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9年8月12日我国首次确诊在新疆伊犁地区爆发牛结节性皮肤病,为充分认识和做好该病的防控工作,防止外来疫情扩散蔓延到我国内地,现将该病的世界流行现状、传播特征以及我国的防控对策进行概括介绍,为有效控制、净化和根除该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A型塞内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是一种新发生的猪水疱性传染病病原,被感染猪的临床症状为口鼻及蹄冠部水疱性损伤、跛行、厌食、仔猪腹泻甚至急性死亡等。这与猪的口蹄疫、水疱病、水疱性口炎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诊断,只能依赖实验室确诊。近年来,在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发生猪塞内卡病毒病,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全球性流行的猪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潜在威胁。本文对我国猪塞内卡病毒的流行现状及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禽卡氏杆菌的病原特征,阐述了该病原在分离培养、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控措施以及流行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组织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旨在为研究该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猪的新发传染病,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介导的疾病症候群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鉴于PCV3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且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对该病毒的遗传和进化特性、流行特征、检测方法、致病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研发防控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生物制品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国内外对猪圆环病毒病的研究结果,概述了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及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对其病原学、免疫学及生物制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论述,为认识该病并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认为,猪圆环病毒2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症状中,并与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等的继发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2016年6月,山东省某鸭场养殖的麻鸭在25日龄时发生一种以猝死、心包积液和肝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达40%。通过临床表现,结合PCR检测、鸭腺病毒排查检测、鸡胚传代分离培养、血凝性试验、SPF鸡回归试验与PCR血清型定位分析等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病为Ⅰ群禽腺病毒4型(FAdV-4)感染所致。为有效防控该病,首先注射超免疫卵黄抗体进行治疗,短期内虽然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但保护期后该病复发,死亡数量增加,转而采集发病鸭肝组织并进行研磨、灭活,制备组织灭活疫苗,实施紧急免疫,最终成功控制了该病。结果表明,该麻鸭场感染FAdV-4导致发生鸭的心包积水综合征,而同源组织灭活疫苗紧急免疫是防治该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还能感染人类。日本脑炎简称“乙脑”,其病原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是动物疫病防控中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防控JEV的有效措施为生物预防及疫苗免疫。然而,由于JEV存在猪-蚊-人的传播途径,给该病的防控带来严峻挑战,现有的JE商品疫苗只能对动物机体提供部分保护。目前也无有效的抗JEV的药物,抗JEV的有效药物开发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对影响JEV复制与感染的各类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高效防制JE的新型药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快速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血清学方法,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AH2012株N蛋白为包被抗原,通过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利用该ELISA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血清时为阳性,而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口蹄疫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55%;该方法与中和试验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为88.75%。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诊断、流行病监测以及疫苗研发时抗体水平的检测,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一种有效的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 ,故又有传染性浆膜炎之称。自从 190 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 ,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相继报道了鸭群中流行的情况。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之后 ,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该病也成为危害我国商品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据报道 ,受侵害的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康贝尔鸭等。由于该病…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的牦牛副伤寒流行较严重。其中青海、四川、西藏等省(区)的病原以牛病沙门氏菌为主,甘肃以都柏林沙门氏菌为主。根据我们1987和1988年对山丹军马场、甘南河曲马场部分场队的调查结果,该病发病率为15%~16%,发病致死率为30%~85%。我省每年由该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21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施马伦贝格病是自2011年8月以来在欧洲牛、绵羊和山羊等动物中发生和流行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已对欧洲的经济特别是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疫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病原学、流行病学和应对措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旨在引起我国政府和人医、兽医及其海关检疫机构的高度重视,加强相关技术的储备,做好海关、边境地区对施马伦贝格病的检疫和防范。  相似文献   

12.
尼帕病毒病及其病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尼帕病毒病在国外的流行状况、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的变异及我国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其基础病毒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蛋白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受体的发现、动物模型、荧光PCR及ELISA诊断技术、抑制NiV感染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抗阻断ELISA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鸡群进行了鸡白痢、鸡伤寒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2309份鸡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359份,阳性率为15.5%,不同鸡场鸡群感染率悬殊较大,从0到54.5%不等。表明,我国鸡群中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的流行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14.
日本政府对华出口管制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日经贸关系的交往过程中,作为"巴统"、"瓦森纳协定"的成员国,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对我国实施了出口管制政策。这一政策既阻碍了中国从日本进口相关产品尤其是新技术产品和设备的进口,也严重影响了与中国进行贸易交往的日本企业的积极性。在中日两国有关日方出口管制政策的交涉中,中方的交涉一直都很难取得成效。可以说,日本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至今仍然是中日经贸合作中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日本、东盟同处东亚,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三支战略力量。1997年以来,中国、日本、东盟三方渐趋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这使得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呈现出新的特征。探讨这种三边互动形成的动因,以及中国、日本、东盟各方在三边互动之中的战略考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朱启荣  王玉平 《东北亚论坛》2020,(1):54-68,127,128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将中国高科技公司与机构列入美方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技术出口管制已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极限施压和战略遏制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GTAP评估了美国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经济影响,模拟分析中国采取各种对策的效果,研究表明:第一,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美两国GDP、居民消费支出和资本回流净收益率、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遭受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加大。第二,采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方式来应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中国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宏观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中国出口所遭受的负面影响与扩大中国进口,但可能对美国宏观经济和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第三,美方加强对中国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生产部门产出影响较小;中国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提高美国总产出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总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演变的历史表明,出口管制始终是美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华一直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这不仅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美中贸易失衡,而且使两国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由于奥巴马政府并未改变美国对华的一贯立场,因此其推动的出口管制改革并未惠及美中贸易,使美中贸易关系的发展日趋复杂。在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上,美中两国的博弈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美中双边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8.
印度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被美国视为抑制中国“崛起”的控制阀和其重返亚洲、构建遏制中国包围网的重要节点。但印度在政治经济上对美国借重的同时亦和中国在国际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诉求,并为加速本国经济腾飞而不得不倚重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其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美新博弈中印度将左右倚重并制衡。因此,在经济利益为国家相互关系主导因素的背景下,中国应与印度构建共赢发展互动关系,推动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蒙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蒙古国计划经济时期与转型时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较高,但计划经济时期对外贸易依存度保护相对稳定,转型时期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中国已经成为蒙古国最为重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国,双边进出口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存在不断提高的趋势,波动性较强,面临不平衡性和波动性双重风险;通过双边或者多边贸易协定可以稳定双边贸易关系并控制贸易风险。  相似文献   

20.
"Strategic Reassurance" and the Future of China-U.S. Rel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rategic reassurance," a new concept in Obama's China policy, should be fostered bilaterally by dialogue designed to highlight and reinforce the areas of common interests while addressing the sources of mistrust directly. Yet in practice it seems that U.S. strategic reassurance has contrasted all China's core interest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must recognize their different social systems and asymmetrical national strength in seeking to realize strategic stability. Crisis control requires sophisticated management of both side, especially on sensitive issues like weapons sales, the Dalai Lam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