文语义就强凋多数人共同或公用。在古希腊社会里,公共是一种所有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的政治共同体,其主要职责是建立一些永久的标准和规则,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之善。现在,“公共”概念已发生很大改变,几乎成为政府和政治的同义词。在现代政治社会里,公共性是国家政策取得合法性的基础和影响权威性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3,(4):90-90
张欣、陈文权在《探索》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性作为政府的根本属性,一直是人类政治文明所为之奋斗的理想。然而,在社会转型期,政府公共性实然与应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背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政府形象的树立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政府权力运行机制的开放性是解决政府公共性缺失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公共书写形式的文化批评,以其公共性为根本特征。文化批评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公共意义,恰恰因为它所传达的不是不可怀疑的“绝对真理”,也不是高深莫测的专业化知识,而是凡夫俗子皆可置喙、可商讨的“意见”。文化批评空间是公共意见的集散地,而不是真理的发布场或专业知识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8.
良序和谐社会的建构必须实现个体性与公共性之间的有效平衡,因此,在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商业社会里,重塑日益式微的公共性、公共精神就是一个急迫而又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对公职人员、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公仆意识。重塑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必须坚持以下的"建设路线",即坚持把现代公民理念作为公仆意识再造的身份前提,把公共精神培养视为公仆意识的价值内涵,把责任感激发视为公仆意识的特质,把服务视为公仆意识再生产的关键,把为人民服务纳入到具体的、现实的日常生活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19.
许浩 《长白学刊》2012,(6):90-93
检察机关作为我国一个极为重要的公共权力机关,公共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检察权的一种片面认识,致使我国检察权在公共性问题上表现得不尽人意,因此,我国检察权一直处于学界与舆论的纷争之中。从权力与权利关系的不同模型来深入探究检察权公共性问题的根源,对于我国检察权的良性发展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始终立足于人类共同体,从实践的维度和历史的维度来阐发其公共性思想。与其他西方公共性思想不同,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始终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根本立场,并以此塑造一种全新的、人类真实的公共性状态——"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具有"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走向全面的人的发展"、"体现自由的发展个性"内涵的公共人的理想生成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主旨。从马克思对公共性的立场和主旨的阐发中,可以窥探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在深刻批判中进行科学建构的,即对传统旧哲学中的先验性的批判和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建构以及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和共产主义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