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经济舞台和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进入21世纪,中欧贸易保持稳定发展,投资合作逐步增强,财金合作有所创新,科技合作和绿色发展合作日趋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在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面临贸易不平衡、贸易和投资保护倾向加重、经济问题政治化等挑战。当前,中欧经济互补性依然较强,战略对接逐步完善,第三方合作方兴未艾,经贸合作领域逐渐拓宽,经贸关系协调日趋机制化,这些因素为中欧深化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中欧双方需要抓住各种新的合作机遇,充分发挥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建设性处理分歧摩擦,加强务实合作,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长期、稳定、互利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昕蕾  郝俊逸 《国际展望》2023,(2):116-136+161-162
中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已持续30余年,双方气候能源外交协作诉求持续上升。中欧在清洁能源贸易中的相互依赖增强,在能源危机下绿色产业互补优势凸显。当前中欧清洁能源合作路径呈现新态势:中欧气候能源伙伴关系的制度化程度稳步提升,多元包容性创新合作平台日益增多,清洁能源合作新领域不断拓展。但同时双方的竞争面也在不断扩大,体现为“战略自主”下欧盟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绿色与数字双重转型下欧盟的价值观原则标准化趋势上升,欧美气候能源政策趋近且对华多边遏制不断强化。随着绿色竞合的复杂化,中国迫切需要从清洁能源生产大国转为清洁能源外交强国,利用自身结构性优势推进全球气候能源治理新秩序的塑造,在中欧互动中注重推进双方的良性竞争与标准协调,在绿色亚欧联通中构建包容、务实的清洁能源伙伴关系网络,并推进双方在多边气候能源治理平台中的议题性合作。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6日,中欧举行了第四次领导人会晤,在随后发表的<第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新闻公报>中明确提出了"推动中欧全面伙伴关系向前发展"的目标,这为新世纪双方关系向纵深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这也与布什新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急剧降温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章生 《南风窗》2012,(21):82-83
欧盟自己想多管,又嫌别人管太多。如果说中欧贸易摩擦在世界宏观经济下行之前主要发生在货物贸易领域那么如今已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和知识产权、投资领域。温家宝总理近日对欧盟进行了24小时的访问。中欧工商峰会上,欧洲商会主席于尔根·图曼向属马的总理送上了一个水晶制作的奔马,并用德国口音的中文祝愿中欧未来合作"马到成功"。然而,正如温家宝所坦言,对于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中国努力了很多年,仍然没有解决。而其后果之一,便是层出不穷的反倾  相似文献   

5.
陈新  熊厚 《当代世界》2013,(7):27-30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不顾18个成员国的反对,宣布自6月6日起开始向中国光伏电池和关键部件征收11.8%的临时惩罚性关税。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发起的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自此进入初裁阶段。中欧双方在光伏产品贸易的摩擦也进入全新角力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欧班列对中欧经济地理的影响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载体,从"距离、分割、密度"等方面重塑了中欧经济地理。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优先运输防疫物资,成为连接中国和欧洲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战略通道。面对通道"通而不畅"、班列"线路重复"、信息化滞后等挑战,中欧班列需要通过完善通道网络、便利化贸易投资、建设融合规则、加强数字建设等方式,进一步缩短经济距离、减少分割、提高经济密度,以更好推动中国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欧对华政策协调既有历史基础也有现实需要.现阶段美欧对华政策协调突出体现为共同应对中国崛起,但双方应对方式方法的差异、发展对华关系的利益矛盾使得政策协调存在诸多障碍,中国积极有为的外交实践也对美欧跨大西洋涉华政策具有反塑作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达成是美欧对华政策协调的一个风向标,反映了美欧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欧洲寻求战略自主的努力以及中欧之间寻求接触、合作和推行多边主义的诉求.美国仍会对《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后续批准施加多方面影响,协定能否顺利落地执行仍取决于欧盟协调成员国的能力、中欧战略互信、欧洲战略自主程度等,但中欧寻求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和世界相关研究机构所从事的多次民意调查表明,中欧的民意认知在某些方面的差异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双方的关注。深刻剖析其中的原因对于改善乃至提升中欧双方对彼此的良好认知有一定的帮助。中国民众对欧洲/欧盟的看法调查数据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发展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宗旨,经历了启动期、黄金期和深水期等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内外部压力增大,需要进一步挖掘双方合作潜力。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多释放发展红利,同时维护好中欧关系和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及时解决合作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实现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国脱欧及更为宏大的逆全球化浪潮表明,再国家化正获得新的动力,欧盟研究似应更加关注其成员国甚至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在欧盟多层治理体系中,成员国始终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欧盟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地方政府的直接联系又使得后者在欧盟治理中的作用提升。对中欧合作而言,欧盟多层治理体系可能导致双方在治理目标、治理能力及治理机制上的严重非对称性,进而为合作设置诸多无形障碍。这在中欧气候合作中体现得相当明显,并在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集中爆发出来。为应对欧盟多层结构与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在双方气候合作中造成的问题,应该探索一种以多层对多层的中欧气候合作关系。中国与欧盟目前在气候合作领域已初步具备多层次合作框架,这些合作分别在中国与欧盟超国家机构、成员国和社会主体三个层面展开。展望未来,中欧双方应推动具有相似特征的城市建立中欧城市气候伙伴关系,维持长期稳定合作,破解彼此间气候合作的非对称性难题。  相似文献   

11.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96年,您就在<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一书中提出:"政党政治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党现代化"这个问题,但在那时人们对"政党现代化"这个词还相当陌生,所以您的提法应该说十分"前卫".那么,您当时是如何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谋生,由于户籍制度等社会原因,他们下一代的问题日趋突现。根据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笔者从我国“外来人员第二代”的现实境遇出发,提出了对这个群体犯罪问题的预防与治理对策,以供社会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苏共败亡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丧失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说明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善于借鉴和吸取其他政党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1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潮流的新认识.认清时代潮流,有助于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曾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概括为历史潮流.70年代以后,兴起了新的时代潮流,江泽民同志将其概括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这不仅对于国家制定对内对外政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时代主题的理解和正确判断世界大事中的是非.  相似文献   

18.
克里姆林宫易帜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之亡,戈尔巴乔夫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苏共领导人有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根源在于其制度基因和历史演变."斯大林模式"不过是斯大林主义的乌托邦,并非社会主义的合适的社会模式;大俄罗斯主义的单一制国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核军备竞赛、国民经济军事化都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极权官僚制度及其必然的腐败最终葬送了党和国家,苏联是"自杀自灭",亡于"脑坏死".  相似文献   

19.
欧洲左翼政党大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8-9日,欧洲左翼党成立大会在罗马召开,300多位来自欧盟部分国家的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德国民社党、意大利重建共、西班牙联合左翼、希腊左联党等欧盟12国的14个共产党与左翼政党成为该党首批成员.法共和捷克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共产党虽出席了成立大会,但由于党内有不同意见或对建党呼吁书内容持有异议,决定暂不正式参加新党.大会一致选举意大利重建共全国书记法乌斯托·贝尔蒂诺蒂为该党主席.另外,葡共、德国的共、北欧绿党左翼联盟、古巴共、巴西共、日共等22个来自欧、亚、拉美的左翼政党和组织应邀派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民党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六次重大历史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对自身建设进行的一次深刻调整。研究它的历史演变 ,关注其现状与未来走向 ,对于研究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