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5株不同的蜡状芽胞杆菌中筛选出XA1503菌株,并与市售“止痢灵”菌种DM423蜡状芽胞杆菌进行了毒性和安全性试验的比较,证明XA1503菌株是一株十分安全无害的菌。用XA1503菌株制成的菌粉,经实验室和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它是一种有效的微生态制剂,用于畜禽肠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是仔猪、犊牛、羔羊、仔犬的腹泻、鸡白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藏猪粪便中分离筛选出具有良好益生潜力的益生芽胞杆菌,为藏猪源益生菌的开发奠定基础。先将健康藏猪粪便滤液于90℃水浴处理10 m in以杀死样品中的非芽胞杆菌,涂布于培养基后挑取单菌落纯化并扩大培养,再进行拮抗试验筛选能抑制常见病原菌的芽孢杆菌。综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 N 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通过菌株耐受性试验、产水解酶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等对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到3株对常见病原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的芽胞杆菌,其中,解淀粉芽胞杆菌SW U N-TP23在不利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代谢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菌体内不含抗常用兽用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的解淀粉芽胞杆菌SWUN-TP23有良好的潜在益生能力,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胞杆菌有着异源蛋白表达系统,纤维连接蛋白外域A(EDA)是一种能够提高相关蛋白的抗原性的佐剂,为了增强巨型艾美耳球虫的免疫相关蛋白1(IMP1)的抗原性,笔者对枯草芽胞杆菌分泌表达载体作为EDA分子佐剂重组亚单位疫苗的递呈载体的功能进行了研究,构建质粒pHT43-EDA-EmIMP1和pHT43-EmIMP1,将获得的重组质粒转化到枯草芽胞杆菌感受态中。将该重组菌对鸡饲喂,进行免疫学试验并做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该重组枯草芽胞杆菌可以成功表达目的蛋白,蛋白大小为70 ku。ELISA检测EDA组的效价最高,其滴度在3 200左右;三免EDA组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三免EDA组和EmIMP1组的IL-12/70浓度显著高于PBS组(P0.05);CD4+T细胞群的检测显示,EDA组的CD4+T细胞群比例显著高于枯草芽胞杆菌组和PBS组(P0.05);EDA组、枯草芽胞杆菌组和EmIMP1组的卵囊排出量都显著低于攻虫组(P0.05);病变计分可以看出,EDA组对肠道保护效果显著优于除空白组外的其他组(P0.05)。以上各项免疫学指标表明,枯草芽胞杆菌分泌型表达载体作为EmIMP1的抗原递呈载体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原性,其中EDA佐剂组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使用枯草芽胞杆菌芽胞衣壳蛋白CotB作为融合基序,构建表面展示雏沙门菌外膜蛋白OmpC的重组芽胞,为防控沙门菌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分别PCR扩增雏沙门菌OmpC编码基因与含自身启动子的芽胞衣壳蛋白CotB编码基因,以质粒pDG364为基础进行两者融合并构建整合型重组质粒pDG364-cotB-ompC,将融合基因整合于枯草芽胞杆菌168 amyE基因位点,通过淀粉酶活性、PCR技术、免疫荧光显微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芽胞衣壳蛋白CotB为融合基序,成功构建获得了携带cotB-ompC融合基因的整合型重组质粒pDG364-cotB-ompC,并经同源双交叉重组将其整合于枯草芽胞杆菌168基因组上;淀粉酶活性分析与PCR鉴定表明,该融合基因被成功整合于amyE基因位点,使用OmpC特异性抗体探测的免疫荧光显微镜分析检测到特异性的荧光信号。结果表明,雏沙门菌OmpC以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被成功表达并展示于枯草芽胞杆菌168的芽胞表面。  相似文献   

5.
猪源生物被膜乳酸菌的筛选与体外益生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制优良的猪用微生态制剂,从健康猪的新鲜粪便中成功分离获得1株抑菌效果较好、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较强的L-11乳酸菌,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分离株为约氏乳杆菌。并进一步对其体外益生特性包括产酸能力,耐酸碱、耐胰蛋白酶、耐高温、生长曲线、抑菌性能、黏附性以及对小鼠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对pH4.0~10.0、10 g/L胰蛋白酶、50和60℃高温环境具有耐受能力;并在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大约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后达到稳定期;此外,该乳酸菌分离株具有广泛的抑菌谱和一定的黏附性,安全、无毒性。这说明乳酸菌L-11分离株可作为猪用益生菌研制的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了将口蹄疫病毒(FMDV)中和表位展示在病毒样颗粒(VLP)表面,以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为骨架,用FMDV O/Mya-98/2010毒株G-H环替换PCV2自身中和表位,构建嵌合衣壳蛋白CaO。为分泌表达CaO蛋白,在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HCMC05的多克隆位点中顺次插入枯草芽胞杆菌P43启动子和中性蛋白酶B分泌信号肽(nprBsp),构建分泌型大肠杆菌-枯草芽胞杆菌穿梭质粒p7257-P43。然后将合成的CaO基因插入p7257-P43质粒nprBsp的下游,构建分泌表达质粒p7257-P43-CaO。将该质粒转化枯草芽胞杆菌WB800,氯霉素诱导表达。上清经SDS-PAGE检测,嵌合蛋白CaO在枯草芽胞杆菌中得到表达。Western-blot证实,该蛋白具有反应原性。免疫电镜可观察到直径约15nm±2nm的VLP,表明嵌合蛋白在体外能有效组装。  相似文献   

7.
为对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菌群构成进行鉴定和分析,采集20头自然饲喂猪的小肠集合淋巴结回肠黏膜段,对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16SrDNA测序鉴定菌种。结果发现,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中共分离到43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的检出率最高,为90.00%;枯草芽胞杆菌次之,为35.00%;蜡样芽胞杆菌为15.00%,地衣芽胞杆菌、巴氏杆菌均为10.00%,短小芽胞杆菌等为5.00%。而其他肠黏膜处的菌群则有所不同,回肠黏膜段共分离到8株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71.43%)、克雷伯菌(42.85%)、猪链球菌(28.57%)、奇异变形杆菌(14.28%)、嗜水气单胞菌(14.28%)等。此外,地衣芽胞杆菌仅在小肠集合淋巴结中被检出,检出率为14.28%。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是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处的优势菌群,枯草芽胞杆菌在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大量存在,地衣芽胞杆菌仅存在于猪小肠集合淋巴结黏膜中,三者可作为靶向小肠集合淋巴结细菌活载体口服疫苗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下痢菌制剂预防仔猪黄白痢的临床试验章寿民,章宇飞(江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南昌330045)(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下痢菌制剂属于蜡状芽胞杆菌(Basilluscereus)微生态制剂,与其他微生物制剂如调痢生、促菌生等比较,虽都属同一菌种制剂,...  相似文献   

9.
八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逆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到3个菌株,分别命名为KF、DY和LB1,从猪粪便中分离到5个菌株,分别命名为KH、K2X、KY1、LB2和LY3,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菌的抗逆性进行了比较。经鉴定,KF、KH、K2X和K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LB1、LB2和LY3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DY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抗逆性比较结果显示,K2X菌株对温度比较敏感,其他菌株经60℃处理30min后不影响其生长;DY菌株耐酸性最强,能在pH3的胃液中正常生长;KY1菌株的耐酸性次之,耐胆盐能力最强,能在胆盐含量为6g/L的培养基和模拟肠液中正常生长。研究还发现,这8个菌株对共培养的大肠杆菌都没有抑制作用,只有KF、KH和LB2菌株对共培养的沙门氏菌分别有28.6%、27.0%和24.6%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治疗重金属铅中毒的生物制剂,通过平板涂布的方式从猪、马、牛、鸡、犬、鱼等多种畜禽的肠道内容物及排泄物中分离筛选具有耐受重金属铅的乳酸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耐受试验、抑菌试验、对铅的吸附试验以及体外抗氧化试验的测定,结合16SrRNA鉴定结果确定菌株的种类。逐级分离筛选出5株耐受重金属铅的乳酸菌,不仅能够耐受2 000mg/L的Pb2+,还可以耐受pH=2盐酸、8g/L胆盐、1g/L胰蛋白酶,并且对铅的吸附率可达到84.23%,同时在体外具有抗氧化能力。通过分离鉴定,得到具有良好耐铅特性的罗伊氏乳杆菌、粪肠球菌、嗜淀粉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将来可以作为益生菌制剂添加到饲料和食品中,不仅可以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长,还可以对过量的铅进行高效吸附,为减少动物体内铅的富集和治疗铅引起的中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红茂草生物碱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生物碱,经石英色谱柱层析分离、结晶后测定了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率和半数抑菌浓度(IC50)。结果显示,红茂草生物碱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粪肠球菌的MIC分别是0.22、0.18、0.18、0.30mg/mL;对这4种供试菌的IC50分别是0.180 7、0.140 70、.140 70、.260 5 mg/mL。表明,红茂草生物碱对这4种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抗须癣毛癣菌感染新的治疗途径,从患须癣毛癣菌病兔自然恢复皮肤分离了1株细菌,经16S rDNA基因比对,并结合菌落形态进行了鉴定,通过体内外试验测定其对须癣毛癣菌的拮抗作用。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生长,菌落为皱褶圆形,菌体呈杆状,革兰染色阳性,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的枯草芽孢杆菌相似率为99.8%,该分离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谱分析显示,分离株对须癣毛癣菌能形成抑菌圈,对白色念珠菌、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烟曲霉菌、黄曲霉菌没有抑制作用。该分离株与须癣毛癣菌混合培养,能明显抑制须癣毛癣菌生长。在皮肤涂抹试验中,该分离株能逆转由须癣毛癣菌引起的皮肤病变。本试验证实了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对须癣毛癣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貂肠炎病毒疫苗株和野毒株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水貂肠炎病毒(MEV)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鉴别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水貂肠炎病毒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用来扩增包含水貂肠炎病毒NS1基因在内的2 013bp大小的片段。通过对国内疫苗毒MEVB株及其他细小病毒参考株的NS1基因序列比较发现,疫苗毒MEVB株NS1基因核苷酸1401位的碱基由T变为C,致使1399位~1404位的核苷酸构成由ATTGAT变异为ATCGAT,多了1个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位点,其他MEV分离毒株中均未出现此酶切位点。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2 013bp的目的片段后,再用限制性内切酶ClaⅠ进行酶切分析,疫苗毒MEVB株被切割成1 404bp和609bp的2个片段,国内其他分离株均未出现上述片段。结果表明,所建立的PCR-RFLP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毒MEVB株和野毒株。  相似文献   

14.
犬瘟热病毒RT-nested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犬瘟热病毒(CDV)弱毒株Onderstepoort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了套式引物,建立了RT-nested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法可以特异扩增出CDV NP基因片段,但从RNA病毒狂犬病病毒(RV)、犬副流感病毒(CPIV)、犬冠状病毒(CCV),DNA病毒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CAV)及正常Vero细胞中均不能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表明,RT-PCR可以扩增10-6稀释度的病毒RNA,而建立的RT-nested PCR可以扩增到10-9稀释度的病毒RNA,后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前者。用RT-nested PCR法检测了2006年我国东北地区临床表现犬瘟热症状的病例19例,检出率达90%,明显高于RT-PCR的检出率(45%)。部分病例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表明,CDV NP基因出现个别碱基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犬瘟热病毒RT-nested PCR方法敏感、特异,适用于动物犬瘟热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内外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结果,对枯草芽孢杆菌在拮抗病原菌、免疫刺激、芽孢疫苗及肠道内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枯草芽孢杆菌在防御动物疾病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犬瘟热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瘟热病毒(CDV)核衣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CDV疫苗株ONP为模板,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CDV的RT-PCR方法。结果显示,以该引物进行RT-PCR扩增,能得到与理论设计值大小一致的242bp的特异性条带;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出约20pg含量的CDV;对已知CDV阳性和阴性病料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均一致;用该方法检测犬细小病毒(CPV)、犬冠状病毒(CCV)、狂犬病病毒(RV)和同为副黏病毒科的新城疫病毒(NDV),均无交叉反应;对32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并与免疫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93.75%。结果表明,此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均好,可用于犬瘟热病毒的临床诊断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对actA基因和plcB基因双缺失的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LM)yzuLM1-2菌株进行感染动力学研究。分别用减毒突变株yzuLM1-2和野生型菌株yzuLM4给BALB/c小鼠静脉注射或灌服,并对脏器中LM的分布动态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感染剂量的条件下注射或灌服接种后,减毒突变株组小鼠肝和脾中的LM数量迅速下降,被清除的速度显著快于野生型菌株组。溶血素(LLO)抗体的测定结果显示,减毒突变株菌能和野生型菌同样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减毒突变株免疫组对同种血清型LM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力,可达100%。结果表明,yzuLM1-2突变株侵袭力下降,致病力降低,能激发较高水平的抗体产生,可以作为预防动物李氏杆菌病的候选疫苗菌株,并为用作运送外源保护性抗原的载体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用猪瘟病毒石门株E2(SM-E2)的BC区原核表达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测定其效价并鉴定抗原表位。结果表明,制备了1株持续、稳定分泌抗SM-E2的单克隆抗体2B10,效价在1∶600~1∶1 000之间。单抗2B10能与常规SDS-PAGE转膜的SM-E2蛋白发生反应,表明其识别的是线性表位,并且该单抗只能识别石门毒株,而不能与C株疫苗及2型流行毒株发生反应。点突变E2蛋白ELISA分析结果表明,该单抗不与707、709、711、713和714位突变蛋白发生反应,表明单抗2B10识别的线性表位为707I-X-P-X-G-X-G-G714。该单抗对猪瘟病毒抗原多样性分析和致病机制研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适于鸭瘟病毒(DPV)弱毒增殖的细胞系,利用4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鸭品系,体外分离鸭胚肝细胞,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下,获得鸭胚肝间充质干细胞(DuLMSC)。接种DPV疫苗株C-KCE后,结果显示:F1~F10代均能稳定出现CPE;将F10病毒接种细胞24 h后,通过扫描电镜在胞质、胞核及细胞间隙均能够观察到典型的疱疹病毒粒子;F1至F10代均能扩增出DPV UL2基因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F1、F5、F10代的扩增产物与NCBI中公布的DPV株(EU082088)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源自B4系单倍型鸭的DuLMSC细胞系增殖DPV的病毒含量明显高于B1、B2和B3系。本研究为稳定培养鸭瘟病毒提供了优良稳定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0.
无菌采集疑似巴贝斯虫感染血样,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抽提,用保守引物5-22F和1661R进行巴贝斯虫18SrRNA基因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大小为1 677bp的核苷酸序列。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序列与韦氏巴贝斯虫(AB083374)18SrRNA基因的相似性达100%,而与犬巴贝斯虫(AY072926)、罗氏巴贝斯虫(L19079)和吉氏巴贝斯虫(AF271081)18SrRNA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98.0%,95.2%和93.4%。从分子水平证实了韦氏巴贝斯虫在广东宠物犬的存在,同时也对巴贝斯虫的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